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 小说的魅力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小说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小说中创造无数个世界、无数种可能,也可以在小说中体验无数种遭遇、无数种人生。小说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喜怒哀乐,映射出人间冷暖。畅游在这个精彩的天地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情感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的魅力。去看一看肆虐的洪水中,老支书舍小家为大家,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生命之桥;去看一看波涛轰鸣、狂风怒吼中的海边小屋里,桑娜夫妇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用爱心奏响一曲动人的赞歌;去看一看寂静的火车车厢里,老兵夫妇被残酷的战争无情地折磨,用无声的抗议控诉战争的罪恶。品读小说,理解形象,感悟真情,总能给我们一些触动和启示。
本单元教材以“小说的魅力”为主题编排,三篇小说都有着出人意料而感人至深的情节,既体现了小说结构、语言上的魅力,也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
2.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在双基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只阅读不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联系上下文和查资料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4.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加以积累。
评价任务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联系上下文和查资料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的方法,并掌握其方法。
3.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把这种发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加以积累运用。
学习过程
本单元大约需要11课时:
第1、2课时:学习《桥》。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第3、4课时:学习《穷人》。学习掌握生字新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第5课时:学习《金色的鱼钩》。充分理解课文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第6课时:《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支持。
第7、8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第9课时:《语文园地》。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朗读并背通《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第10课时:《快乐读书吧》。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第11课时:复习课。复习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多音字、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梳理围绕中心思想写作文的方法。
教学资源
1.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教师教学用书及配套光盘上的资源。
3.课外资源:工具书、搜集的资料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