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上第四单元解析规划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四单元解析规划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0: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 爱国情怀
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责任感。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做深入学习:《12古诗三首》《13少年中国说(节选)》《14圆明园的毁灭》《15小岛》。从内容上看,有通过诗文表达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的期盼;有期待国家栋梁之材辈出,承担起民族振兴的重担;有回顾民族遭受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我国边防战士的生活。“日积月累”中出示的是两组与治国安邦、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爱国”是一根主线,穿插在整个单元课文的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体悟”上,体悟爱国情怀。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走进历史画面,体会中华民族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受到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熏陶。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积累,有着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对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是十分有利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五年级第一学期作为第三学段的起始阶段,仍处在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过渡期。学生的学习方法、体验、领悟、想象能力、口语交际等习惯的养成有待进一步提高。本单元这样一个蕴含着强烈民族色彩又具有厚重历史沉淀的主题,对于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来说,即使是小学高段学生,时空距离和教材文字张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感受而不是感悟,只可远观而走不进历史的这种浮于表面的体验,产生一种无法担负的沉重感。对古往今来的众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国家兴盛、人民富强的理想可能了解得不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阅读手段的不断增加,课外阅读工程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渐渐开阔,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已大大提高。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能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古诗三首》《13少年中国说(节选)》。
3.积累有关热爱祖国、期盼国富民强的成语、古诗文。
4.培养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在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的深厚感情,从中得到启示。
6.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畅想20年后的家乡,学会把想象到的场景和事件进行梳理,通过列提纲来分段表达,努力把重点的地方写具体。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
(1)朗读课文和识字加油站,圈出生字和词语,认读33个生字。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占格,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30个生字,准确写出24个词语。
2.针对目标2:
(1)多种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班内展示。
(2)画出关键词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4)借助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图文对比阅读,理解段落的意思,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针对目标3:
展示有关热爱祖国、期盼国富民强的成语、古诗文
4.针对目标4:
学生谈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
5.针对目标5:
谈谈得到的启示。
6.针对目标6:
有主动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从积极的方面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活动设计
本单元大约需要11课时:
第1.2.3课时:学习《古诗三首》,认识本课“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三首诗的表达特点。
第3.5课时: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认识本课“泻、潜”等5个生字,会写“试、胎”等13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第6、7课时: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认识“煌、殿”等11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3个生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能够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第8课时:学习《小岛》,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海防战士的敬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9、10课时:习作《二十年后的故乡》,通过把想象到的人、事、景、物等写具体,在细致地描写中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11课时:学习《语文园地四》,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入情入境感受文章内容。体会感彩,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12课时:复习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多音字、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传授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复习的能力和主动复习的好习惯;对教学中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新学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