第6课《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9: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相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认“璧、臣、蔺”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缺、宫”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划、削”,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难点: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播放视频《完璧归赵》
同学们,看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你是不是很想认识里面的人物呢?今天,我们走近课文《将相和》,一起深切感受这个故事吧!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作者:司马迁
4.了解《史记》
5.了解写作背景及廉颇、蔺相如
字词梳理:
1.认读会写生字词,小组之间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下列方法识字生字。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舌+辛=辞 讠+若=诺 衤+包=袍
(2)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抄-少+丁=打 拒-巨+爪=抓 怯-去+不=怀
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召、臣、议、缺、宫、献、诺、典、抄、罪、怯、拒、荆”的书写。
召: 下部的“口”要写得略扁平。
臣: 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议: 左窄右宽,“义”的撇捺要伸展。
缺: 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宫: 上宽下窄,两个口上小下大。
献: 左右布局要紧凑,右部撇收捺展。
诺:上宽下窄,两个口上小下大。
典:下横拉长拖上。
抄:“少”左点略低于右点,中间竖止笔于横中线。
罪:非的左竖短,右竖长,横的长短错落有致。
怯:“去”上横短,下横长。
拒:左窄长,右宽扁。
荆:左部“开”竖撇稍向左。
3.学习生词:无价之宝、机智、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胆怯、推辞、负荆请罪、上卿、上大夫 。
学习多音字:强、划、削
自读提示:
1.连词成句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怎样连词成句地读课文呢?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设: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如,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一句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要快得多。再如,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
在阅读时,圈画一些关键词句,也能提高阅读速度。
读完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描述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作者重点介绍了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忠君爱国的人,廉颇是一个骁勇善战,知错能改的人。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故事来介绍蔺相如的
完壁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3.说一说,课文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9):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10~14):渑池之会。
第三部分(15~17):负荆请罪。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yǔn nuò jù jué
( ) ( ) ( )
zhū wèi hé shì bì
( ) ( )
二、填空。
“将”指________________ 。“相”指___________________ 。“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作业布置: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三个故事:
完壁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课后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全文,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 ,这样才能有独特的感受,有所得,有所恶。这时,我组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在推敲词句,咬文嚼字中与学生一起与文本的高尚灵魂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调 整或纠正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存在的偏差,帮助学生形成正确 的价信观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本课时,我安排了有梯度 的读初读,愿知全文。快速浏览,掌握内容,再读,把握 联系精读,体会人物品质。学生在爬吧梯”的过程中,思 维空间不断扩大,思维深度不断拓展。在这种看似平静的课 堂中,学生却思维活跃学有所得。
课堂练习:(答案)
1.汛期 挽救 懒惰
平衡 协调 绰绰
2.汛期 懒惰 协调 平衡
通讯 跟随 威胁 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