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3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黄岩期中)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盆 D.塑料吸管
【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
【解答】A、 尼龙绳子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B、 汽车轮胎所用材料为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C、 陶瓷花盆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符合题意;
D、 塑料吸管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八下·新昌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
(1)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 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
引起“温室效应”。
(3)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酸雨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少植树、多开车会增加CO2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3·宁波模拟)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B.制造新版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碘液遇淀粉变蓝色;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指金属月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在一起体现出金属特性的材料;
【解答】A.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A正确;
B. 制造新版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的产生,C正确;
D. 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淀粉;
故答案为:D.
4.(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5.(2023九下·杭州月考)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足球烯”的超导物质,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形似足球而得名。下列关于足球烯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 B.足球烯是一种有机物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 D.足球烯具有可燃性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足球烯的认识判断。
【解答】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足球烯只含有一种碳元素,为单质,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足球烯具有碳单质的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3·杭州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分析外壳材料的种类即可;
(2)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判断;
(3)根据燃料的燃烧产物判断;
(4)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
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7.(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最常见的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四种物质中乙、丙是有机物
D.丙属于氧化物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再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这就是置换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方程式配平,然后确定分子个数比值;
(3)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3H2+CO2CH3OH+H2O.
A.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壁为3: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丙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9.(2023九下·义乌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科和小学同学周末在公园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易拉罐 B.泡沫饭盒
C.矿泉水瓶 D.塑料袋.
【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分析。
【解答】泡沫饭盒、矿泉水瓶、塑料袋所用材料都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合金,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A。
10.(2022九上·杭州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 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塑料瓶、泡沫饭盒、垃圾袋所用材料都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C。
二、填空题
11.(2023·常山模拟)常山油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油茶总产值突破10亿元,是常山三宝之一。“山茶油”中含有角鲨烯(C30H50)、茶多酚等成分。
(1)其中成分角鲨烯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
【答案】(1)有机物
(2)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解答】
(1)角鲨烯(C30H50)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5。
12.(2023·舟山模拟)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合成材料
(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以及有机物易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聚丙烯中无金属,故属于合成材料;
(2)酒精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合成材料;
(2)
13.(2023·温州模拟)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使用的清洁能源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
(3)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有机物
(2)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ZnCO3(碳酸锌)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燃烧与灭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H8 可知,丙烷中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有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根据方程式 X+Cu2O+CZn+2Cu+2CO2↑ 得到:X+2Cu+1O+1C=1Zn+2Cu++4O+2C,解得:X=1Zn+3O+1C= ZnCO3 。
14.(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案】(1)有机物
(2)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2)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
(2) 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 ,属于塑料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化学性质。
15.(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防止金属锈蚀
(3)C2H5OH+3O2 3H2O+2CO2
(4)稀盐酸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金属的防锈措施有:涂保护层(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洁净并干燥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解答】(1)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保险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为:轮胎、塑料保险杠。
(2)烤漆是金属防锈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防止金属锈蚀。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 C2H5OH+3O2 3H2O+2CO2
(4)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与稀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盐酸。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 。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其对应操作的目的即可;
(2)考虑不同装置开始加热带来的影响及后续装置需要测量的量即可得出;
(3)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商的比值;
(4)分析不同装置的作用,及交换后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即可知道交换后产生的误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故答案为:(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2)D;(3)2:5;(4)偏大。
17.(2018九上·天台月考)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答案】(1)C
(2)CO2+4H2=CH4+2H2O
(3)变大
(4)不会
【知识点】细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异养型;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0得出Rx的阻值,再对应表查出甲烷的浓度,从而判断出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
【解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18.(2018九上·杭州期中)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 →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 。
【答案】(1)有机物
(2)③→②
(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含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为了测量“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在氧气进入①装置前,要把发生装置A导出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除去,“塑料大米”燃烧会生成H2O和CO2,应先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通过测量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氢元素的含量,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右侧装置,造成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测量结果不准确,而B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四、解答题
19.(2023·杭州模拟)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同时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OH+3O23H2O+2CO2。
(1)乙醇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完全燃烧1千克乙醇汽油和等质量的普通汽油,前者能减少多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有机物
(2)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故1Kg的乙醇汽油中含普通汽油0.9Kg和乙醇0.1Kg
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 ,故0.9千克的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2.7Kg的二氧化碳
设0.1Kg的乙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 3O2 3H2O+ 2CO2
46 88
0.1Kg x
解得x=0.2Kg
1Kg的乙醇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总质量为0.2Kg+2.7Kg=2.9Kg
故前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Kg-2.9Kg=0.1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外)
【解答】(1)乙醇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20.(2023·绍兴)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选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人聚乳酸,则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有机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葡萄糖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4;(3) 4.4千克 。
21.(2023·宁波模拟)人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乙硫醇(C2H5SH) ,一旦煤气泄露,人们能立刻嗅到气味,并做出反应。
(1)人们对煤气泄露做出的反应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乙硫醇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乙硫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非条件
(2)有机物
(3)4: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非条件反射定义分析;
(2)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 人们对煤气泄露做出的反应是通过嗅到气味做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2)乙硫醇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乙硫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6=4:1;
故答案为:(1)非条件;(2)有机物;(3)4:1.
22.(2022九上·舟山期中)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分子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在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 碱”“盐” “有机物”)
(2)写出两点核黄素分化学性质 。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请列式计算)
【答案】(1)有机物
(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47
(4)MH=94x(20/376)=5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核黄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核黄素的化学性质有: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17+20+4+6=47个原子;
故答案为:(1)有机物;(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47;(4)5g.
23.(2022九上·温州月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无水硫酸铜变蓝
(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而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量, 。
1 / 1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3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黄岩期中)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子 B.汽车轮胎 C.陶瓷花盆 D.塑料吸管
2.(2023八下·新昌期末)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叙述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B.少植树、多开车,可以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C.春节时大量燃放烟花燥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
3.(2023·宁波模拟)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B.制造新版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4.(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5.(2023九下·杭州月考)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做“足球烯”的超导物质,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因形似足球而得名。下列关于足球烯说法错误的是( )
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 B.足球烯是一种有机物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 D.足球烯具有可燃性
6.(2023·杭州模拟)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和燃料如表所示。奥运火炬的迭代,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下列有关两种火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祥云”火炬 “飞扬”火炬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燃料 丙烷(C3H8) 氢气(H2)
A.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金属单质
B.燃料都具有氧化性
C.燃料燃烧后,生成物都有水
D.燃料都属于有机物
7.(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8.(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最常见的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四种物质中乙、丙是有机物
D.丙属于氧化物
9.(2023九下·义乌开学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是小科和小学同学周末在公园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易拉罐 B.泡沫饭盒
C.矿泉水瓶 D.塑料袋.
10.(2022九上·杭州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塑料瓶 B. 泡沫饭盒
C.易拉罐 D.垃圾袋
二、填空题
11.(2023·常山模拟)常山油茶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油茶总产值突破10亿元,是常山三宝之一。“山茶油”中含有角鲨烯(C30H50)、茶多酚等成分。
(1)其中成分角鲨烯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
12.(2023·舟山模拟)2021年10月31日晚,上海迪士尼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医护人员和民警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隔离、酒精消毒及核酸检测等工作。感谢为我们保驾护航的默默付出的人们!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喷洒过程中遇明火极易爆炸。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3.(2023·温州模拟)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火种燃料使用的清洁能源是丙烷(C3H8),丙烷属于化合物中的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
(3)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14.(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5.(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 。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17.(2018九上·天台月考)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然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分析回答:
(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A.需氧异养型 B.需氧自养型 C.厌氧异养型 D.厌氧自养型
(2)请写出由CO2 和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3)用二氧化锡制成的电阻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利用电压为6V的电源、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电流表和电阻Rx制作成甲烷气体浓度检测仪(如图)。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该检测仪测某沼气池上方空气样品中甲烷气体浓度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若该沼气池中的甲烷气体遇到明火, (会或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气体浓度% 0 20 40 60 80 100
Rx/Ω 25 20 15 10 7 5
18.(2018九上·杭州期中)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 →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3)B装置中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最后连接B装置的作用是 。
四、解答题
19.(2023·杭州模拟)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同时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OH+3O23H2O+2CO2。
(1)乙醇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完全燃烧1千克乙醇汽油和等质量的普通汽油,前者能减少多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023·绍兴)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一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葡萄糖属于 (选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人聚乳酸,则生产2.4千克聚乳酸,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1.(2023·宁波模拟)人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乙硫醇(C2H5SH) ,一旦煤气泄露,人们能立刻嗅到气味,并做出反应。
(1)人们对煤气泄露做出的反应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乙硫醇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乙硫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2.(2022九上·舟山期中)每年11月是橘子丰收的时节,橘子中含有丰富的核黄素即维生素B2(分子式:C17H20N4O6)分子量:376,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微苦。在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1)核黄素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 碱”“盐” “有机物”)
(2)写出两点核黄素分化学性质 。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4)计算94克核黄素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请列式计算)
23.(2022九上·温州月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常用聚乙烯(C2H4)n制成的,小明利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元素组成。小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塑料袋充分燃烧,还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⑴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成蓝色;
⑵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根据物质类别判断,聚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 。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 。
(3)将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重新实验测得C装置质量增加了17.6克,请计算该 有机物中碳元素的是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
【解答】A、 尼龙绳子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B、 汽车轮胎所用材料为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C、 陶瓷花盆所用材料为无机非金属,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符合题意;
D、 塑料吸管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
(1)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 低于5.6 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
引起“温室效应”。
(3)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
A、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减少酸雨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少植树、多开车会增加CO2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碘液遇淀粉变蓝色;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指金属月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在一起体现出金属特性的材料;
【解答】A.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A正确;
B. 制造新版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的产生,C正确;
D. 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淀粉;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对足球烯的认识判断。
【解答】A.足球烯的化学式为C60,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足球烯只含有一种碳元素,为单质,肯定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足球烯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足球烯具有碳单质的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分析外壳材料的种类即可;
(2)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判断;
(3)根据燃料的燃烧产物判断;
(4)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A.“飞扬”火炬的材料不属于金属单质,故A错误;
B.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丙烷和氢气燃烧都生成水,故C正确;
D.氢气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 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再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这就是置换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方程式配平,然后确定分子个数比值;
(3)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3H2+CO2CH3OH+H2O.
A.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壁为3: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丙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物,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分析。
【解答】泡沫饭盒、矿泉水瓶、塑料袋所用材料都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合金,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塑料瓶、泡沫饭盒、垃圾袋所用材料都属于有机物,易拉罐所用材料为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
故选C。
11.【答案】(1)有机物
(2)3:5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解答】
(1)角鲨烯(C30H50)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角鲨烯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5。
12.【答案】(1)合成材料
(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以及有机物易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聚丙烯中无金属,故属于合成材料;
(2)酒精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合成材料;
(2)
13.【答案】(1)有机物
(2)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ZnCO3(碳酸锌)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燃烧与灭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3H8 可知,丙烷中含有碳元素,应该属于有机物。
(2)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隔绝氧气(氧气或者空气不够)。
(3)根据方程式 X+Cu2O+CZn+2Cu+2CO2↑ 得到:X+2Cu+1O+1C=1Zn+2Cu++4O+2C,解得:X=1Zn+3O+1C= ZnCO3 。
14.【答案】(1)有机物
(2)化学性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2)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
(2) 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 ,属于塑料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化学性质。
15.【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防止金属锈蚀
(3)C2H5OH+3O2 3H2O+2CO2
(4)稀盐酸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金属的防锈措施有:涂保护层(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洁净并干燥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解答】(1)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保险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为:轮胎、塑料保险杠。
(2)烤漆是金属防锈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防止金属锈蚀。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 C2H5OH+3O2 3H2O+2CO2
(4)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与稀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盐酸。
16.【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其对应操作的目的即可;
(2)考虑不同装置开始加热带来的影响及后续装置需要测量的量即可得出;
(3)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商的比值;
(4)分析不同装置的作用,及交换后可能产生的额外影响,即可知道交换后产生的误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故答案为:(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2)D;(3)2:5;(4)偏大。
17.【答案】(1)C
(2)CO2+4H2=CH4+2H2O
(3)变大
(4)不会
【知识点】细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厌氧异养型;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减去R0得出Rx的阻值,再对应表查出甲烷的浓度,从而判断出遇到明火,是否发生爆炸。
【解答】(1)分解细菌、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厌氧异养型,故选C;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3)Rx的阻值随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Rx与R0串联,当甲烷气体浓度增大时,根据,可知,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将变大;
(4)电路的总电阻为:,Rx=R-R0=30Ω-10Ω=20Ω,从表中可以查出,甲烷气体浓度为20%,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1)C;(2)CO2+4H2=CH4+2H2O;(3)变大;(4)不会。
18.【答案】(1)有机物
(2)③→②
(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知识点】浓硫酸的稀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含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盐、金属碳化物、部分简单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物;为了测量“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在氧气进入①装置前,要把发生装置A导出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除去,“塑料大米”燃烧会生成H2O和CO2,应先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通过测量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氢元素的含量,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塑料大米”中的碳元素的含量;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右侧装置,造成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测量结果不准确,而B装置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有机物;(2)③→②;(3)吸收空气中的CO2,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19.【答案】(1)有机物
(2)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故1Kg的乙醇汽油中含普通汽油0.9Kg和乙醇0.1Kg
已知1千克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3千克二氧化碳 ,故0.9千克的普通汽油完全燃烧约能产生2.7Kg的二氧化碳
设0.1Kg的乙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 3O2 3H2O+ 2CO2
46 88
0.1Kg x
解得x=0.2Kg
1Kg的乙醇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总质量为0.2Kg+2.7Kg=2.9Kg
故前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Kg-2.9Kg=0.1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外)
【解答】(1)乙醇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20.【答案】(1)有机物
(2)3:4
(3)mCO2×C1%=m聚乳酸×C2%
mCO2× =2.4千克×
mCO2=4.4千克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葡萄糖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乳酸(C3H6O3)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48=3:4.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4;(3) 4.4千克 。
21.【答案】(1)非条件
(2)有机物
(3)4:1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非条件反射定义分析;
(2)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 人们对煤气泄露做出的反应是通过嗅到气味做出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2)乙硫醇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乙硫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6=4:1;
故答案为:(1)非条件;(2)有机物;(3)4:1.
22.【答案】(1)有机物
(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47
(4)MH=94x(20/376)=5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是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核黄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核黄素的化学性质有: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一个核黄素分子中共有 17+20+4+6=47个原子;
故答案为:(1)有机物;(2)核黄素具有热稳定性,不受空气中氧的影响,或 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射容易分解 ;(3)47;(4)5g.
23.【答案】(1)有机化合物
(2)无水硫酸铜变蓝
(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而水中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有机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就等于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元素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1)C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则说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化合物。
(2)能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变蓝。
(3)C装置中增加的质量就等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等于二氧化碳中的质量,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