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学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概述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的读写大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 、单元学习重点
1、亿以内数的读写;
2、亿以内数的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亿以内的数求近似数。
三、单元学习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
1.本单元学习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亿以内数的读写(例2、例3);
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例4)
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例5)
非整万的数求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例6)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写法(21、22页例1、例2、例3);
计算工具的认识(23、24、25页内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6、27页例1、例2)。
2.知识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读、写;
万以内数的认、读、写。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求积、商的近似数。
五、本单元学习时间
15课时
六、学习用具
计数器、计算器
七:课型说明
例1: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例2、例3: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相结合进行学习
例4: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例5、例6: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
亿以上数的认识及读写法(21、22页例1、例2、例3)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计算工具的认识(23、24、25页内容)
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26、27页例1、例2)
结合教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以自主探究为主
附:本单元学案9课,仅供参考。
亿以内数的认识(案例)
学习目标:
1.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
了解“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10个一是( ),10个10是(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2)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百位。
(3)6395是( )位数,它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2.看图在计数器上先画出来,再读数写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读作:
写作:
二、探究活动。
1.你能举出身边比“万”更大的数吗?
2.比“万”更大的数,还有多少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有什么发现吗?课前说给你的同伴听听。同时想一想:为什么要分“数级”呢?
4.教科书P4“做一做”第1.2题。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
五.应用拓展。
1、你会做数位顺序表吗,试一试。
2、从生活中找出几个亿以内的数,试着读出来。
亿以内数的读、写(案例)
学习目标:
你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
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百万位 百位 个位
二、探究活动。
(一)读数
1.请你写出一个“个级数”读一读,再写出一个“万级数” 读一读。并想一想: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试一试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四千六百八十万: 4 6 8 0 0 0 0 0
二千三百五十八万六千:
七百九十四万一千五百七十:
八十万九千八百六十:
一千五百六十三万四千三百:
你能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吗?
(二)写数
1、请你写出一个0要读的“万级数”,再写出一个0不要读“万级数”。 并想一想: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写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试一试。
一百三十五万九千七百 写作:
四万零九十 写作:
四千五百万 写作:
八千零六十万零九 写作:
你能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吗?
三、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吗?
四.自我检测。1.写一写。
(1)香港约有六百七十八万人。
(2)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2.读写下面各数。
(1)12087500 读作:
100500 读作:
10105000 读作:
80090030 读作:
4500000 读作:
(2)四百二十万九千三百 写作:
九万三千四百二十 写作:
六百零三万四千九百 写作:
六千零三十万零九百 写作:
六千万零九百 写作:
六千万零九十 写作:
六千万零九 写作:
3、写出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五个百万、七个十万和三个千组成( ).
(2)七千万和七组成( )
(3)五千万和三百组成( )
五、应用拓展。
用1、2、3、4和四个“0”按照要求写出八位数。
(1)读两个“0”
(2)所有的“0”都不读
(3)读三个“0”
(4)读一个“0”
(5)最大的数
(6)最小的数
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案例)
学习目标:
在会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要会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
比较数的方法
学习重点:
比较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1、 我国部分省份的土地面积如下:
黑龙江的面积大约为450000平方千米。
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大约是1660000平方千米。
西藏自治区的面积大约是1220000平方千米。
要求:请你选择任意两个省的面积进行大小比较,用自己的话说说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00360 10213800 5001370 680590
二、学习体会。通过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三、自我检测
1、比较大小。
560000□9650000 3250000□3510000
98030000□9803000 6589300□6589299
2、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45210000 4990000 50000000 99999
(2)520000 250000 500200 200500
四.应用拓展。
比较大小。
901万□9110000 7800000□780万
91万□909999 1000万□1000000
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案例)
学习目标:
根据生活实际情况,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重点:
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学习难点:
改写用“万”做单位的数。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
1.读一读下面的几个数,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会用不同的形式来写吗?
5890000= 210000=
45100000= 15000000=
说一说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方法是什么。
2.你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例6两个数的近似数吗?请写出来。
说一说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吗?
3.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1.2题、P15“做一做”。
二.学习体会。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检测。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30000= 5200000=
2010000= 210000=
54000000= 40000=
2、省略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任选4道题)
9058000≈ 万 81045300≈ 万
95600≈ 万 58976810≈ 万
198000 ≈ 万 14075100≈ 万
804999≈ 万 125001≈ 万
3、按要求填空。
四舍五入到十位 四舍五入
到百位 四舍五入到千位 四舍五入到万位
24875
39856
50245
4、下面的□可以填几?
(1)99□485≈ 100万
(2)□9865≈9万
(3)74□982≈75万
(4)3407□754≈3407万
四.应用拓展。
一个六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50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多少?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案例)
学习目标:
要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
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顺序表。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
1.通过不同方式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数是怎么的产生。找一找自然数都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2.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和万级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你的发现,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填上,并看看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想一想: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并举例说明。
二.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三.自我检测.
1.填空。
(1)个级有__ 、__ 、__ 、__ ,万级有__ 、__ 、__ 、__ ,亿级有__ 、__ 、__ 、__ 。
(2)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__位,第五位是__位,亿位在第__位。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__。
(4)自然数中最小的是__。
2.说出下面各数是几位数并分级。
3506270000 458720060000
68564250000 130000000
3、32562700000说一说“3”在__位上,表示_____。
“5”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7”在__位上,表示________。
四.应用拓展。
找出生活中超过亿的大数,写在下面。并试着说出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亿以上数的读、写(案例)
学习目标: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会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学习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写出数位顺序表。
……. 亿位 万位 个位
二、探究活动。
(一)读数
1.试着读一读。
1 6 0 0 0 0 0 0 0 0 读作:
3 0 8 7 0 0 0 5 0 0 读作:
3 0 5 5 0 0 0 8 0 0 0 读作:
9 8 0 0 9 0 0 0 0 0 0 0 读作:
2、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样读?并想一想:数位中间或末尾出现0时又该怎么读?
(二)写数
1、写出下面各数。(把下面的数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边)
七亿
五千零九亿零五十万零四十
二百零六亿八千万三千
2、你能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样写?并想一想: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该怎么办?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检测。
1.读出下面的数
8050005000 读作:
50208700009 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五亿 写作:
五千零七亿零五百万 写作:
3、读出下面数。
9058 90580000 905800000000
4、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十 四十万 四十亿
写作:____
(2)三百零七 四百零五万 二百零九亿
写作:____
(3)六千八百 七千八百万 七千八百亿
写作:____
五.应用拓展。
四个“0”和五个“9”,按要求写数。
1、约等于10亿
2、一个零都不读。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案例)
学习目标:
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习重难点:
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一、学前准备:
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9050000≈ 万
1980000 ≈ 万 9560000≈ 万
2、省略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81045300≈ 万
14075100≈ 万 125001≈ 万
58976810≈ 万 804999≈ 万
二、新知探究:
(一)数的改写
1.请你试着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90000000=9亿
8700000000=____亿
5487600000000=____亿
8065900000000=____亿
46000000000= 亿
2、想一想: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请你试着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3580000000≈ 330000000≈
10690000000≈ 1200990000≈
4519990098≈ 6950007852≈
2、想一想: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三”第10题。
三、学习体会:
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把问题写出来。
四、自我检测;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98000000000=____亿
8970000000≈____亿
200038880000≈____亿
987654000≈____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案例)
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计算工具。
认识算盘的构成和计算原理。
掌握常见的电子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常见的计算工具。
2.认识算盘的构成和计算原理。
3.掌握常见的电子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
学具准备:计数器、收集有关算盘和计数器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收集有关算盘和计数器的相关资料。
二.新知探究
1.认识算盘。
观察算盘说说每部分的名称。
你知道哪是“梁”、“档”、“框”、“上珠”、“下珠”吗?
2.算盘的使用
3.指法
1------9这九个数字,在算盘上拨入时都分别用哪个手指?假如你不清楚可以请教一下你的家长好吗?
用这三个手指试一试、练一练
4.认识计算器。
观察,试着说说键盘上的不同名称和功能。
输入下列数巩固按键知识。
输入下面的数
569247645 21478 965842
简单计算。
5+9 9-7 5×7 8÷2 ……
三.学习体会。
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吗?
四.自我检测。
填一填
(1)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是( )。
(2)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 )。
(3)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 )。
(4)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 )、算盘下方每颗珠子代表( )。
(5)电子计算器的ON∕C键是( )、CE键是( )键、MC是( )键。
用计算器计算(案例)
学习目标:
能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
能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计算。
学具准备:计算器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写出下面各键的功能。
OFF ON CE DATE = ×
二.新知探究:
1.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1)386+179 = 254+654=
602+9801= 350+988=
4968+1049= 6857+9999=
(2)687-368= 5841-35=
2587-624= 9024-688=
3698-687= 10470-985=
(3)25×39= 352×25=
2514×99= 564×6258=
240×258= 693×2013=
(4)312÷8= 321÷3=
28518÷97= 27125÷1085=
258210÷906= 118464÷1234=
在每组中选出一题用笔算一算看看结果是否一致?
三.学习体会:
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自我检测、拓展延伸:
1.先算出前3题,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答案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6=
9999×7=
9999×8=
9999×9=
观察上面算式中有哪些规律?
2.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9=
108÷9=
1107÷9=
11106÷9=
不计算,试着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在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
11111÷9=
111111÷9=
1111111÷9=
11111111÷9=
用计算器计算。
524-368+613= 35×69-358=
3695÷5-68= 628÷4×51=
54×35-123= 8082-6505÷5=
68×48-1039 = 8004÷92+587=
205.4+540.98= 2.48×605=
6008.14-546.8= 11112222÷3334=
第一单元测试题
填空题。
(1)读数和写数时都从( )位起。
(2)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3)从( )边起,每( )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一级,其中( )为个级;( )为万级;( )为亿级。
(4)一千万是( )个一百万;一亿是( )个一千万。
(5)十万位左边一位是( )位,它的右边一位是( )位。
(6)54006302这个数能读出( )个零,请在读出零的地方划出横线来。
(7)123456789说一说每一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2在( )位上,表示( );
4在( )位上,表示( );
8在( )位上,表示( );
(8)76850349最高位是( )位,是一个( )位数。
它是由( )个千万、6个( )、8个( )、5个( )、3个( )、4个( )和9个( )组成的。
(9).一个数,它的千万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和千万上都是8,个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它的近似数是( )
二.说出下面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并读出来。
25836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6058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90205803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306070908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100000000读作: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500509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1009000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三.写数。
1.(1)五百万、六十万、三千、二十组成的数是( )。
(2)四千万、九万、七百组成的数是( )。
(3)十万、三千万组成的数是( )。
2.七亿六千零三十万 写作:
十六亿零五万 写作:
一百零三亿五千万四千 写作:
二百三十亿五千六百万零三百 写作:
一千二百亿零四十万零二 写作:
四.判断。(对打“√”,错打“×”)
(1)一个八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 ( )
(2)34098这个数是万位数。 ( )
(3)最小的五位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 ( )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
(5)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 )
(6)没有读出零的数不一定每个数位上都没有0.( )
(7)8953005000≈ 89亿 ( )
五.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462156○59210 302万○3020000
10101010○9999696 2019430○202万
100000000○99999999 2584000000○2854000000
358000000000○3580亿 19亿○99万
六.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5893687 59997459
59809847 1098514
(2)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996580000 502006805
928990000 1325000000
七.游戏。
准备2、3、4、5和四个0共8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一摆并写下来。
(1)最大的数是( )
(2)最小的数是( )
(3)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案例)
一.单元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二、单元学习重难点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及区别。
2、量角和画角。
三、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
1.已经学过的内容:认识了角和直角;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同时又认识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钝角。
2.本单元的内容
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
四、本单元知识结构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
五、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
角的分类 1课时
画角 1课时
六、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
七:课时安排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
建议借助教材和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角的度量 1课时
建议借助教材和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行学习。
角的分类 1课时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进行学习。
画角 1课时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进行学习。
附:本单元学案4课时,仅供参考。
直线、射线和角(案例)
学习目标: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性质。
通过操作知道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直线、射线和角。
学习重、难点: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性质。
知道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具准备:活动角、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
探究新知。
认识射线
观察上图中的两条线,这样的线就是射线。通过观察,我知道射线只有( )端点,可以像一端无限延伸。
自己画一条射线:
我能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认识直线。
观察上图中的两条线,这样的线就是直线。通过观察,我知道直线( )端点,可以向( )无限延伸。
我能画出2条直线:
3.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4.角的认识。
过一个端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一试:
我发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5.角的符号、读法、写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想:“角的符号”与咱们学过的“小于号”做比较有区别吗?
观察比较上图这两个角的大小我知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 ,( )小。角的大小与角两边( )的大小有关,与所画的两边的( )没有关系。
学习体会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
三、自我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
2.判断:
(1)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
(2)直线是无限长的( )。
(3)一条射线长7厘米( )。
(4)射线是可以度量的( )。
(5)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
(6)小红画了一条长9厘米的直线( )。
(7)小明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也放大了10倍( )。
3、完成教材第3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我发现:
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 )直线。
角的度量(案例)
学习目标:
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会用不同的方法量角。
学习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
长短无关。
学具准备:量角器、活动的角、长方形的白纸一张。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同学们,一个角的大小要测量,测量工具就是量角器,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观察量角器,
仔细看量角器上有哪几个主要部分?
认识量角器的中心:就是半圆的圆心。
(3)认识1°的角: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 1° 。
请在量角器上找到1°的角。
(4)在量角器上找到表示0°的那条线,这就是0°刻度线。
(5)认识内刻度的零刻度线和内刻度:
从0°刻度线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往上数,2份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的角就是( )°,30份所对的角就是( )°、90份所对的角就是( )°、170份所对的角就是( )°、180份所对的角就是( )°;为了读数方便,给它标上刻度数,这就是量角器上的内刻度;内刻度的0°所在的刻度线就是内刻度的零刻度线,也就是量角器右边的零度刻度线。
(5)你能自己找到外刻度的零刻度线和外刻度吗 试试看。
2、角的度量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两个角哪个大?你能用量角器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吗?
记作: 记作:
你是怎样测量的,能把量法说一说吗?
3、寻找角的规律。
我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 )没有关系,与两边的( )有关系。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懂的吗?
自我检测。
教材38页1题。
教材39页4题。
知道三角板各角是多少度吗?用量角器验证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拓展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试着完成教材40页5题。
角的分类(案例)
学习目标:
认识平角、周角。
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认识平角、周角。
学习难点:
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含义。
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两条硬纸条、图钉。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
观察上图,你们认识平角和周角了吗?
1.转一转。
用活动角旋转出下面的图形,写出它们的名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2.量一量。
用量角器依次量出上面各角的度数。
3.说一说。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平角和周角?
4.想一想: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试一试。
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知道其它三个角的度数吗?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懂的吗?
2. 一个周角=( )平角=( )直角
四.自我检测。
连一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
锐角 钝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说出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角( )角 ( )角 ( )角( )角
填一填。
(1)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 )角。
(2( )角是180°,( )角是90°,
( )角是360°
(3)小于90°的角叫做( )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 )角。
(4)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 )角。
4.画一画。
画出一个锐角 、钝角、 直角 、平角 、 周角。
五、应用拓展。
找一找图中有几个 角? 分别是什么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画 角(案例)
学习目标: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会用量角器画角。
学习重点:
会用量角器画角。
学习难点:
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学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
1、同学们,请认真阅读教材42页,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角呢?
1.你能试着画一个65°的角吗?
2.你能把用量角器画65°的角的方法说一说吗?
试一试,用量角器分别画出75°、100°的角。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2. 用量角器画角要注意什么?
四.自我检测。
1. 用量角器画出下面的角。
(1)95° (2) 120°
(3)150° (4)67°
2.下面是用三角板拼的角,请你写出这些角的度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面各角。
(1)75° (2)120°
选择合适的方法画角。
(1)35° (2)135°
五.应用拓展。
画出钟面上1时整、4时整,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角,并将角的度数填在( )里。
1时整 4时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 )
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
1.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线段有( )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 )。
3. 射线有( )个端点。可以向( )端无限延长。
4.直线有( )个端点。可以向( )端无限延长。
5. 时钟显示9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 )角;时钟显示( )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6.直角的度数是( ),小于90°的角叫做( ),大于90°的而小于180°的角叫做( )。
7.把学过的五种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8.周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
二、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_____是直线,_____是线段,_____是射线。
三.把下面的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85° 95° 3 ( http: / / www.21cnjy.com )6° 107° 4° 60° 135° 125° 180° 65° 165° 106° 23° 90°
四.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1=( ) ∠2=( ) ∠3=( )
五.用你喜欢的方法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55° 105°
120° 90°
六.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1=( )°是( )角
∠2=( )°是( )角
∠3=( )°是( )角
∠4=( )°是( )角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
①1 ②2 ③无数
(2) 下图中( )是钝角。
(3)一个周角等于( )个直角。
①2 ②3 ③4
(4)下面( )是射线。
①竹竿 ②手电筒的光 ③直尺
(5)角的大小与( )无关。
①两边张开的大小 ②边的长短 ③角的度数
八.数一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个 ( )个 ( )个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概述
单元学习目标:
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
本单元内容: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乘法估算。
知识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认识乘法,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除数是二位数的除法,小数乘法。
三、本单元内容结构及课时分配
四、课型说明
例1: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例1、例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为主。
例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引导为主。
例4、例5:以自主探究为主
附:案例5课时
口 算 乘 法(案例)
【学习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过程,会口算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积在1000以内的进位乘法)。
【学习重点】
两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学习难点】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
12×4= 330×3= 13×2= 41×2=
24×2= 210×4= 11×5= 410×2=
二、探究活动。
查找自己知道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如: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
小轿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
磁悬浮列车每小时约行 千米。
飞机每小时约行 千米。
算一算,想一想。小红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她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小红骑自行车4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想一想,把(2)(3)对比一下,你能发现一些口算乘法的简便算法吗?两位数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你有什么好方法?
试一试。
口算:18×3= 24×4= 25×4= 16×5=
180×3= 240×4= 250×4= 160×5=
比较上下两行题,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检测。
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4×4= 2×280= 180×4= 240×3=
130×5= 150×6= 360×2= 230×4=
35×2= 17×4= 14×7= 7×13=
27×3= 14×16= 19×5= 18×5=
2、算一算,发现了什么?
X3 x4
8 ( ) 60 ( )
16 ( ) 180 ( )
32 ( ) 240 ( )
3、解决问题。
《儿童百科全书》每套120元,买8套需要多少钱?
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五、应用拓展。
先找规律再计算:
1+2+3+4+5=( )×5
8+9+10+11+12=( )×5
110+120+130+140+150=( )×( )
180+190+200+210+220=( )×( )
笔算乘法(案例)
【学习目标】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列算式计算:
13×12= 26×15=
探究活动。
王叔叔从赤峰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3小时,火车1小时行125千米。赤峰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如何列算式?
估一估赤峰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会列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议一议:计算125×1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里?最后算什么?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3.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该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4、试一试:
322 145 679 286
×24 ×27 ×13 ×35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用竖式计算乘法应注意什么?
四、自我检测。
1.算一算:
214 139 641
×25 ×24 ×23
2.请你当医生:
321 152
×16 ×23
1926 156
321 204
2247 2196
改正 改正
先估一估,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14×27= 62×416=
142×48= 24×623=
学校准备买笔记本,发给15个班,每班136本,学校买2000本笔记本够吗?
应用拓展。
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算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x11= 12X33= 14X55= 15X66=
121X11= 134X11= 158X11= 167×11=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案例)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学习重点】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学习难点】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直接写得数
150×3= 140×6= 230×4= 280×3=
260×2= 30×20= 40×5= 40×50=
探究活动。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
(2)想一想:计算160 ( http: / / www.21cnjy.com )×30时,因数末尾有0,在计算时怎么写竖式更简便?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20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请列出算式并计算:
(2)计算106×30时,因数中间有0,在计算时如何写与0相乘所得的这一位积?
3、试做:
220×40= 160×40=
208×20= 206×40=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自我检测。
口算:
40×80= 50×60= 32×30=
190×5= 140×20= 300×30=
21×40= 25×30= 102×2=
列竖式计算:
260×25= 180×30=
205×30= 206×50=
解决问题。
小军跑步每分钟行140米,小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的路程是小军的20倍,小东每分钟行多少米?
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
应用拓展。
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行 程 问 题(案例)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调查上学所需交通工具的速度填入表中
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 每分钟行驶( )千米
公交车 每分钟行驶( )千米
电动车 每分钟行驶( )千米
小汽车 每分钟行驶( )千米
探究活动。
自学课本第54页后填一填:
像自行车每分钟行驶 米,公交车每小时行驶 米……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 )。
自行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
公交车的速度还可以写成( )。
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一些物体的速度吗?请试着用速度的表示法写出。
(1)驼鸟的速度是70千米/时,3小时驼鸟行多少千米?
(2)蝴蝶的飞行速度是500米/分钟,5分钟蝴蝶可以飞行多少米?
上题中,用来表示行走的3小时、5分钟,我们叫做时间。求的一共行走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想一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自我检测。
填空
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
×时间=路程
2、解决问题。
(1)、王老师步的速度是80米/分,从家到学校需步行5分钟,王老师家离学校多少米?
(2)、A、B两城之间相距35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46千米/时。这辆货车从A城开往B城,经过7个小时后它能否到达B城?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到达乙地,返回甲地时,因事加快了速度,只用了4小时。
从甲地到乙地有多远?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应用拓展。
冬冬与兰兰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一天,冬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上学每分钟走70米,9分钟到达学校。”兰兰说:“我上学每分钟走62米,12分钟到达学校。”老师说:“冬冬家、兰兰家与学校刚好在同一条直线上。”问冬冬家和兰兰家相距多少米?
积 的 变 化 规 律(案例)
【学习目标】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
【学习重点】
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填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8 × 3 = 24
↓ ↓ ↓
( ) ( ) ( )
探究活动。
探究(一)
计算:7×2=
7×20=
7×200=
根据上面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7×( )=
7×( )=
(3)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发现?
(4)运用规律,完成练习。
12×5=60 14×5=70
12×20=( ) 14×( )=210
探究(二)
计算
80×4=( )
40×4=( )
20×4=( )
接下去写两道算式:
( )×4=( )
( )×4=( )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填一填,验证你的发现
20×9=180
( )×( )=( )
( )×( )=( )
总结:
把以上两个探究中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准备课上和大家交流)
试一试。
根据6×50=3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50=( ), 24×50=( )
6×25=( ), 6×5=( )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判断对错: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
自我检测。
根据25×2=50,利用规律,直接写答案:
25×20 =( ) 25×( )=1500
25×200=( ) 25×( )=200
25×2000=( ) 25×( )=500
先算出每组第一题的积,然后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79×2= 240×3= 180×5=
79×20= 240×30= 180×15=
79×200= 240×300= 360×5=
普通列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普通列车的2倍,特快列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多少千米?
香蕉10元2千克,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应用拓展。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我发现了: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4平方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
乘 法 估 算(案例)
【学习目标】
1.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估算。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学习重点】
乘法的估算方法
【学习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应用合适的方法估算。
【学具准备】
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
估算:
92×6= 59×4= 99×21=
98×6= 53×4= 697×4=
探究活动。
学校准备买练习本,发给29个班,每班104本,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2)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如何估算呢?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试一试
老师带学生共205人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8元,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秋游结束,返回学校,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行613米,19分钟能否返回学校?
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乘法估算注意什么?
自我检测。
先估算,再计算。
103×27≈ 32×493≈
103×27= 32×493=
296×18≈ 31×198≈
296×18= 31×198=
小明练习写字,每天写119个字,写了大约31天,估算一下共写多少字?
小丽一家三口到广州去旅游,计划全家每天的住宿费196元,如果住宿12天,
2000元够吗?
应用拓展。
自己选一张报纸,用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字数,写下你的估算方法。
单 元 检 测
口算(24分)
32×3= 130×7= 270×4= 26×3=
16×4= 150×6= 310×3= 13×7=
18×5= 220×3= 110×9= 25×3=
24×4= 450×2= 170×5= 180×4=
36×2= 17×3= 16×4= 38×2=
120×7= 140×6= 270×3= 490×2=
计算(24分)
343 207 560
× 12 × 34 × 23
260×35= 235×38= 52×160=
填空(8分)
一列火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05千米,可写作( )。
小刚电脑打字的速度可达每分钟32个字,可写作( )。
张叔叔的体重是79千克,大约是( )千克,
一辆汽车共装货物3796千克,大约是( )千克。
根据6×80=4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6分)
12×80= 24×80= 6×40=
18×80= 36×80= 6×20=
估算下面各题。(12分)
89×102 139×38 107×42
612×31 52×309 708×36
解决问题。(26分)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42周需要多少分钟?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的速度是57千米/时,共用4小时,返回时只用了3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3、彬彬快餐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0双一次性筷子,这个快餐店每个月大约要用掉多少双一次性筷子?一年呢?
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案 ”使用说明
“学案”教学是我旗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翁旗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的载体,是师生研讨的平台,它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现将学案的使用作简要说明。
一、“学案”的设计理念。
“学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学案”的基础环节及设计意图。
“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学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应用拓展的基本设计内容。
学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教师要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学生在学习是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习体会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一、两个针对行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
自我检测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自我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
“自我检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应用拓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课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学案的空白处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的记录。
3、在学案的最后写出学后记,简要记录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五、“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1)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已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学案”时坚持三个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学案”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预制、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本册学案编写人员:李艳梅、井聚红、李智娟、李淑新、李冬梅、赵建平、张晓梅
2010年9月修改
钝角
平角
锐角
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