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6: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赞、效、疑”等生字。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难点)
教学流程
板块一【导入课题,识字写字】
1.单元回顾导入,理解“崛起”,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出示第一组词语,检测学生认读情况,正音。模范清晰效仿淮安惩处训斥(2)出示第二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修身课肇事光耀门楣
3.理清事件关系,串联事件内容,把握主要内容。预设1: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说清主要内容。1898年,12岁的周恩来初到奉天,听伯父谈起“中华不振”,疑惑不解。一个星期天,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目睹了一位中国妇女受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件后,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在新学年的修身课上,他表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预设2:运用关联词,说清主要内容。周恩来之所以在新学期的修身课上,表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因为他听伯父说起“中华不振”,又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的一幕。
4.教师小结:我们既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借助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按事情的因果关系进行归纳。
板块二【体会“不振”、理解志向】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中华不振”,勾画出相关语句,写下感受。
2.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全班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中华不振”。
预设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1)抓住“被外国人占据了”“绕着走”“没有地方说理”等关键词句,体会“中华不振”。(2)教师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预设2:妇女的指望与巡警的训斥进行对比品读。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抓住“不但不......反而......”等关键词句,再次体会“中华不振”。
预设3:对比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无奈、愤怒之情。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小组合作,借助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社会状况。
4.教师补充“狗与华人不得入内”和“不平等条约”资料,体会“中华不振”。
5.补充阅读《大江歌罢掉头东》,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理想,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立志的原因。
板块三【交流志向、推荐作业】
1.引导学生书写并交流读书志向,教师总结提升。
2.推荐阅读《周恩来的故事》,引导学生用名人成长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