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识记“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与期待,以及渴望国家强大的壮志豪情。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说清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查找的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识记“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与期待,以及渴望国家强大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1.结合注释、相关资料、插图、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说清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2.能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作者渴望国家强大的壮志豪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近代中国史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语境中识记“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理解中国少年的历史重任以及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用排比句式写出“今日少年之责任”的表达效果。
直接导入,读懂课题
1.齐读课题。(板贴课题)
2.理解“说”,明晰文体。
师:学古文,先从题目入手,看看题目,题目中的哪一个字让你理解起来有困难?
学生交流。
出示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明确在学有所困时需要查阅资料。
师:那古文中“说”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呀,我们在学学习是遇到困难了怎么办?
师相机指导:单元导语中告诉我们要结合资料,所以在我们学有所困的时候就要通过查资料解决困难。(副板贴 结合资料 学有所困)
(3)出示“说”相关资料,理解“说”表示议论
(4)理解课题。
3.了解“节选”。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师:那《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到底发表了什么观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从课题“说”字入手,明确文体,能更好的理解题目的含义;结合资料,了解文章的来历,既初步了解了课题,又为后文了解作者寄希望与中国少年奠定了基础。
初读课文,正音断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认读情况,共同正音。
出示词语:
xiè lín huánɡ sǔn
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tāi ɡān jiānɡ xínɡ lǚ zāi
奇花初胎 干 将发 硎 地履其黄 美哉
(1)指名读,师相机正音“鳞”、“干将”、“惶”和“哉”。
(2)齐读词语。
3.读好停顿。
过渡:想要读好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好停顿。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听清哪里需要停顿。用笔在文中划分朗读节奏。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把握朗读节奏,划出停顿。
(2)指名读,相机指导停顿。
4.学生练读。
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所提醒的朗读停顿划分,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中存在许多生僻字,这些字词给学生阅读带来很大障碍,课堂上就是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读好词句的停顿,读通句子,按照文言特点,指导学生正确诵读,读出句子的节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读好文章,对于学生理解句子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研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1.学习第一句话
(1)选择“故”字的义项,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
(2)补充时代背景资料,深入理解第1句话的意思,明白作者论述的观点。
①明确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时需要查阅资料。
师:同学们,有所以就一定有因为,注意这篇课文是节选。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
②师小结:对呀,当我们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时,也可以去查资料。(副板贴 写作意图)
出示《少年中国说》部分原文。
补充资料: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说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一个衰老的国家。对此,梁启超先生愤慨、焦虑。为了激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指出创造少年中国的力量在于中国少年。
③明确了解写作背景时需要查阅资料。
师;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什么是老大帝国,又有不理解的内容了,怎么办?
师相机指导:对了,去查资料,这次我们要去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副板贴 背景资料)
(3)师小结:同学们,课文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点,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身上。
2.学习第二句话
(1)师:围绕着这个观点,第一自然段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再认真读读句子,想一想,在作者心中,希望中国少年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国?请你画出有关词语。
①生自读思考。
②学生交流,校对。
(2)体会写法:层层递进,推动情感。
师:同学们,想想这三组词语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②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智”、“胜于”和“雄于”
③理解“则”,体会中国少年肩负的历史重任。
师小结:是啊!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国富民强,振兴中国的责任全在中国少年的身上,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称之为历史重任。(板书 历史重任)
(3)练习表达。
师:跨进新时代,中国的少年们,你们还会怎样说呢?请你们仿照这样的句式,自己说一说。
出示:少年 则国 。
①生交流。
②师小结:说得真好。少年创新——;少年大气谦和——;少年海纳百川——。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少年息息相关。
(三)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第二句话,也练习了表达,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读的时候觉得朗朗上口。请同桌两人再去仔细读一读,讨论下你能发现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吗?
(1)同桌交流。
(2)同桌再次合作学习,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四)指导朗读。
(1)生共同探讨读得好的小妙招。
(2)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3)听录音范读。
(4)激发情感,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
(五)根据提示,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对文言文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第一段理解“故”字时,引入时代背景资料,不仅能了解作者梁启超,而且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良好基础,也能更好落实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对于古文的理解,不但要抓住文本自身的语言,更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不但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更有层层递进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了解和感受这一语言特点,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这种有效的情感输出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文本的语言结合起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落实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呐喊,这是中华少年神圣的职责。在作者心中,少年中国的前程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把《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自然段背诵给家人听。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
3.搜集为实现强国梦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中国少年 历史重任 结合资料
关 雄于地球 学有所困
系 胜于欧洲 写作意图
密 独立 自由 进步 背景资料
切 智 富 强
少年中国 ? 前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与期待。
2.能借助注释、资料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事物的象征义,说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作者渴望国家强大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引 新课
二、研读第2自然段,紧抓象征,憧憬“少年中国”
1.读中圈点: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2.小组合作,疏通文义,厘清本喻。
3.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最后三句。
4.了解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发现押韵,情感朗读。
研读第3自然段,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理解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激情赞颂,情感升华
3.梳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四、资料促理解,情感升华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创作背景的资料
2.结合资料,学生谈一谈对近代中国的认识。由此体会到作者提出要“独立、自由、进步”的意图。
3.配乐朗诵,读出情感与气势。
五、拓展延伸,古为今用
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