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一)(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09 19: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3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0.8s
2.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
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
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
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以下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4.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车内的座椅 C.窗外的楼房 D.远处的高山
5.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生日,为庆祝祖国7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直升机方队组成了“70”字样飞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其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C.直升机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
D.直升机是静止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不同
6.在南北走向的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见乙车匀速向南行驶;乙车上的人看见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匀速向北行驶。则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丙
7.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在某次训练中,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训练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8.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
二、多选题
(多选)9.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
C.只要仔细测量,再使用很精密的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误差就可以小些
三、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11.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填“甲”“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
12.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1)18.82cm;(2)18.83cm;(3)17.28cm;(4)18.81cm;(5)18.80cm;(6)18.805cm.则:
(1)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
(2)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
(3)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13.小龙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    (填序号)。
A.
B.
在实验时纸带需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否则会使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如果以山上的树为参照物,山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   ,且甲船的速度一定   (填“小于”“大于”或者“等于”)风速,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16.如图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步行的数据,分析该数据可知:他本次步行时间为    h,通过的路程为    m。
1500总步数:步 100步频:步/分钟
4.80时速:千米/小时 90消耗:大卡
四、简答题
17.“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1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测量小刚跑40m的平均速度。
(1)小明和小红用    (选填“刻度尺”“三角尺”或“卷尺”)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小红担任计时员,她用    (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刚跑步的时间,她应站在
   (填“起点”或“终点”)。该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    。
(3)小明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刚跑完40m的路程,小红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刚跑40m所用的时间为    s。
(4)小刚跑40m的平均速度是    m/s。
19.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该实验原理是    ,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六、解答题
20.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m/s。(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小车做   运动。
(4)在实验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
七、计算题
21.城市地铁的建设大大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某条地铁线路全线长度为324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43.2km/h。(计算过程中地铁车身长度忽略不计)
(1)地铁驶完全程需要多长时间?
(2)若地铁在某一路段运行时,先以48km/h的平均速度运行2分钟,停车1分钟后,又以56km/h的平均速度运行了3分钟。求地铁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是10分钟,两监测点A、B相距18km,全程限速9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23.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甲、乙物体运动图像的速度﹣﹣时间图像:
(1)请你根据图像和自己所学的知识判断:甲物体做的是   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是   直线运动(均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2)请你计算出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
(3)聪明的小燕发现并猜想: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
鲁科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
A、一支粉笔的长度在7cm左右,中学生食指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则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解答】解:ABD、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BD不符合题意。
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是误差,这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行星转动”、“骏马奔腾”、“枯叶飘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鲜花怒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4.【解答】解:
A、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窗外的楼房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远处的高山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
AC、直升机相对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C正确。
B、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其他直升机为参照物,某一架直升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1)因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乙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
(2)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所以甲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乙车的车速;
(3)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那么丙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甲车;
故选:C。
7.【解答】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1个赛段运动最快;
故选:A。
8.【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2.25m/s。
故选:C。
二、多选题
9.【解答】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A正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正确;
C、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测量误差,故D正确。
故选:ABD。
三、填空题
10.【解答】解: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由图可知B方法是正确的;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40cm。
故答案为:B;1.40。
11.【解答】解:
(1)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
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2)由“时间为2min24s”结合秒表示意图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5等份,所以一份是0.2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2s。
故答案为:乙;2.80;s;0.2。
12.【解答】解:(1)从六个测量结果看,17.28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
(2)从18.82cm、18.83cm、18.81cm、18.80cm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18.805cm的分度值是0.1mm,测量结果不合理;
(4)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这本作业本的长度为:L=≈18.82cm。
故答案为:(1)17.28cm;(2)18.805cm;(3)18.82cm。
13.【解答】解: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在实验时纸带如果不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纸带之间会有间隙,会使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B;偏大。
14.【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山上的树为参照物,山相当于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山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船;静止。
15.【解答】解:由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
若甲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同理,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故答案为:向左行驶;大于;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6.【解答】解:由数据截图可知,步行的总步数为1500步,步频为100步/min,
他本次步行时间:
t==15min=0.25h,
由v=得通过的路程:
s=vt=4.80km/h×0.25h=1.2km=1200m。
故答案为:0.25;1200。
四、简答题
17.【解答】解:(1)小丽以对面客车的乘客为参照物,她与对面的客车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
故答案为:对面客车的乘客。
(2)小丽以站台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
故答案为:站台。
(3)这个现象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或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往往不同)(其他说法合理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18.【解答】解:(1)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因此小明和小红应选择卷尺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小红是计时员,应站在终点处用停表测量小刚跑步的时间;图中停表的分度值是1s。
(3)由图可知,停表的分度值是1s,小圈指针在0~1之间,大圈指针在8s的位置,因此小刚跑40m所用的时间为8s。
(4)小刚跑40m的平均速度是:
v===5m/s。
故答案为:(1)卷尺;
(2)停表;终点;ls;
( 3 ) 8;
( 4 ) 5。
19.【解答】解:(1)实验原理为v=;
根据v=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由图知t3=1s,
小车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0.5m/s。
故答案为:(1)v=;刻度尺;(2)较小;(3)0.5。
六、解答题
20.【解答】解:(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用速度公式v=计算速度;
(2)①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路程s2=0.45m;
∴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11m/s;
②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s1﹣s2=0.9m﹣0.45m=0.45m,所用时间t3=6s﹣4s=2s;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0.23m/s;
(3)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故答案为:(1)停表;(2)0.11;0.23;(3)变速直线;(4)小;长。
七、计算题
21.【解答】解:
(1)全程平均速度v=43.2km/h,
由速度公式可得地铁驶完全程需要时间:
t===7.5h;
(2)地铁在前一段行驶的路程:
s1=v1t1=48km/h×h=1.6km;
地铁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
s2=v2t2=56km/h×h=2.8km;
地铁该路段行驶的总路程:
s总=s1+s2=1.6km+2.8km=4.4km,
总时间:
t总=2min+1min+3min=6min=0.1h,
平均速度:
v总===44km/h。
答:(1)地铁驶完全程需要7.5h;
(2)地铁在这一路段的平均速度是44km/h。
22.【解答】解(1)由题可知,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t=10min=h,
则速度v===108km/h,
因108km/h>90km/h,故该轿车会被判超速;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
由v=变形可得,需要的时间:
t===0.225h。
答:(1)计算可知,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若一辆货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0.225h。
23.【解答】解:
(1)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3m/s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运动;
(2)根据v=可知;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甲=3m/s×3s=9m;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s乙=×3×4m=6m,
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v乙===1.5m/s。
答:(1)匀速;加速;
(2)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9m;
(3)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