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上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上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18: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共案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共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以《穷人》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二是通过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三是环境描写也可以帮助感受人物。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文中“操教酾热酒一杯”中的“教”读第四声,“酾”读shi,句子意思是“曹操让手下倒了一杯热酒”;“中军”是军队的指挥中枢,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人八十六岁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教材选的是其一。诗歌感情自然、真挚,从自身和儿童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乡愁与淡淡的感伤。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凝练地叙述了诗人离家之久;第二句看起来平铺直叙,感情其实最为深沉—“乡音无改”表达了诗人无论漂泊何方,都难忘血浓于水的桑梓之情,“鬓毛衰”表达出诗人离乡五十余年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三、四句笔锋忽转,以儿童天真的问询,写出诗人无限的沧桑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
3.学情分析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但距离养成习惯还有一段距离。背诵和积累古诗没有问题。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4.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评价任务
1.留意任务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借环境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3.体会任务复杂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关键词语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4.背诵并理解《回乡偶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出示: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出示: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
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彩。
(板书:词语包含感彩)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书: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三)拓展延伸
1.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 齐诵《回乡偶书》。
板书设计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词语包含感彩
复杂心理活动——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课后作业
1.书写作品要行款整齐、布局合理,还要正确。
2.理解、背诵关于“爱国”的名言。
教后反思
个案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