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言文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短短三十余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所记录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对照本单元的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三年级的学生正和司马光的年龄相接近,在司马光身上发生这样的故事,感染着学生,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课后练习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它既是朗读目标,也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巧妙地达成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避免了逐字逐句生硬翻译的讲解,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讲故事的方法,同时“借助注释”了解句意,老师可以在关键字词处进行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是主要目标之一。课后练习题“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这个环节,重点让学生感知、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通过对比和精读,发现文言文的特点,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司、跌、皆”等生字,会写“庭、弃”等 7个字。
2.过程与方法能读好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能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读好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同学们,在上今天这节课的内容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画片,大家想不想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呢?好,请看大屏幕!1、观看儿童歌曲《司马光砸缸》视频。2、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学生看图叙述故事。(齐读课题)3、走进主人公——司马光。教师介绍、补充关于司马光的文学常识: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在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共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介绍文体(1)出示图片,介绍“文言文”这种文体:文言文,它指的是我国古代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一般都会标注上标点符号和注释。(2)引导学生古今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字数少”的特点。
2、检查预习(1)出示读音题,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学生读不准的个别字,要相机正音,反复领读,加以指导。(3)注意提醒学生读准“瓮”、“皆”的读音。
3、示范朗读(1)学生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停顿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在朗读中体验古文词句间的逻辑停顿。【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的节奏上和停顿上有一些小问题,通过划分停顿节奏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
(三)交互学习,精讲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句意,圈画文中出现的人物,思考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群儿 一儿 众 光 儿2、精讲点拨,理解句意。(1)群儿/戏于庭学生尝试翻译句意: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面玩耍。教师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在学校里做游戏,叫做“戏于校”,在教室里学习,叫做“学于室”,图文结合,教师初步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于”的意思是“在”。(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教师首先提出疑问:“瓮”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不难解答:瓮是口小肚大的陶器,可以从注释中得出。继而引导学生从插图中也可以获得答案。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三种方法:看注释,看插图和查资料。教师出示“瓮”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理解。教师继续提出疑问:“足”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答出:脚丫。教师及时纠正,“足”在这篇文言文中是“失足”的意思。学生尝试翻译句意:一个小孩儿登上瓮,一不小心失足掉到了瓮里,被水淹没。
【设计意图】:教师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于一体突破重难点,在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图文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解决教学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众/皆弃去结合注释,学生尝试翻译句意:其他小孩儿都跑掉了。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果你当时也在场,看见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这个小朋友从瓮里救出来吗?预设:回家找大人过来帮忙,一起用力把瓮推倒,找绳子或树枝,把小朋友拉起来等。(2)光/持石/击瓮/破之引导学生找到动词“持”、“击”、“破”,并解释词意,随机找学生表演“司马光砸缸”的过程,情景再现,重点关注“演员”的动作、神态,做具体的评论,从中感受到这篇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学生尝试翻译句意:司马光拿起大石头,使劲儿砸向瓮,把瓮砸碎了。(3)水迸,儿/得活教师提出疑问:“迸”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图片,学生通过观察瀑布和小河不同的水流速度从而区分“水迸”和“水流”的区别,教师辅助标画:瀑布是“迸”,小河是“流”。学生尝试翻译句意:水涌了出来,那个小朋友得救了。【设计意图】:通过交互动画的提示,学生的表演,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深层次互动,解决教学重点。
(五)总结归纳,读写提升。
1、文体特点教师出示原文和译文,学生齐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原文和译文,他们两个在字数上有什么区别吗?教师总结:古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可见古文虽然字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给后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言简义丰。2、感悟品质教师提出疑问:当“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危急关头,众人和司马光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上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什么样的品质?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预设:司马光,你真是个聪明勇敢、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3、挑战背诵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接受背诵挑战,检查学习成果。群儿 ,一儿 , 。众 ,光 , ,儿 。4、读写提升教师出示“庭”、“弃”两个易写错的字,引导启发学生怎样记这些生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比如:笔顺、笔画、占位、握姿、坐姿等,学生临写生字。【设计意图】:由浅到深,由知识目标到情感目标,体会司马光的性格特点,背诵与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解决教学难点。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归纳:这节课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瓮里以后,众人和司马光的不同行为形成了一种对比,体现出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像司马光这样聪明勇敢的孩子,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的故事和主人公。预设:曹冲称象 孔融让梨 凿壁借光
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