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0 10: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西方的文官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文官:也称公务员、事务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
——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时期 社会特征 选官方式 特点或弊端
中世纪后期
17世纪
18世纪以来
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并立
恩赐官爵制
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个人赡徇制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政党分肥制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中世纪封建时代
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后期
恩赐官职制
18世纪以后
政党分肥制
工业革命以来
文官制度
中世纪后期,国王权力逐步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并赐予他们官职,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
他们类似于国王的家臣或仆从,官职、薪俸都依赖国王的恩赐,因此这种官员选用方式被称为“恩赐制”或“赐官制”。
恩赐制仅为个人服务,弊端丛生
光荣革命后
个人赡徇制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中世纪封建时代
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后期
恩赐官职制
18世纪以后
政党分肥制
工业革命以来
文官制度
光荣革命后
个人赡徇制
1776~1829 年 ,在美国建国之初的50多年中,其官员制度基本上也是个人赡徇制。尽管当时政治派系已经出现,政党也开始萌芽,但从华盛顿到门罗,各届总统对内阁成员和其他重要官员的任用,均非以党籍隶属为主要标准。重要官员大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有的,独立战争中的功臣,而一般官员的任用主要以同重要官员的私人关系为转移。
——据百度百科《赡徇制》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在政党制度建立初期,在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都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酬劳,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虑,公开的进行“肥缺分赃”。
——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美国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
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中世纪封建时代
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后期
恩赐官职制
18世纪以后
政党分肥制
工业革命以来
文官制度
光荣革命后
个人赡徇制
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由于任期有限,新上台的官员急于为自己谋取利益。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时期 社会特征 选官方式 特点或弊端
中世纪后期
17世纪
18世纪以来
结合预习填写表格:
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并立
恩赐官爵制
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个人赡徇制
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政党分肥制
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愿望。19C50S,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A.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工业革命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中世纪封建时代
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后期
恩赐官职制
18世纪以后
政党分肥制
工业革命以来
文官制度
光荣革命后
个人赡徇制
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这些主张和要求正好反映了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愿望,因而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
——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①历史因素:旧的官僚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②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完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③社会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人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
④外部因素: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
小结: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时间 背景 建立历程
18世纪初
1702年
结合教材总结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但仍拥有较大权力
目的: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 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
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
19世纪初
1853年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政务官:选举产生,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政党共进退,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执行政策,不与政党共进退,可长期任职。
决策
执行
18世纪以来,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和发展;
目的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另一类是事务官
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撰写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对当时英国官吏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尖锐批评,提出了各项改革建议。虽然当时这份报告递交议会讨论后,因遭到反对而被迫撤回,但它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870
1883
1946
1947
1855年
英国
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美国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法国
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日本
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德国
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870年英国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没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文官职务。从此以后,除文官事务委员会根据成绩录取生任用人员外,没有其它途径可以使任何人进入机关。
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不得参加赢利性的经济活动。
——宋欣《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特点: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结合教材学思之窗总结文官制度的特点。
从19世纪初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初步确立到20世纪中期的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进程。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英国文官任用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
——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
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继承、都有创新。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与西方工业化社会相适应,顺应了工业化时代的历史发展要求
有利于政务公开、公正、公平,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积极:
①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影响
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消极: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产生时期
权力情况
思想来源
考试内容
相同点 西方文官制度vs中国的科举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启蒙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
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受儒家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五权宪法》
(2022·福建泉州·三模)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这一做法
A.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标志君主立宪制的成熟
C.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 D.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A
真题再现
(2022·河北·模拟预测)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改变了以往文官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的状况。这种变化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影响 D.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
D
真题再现
(2022·辽宁高考·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D
真题再现
(2024·山东部分学校摸底12)美国《彭德尔顿法》对职务任制度采取了有条件的采纳态度,即将美国文官分为政治任命文官与常任文官,即政治任命文官的任期并未常任而由总统决定其具体任期,但其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这一变化表明
A.两官分途制度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
B.文官制度的嬗变适应三权分立体制
C.美国的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常任文官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B
真题再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