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9: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桨、桩、暇”3个生字,会写“桨、溶、纠、耀、桩、涨、塔、梢、暇、眉、抛”11个字。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难点: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同学们,天堂比喻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走近作家巴金的文章《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情形。
3.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4.走近作者:巴金
5.了解写作背景
字词梳理:
1.认读会写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容=榕 木+庄=桩 氵 +张=涨
(2)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塔-荅+也= 地 梢-肖+木=林 桨-木+酉=酱
2.学习生字的结构、部首、组词、造句和书写指导。
(1)指导写字:
①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②学生先观察,如何把字写正确,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④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2)重点指导“桨、溶、纠、桩、涨、塔、梢、暇、眉、抛””的书写。
桨:下边的“木”字要扁,撇和捺要舒展。
榕:左窄右宽,“谷”字上面的撇、点要小,下面撇和捺要舒展。纠:左窄右宽,“纟”要写的小一些。
桩: “木”字要小,“庄”要舒展。
涨:“氵”和“弓”偏左,“弓”字变窄。
塔:“土”左偏旁时要变窄小,横变成提。
梢 :“木”字要小,“肖”要舒展。
暇:左窄右宽,“日”旁,不要写成“目”。
眉: 上小下大要写的舒展。
抛 :“扌”字要扁,“九”要舒展。
3.学习生词:颤动、静寂、热闹、应接不暇、留恋、灿烂、陆续、纠正、逼近、不可计数。
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自读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梳理归纳:说一说,作者傍晚和早晨两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同桌互动、讨论交流:(1)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课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明确: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 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
课堂练习:
1.根据拼写汉字。
càn làn zhú ɡān guī lǜ zhào yào
( ) ( ) ( ) ( )
2. 连一连。
展示 改正(缺点、错误)。
不可计数 主动地靠近、接近。
逼近 不能计算,形容很多。
纠正 明显地表现出来。
3.比一比,组一组。
继( ) 株( ) 茫( )
断( ) 珠( ) 忙( )
课堂练习:(答案)
1. 灿烂 竹竿 规律 照耀
2. 展示 改正(缺点、错误)。
不可计数 主动地靠近、接近。
逼近 不能计算,形容很多。
纠正 明显地表现出来。
3. 继( 继续 ) 株(一株 ) 茫(渺茫 )
断( 斩断 ) 珠(珠子 ) 忙(忙碌 )
课堂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与赞美。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 茂盛 奇特美丽
赞美
鸟:多 欢快 壮观
【课后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榕树的美,因为榕树美,所以那么多的鸟都生活在这里。”然后体会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阅读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整体的感受课文,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