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框架(活动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架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如毛巾架、书架、瓜架、电线架等,其他还有古董架、画架、建筑架、货架等类型。本课搭建框架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搭架子为主题,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见小棍、橡皮泥等材料进行搭建框架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制作简单的框架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小棒、橡皮泥之类的材料,制作各种有创意的插接作品;在做做玩玩中学习浅显的硬线材料构成的方法、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制作简单的几何形体,感受立体形的体面转折。
(2)以师生交流的形式,分析制作复杂立体形的搭建方法,欣赏立体形架子作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3)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感受立体构架作品传达的形式美。
(2)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多向度空间研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立体插接作品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
教学用具
教具:牙签、彩泥。
学具:小棒或牙签、橡皮泥或彩泥、超轻粘土、垫板等。
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形象地展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欣赏、讨论、探究、合作等多种方法并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球体,让学生想办法将它平稳的放在桌子上。(给圆形球体一个框架式底座)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架子”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材搭建成的“框架”?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由线材搭建成的“框架”。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架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对“框架”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小结:框架其实就是用竹木、钢铁等材料纵横交叉构成的东西,用于放置器物或支撑物体等。框架的形式多样,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如:脸盆架、衣服架、花盆架等,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简单的材料搭建立体形,充分感受搭架子的乐趣。(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架子”为例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搭架子这种形式,并阐明主题——用牙签、小棒、橡皮泥等材料以插接的方法搭建有创意的作品。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依次介绍甘肃嘉峪关东湖上的气象塔、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处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这类建筑给人什么感觉?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回答。
3. 教师小结:这三处立体建筑都是由“搭架子”的形式来完成的,给人以时尚、现代、科幻、神秘的感觉,这类建筑的优点是节省占地面积,增加采光。
【设计意图】图片选择了我们甘肃嘉峪关的气象塔、我国奥运会场馆鸟巢、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这三处从地方到世界有名的以架子的形式构建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其外观美的同时,也对设计师的奇妙构想表示认同,从而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三、自主尝试
1. 教师出示三角锥体的架子造型,要求学生尝试搭建。请一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
2. 教师出示立方体架子造型,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有的作品很稳固,有的作品却遥遥欲坠呢?有什么好办法?
4. 教师小结:刚才在搭建三角形椎体时,同学们都很快的搭建起来了,而且没有出现歪斜的现象,这是由于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搭建立方体时,为了避免歪斜现象,我们要注意两个小细节,一是泥团的大小一定要恰当,二是与线材连接完毕后再稍微捏紧一点以免松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尝试三角锥体、立方体的制作,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型,使学生初步认识如何搭建立体形。
四、做法指导
1. 教师边做边讲述方法:先要准备足够多的小棒或牙签,将橡皮泥或彩泥揉搓成等大的小泥球。拿几根小棒与泥球相连接,制作一个平面形,如三角形、五角星、六边形、梯形等。再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或横向添加,做成复杂的立体形。
2.课件出示制作方法: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 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形的插接方法。
3. 教师展示两组学生作品,学生分析比较。
4. 教师小结:这两组架子,一组利用了对称的形式完成,形状规则,结构严谨,另一组则是完全不对称,形状奇特,富有情趣。这两组图形都具有形式美感,同学们在创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造型方法不同,呈现给我们的美感也不同,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五、做做玩玩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等材料,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学生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合作搭建,使用插接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模型或一个建筑造型,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将学生分成小组,一来学生的材料就会大大的丰富起来,二来大家齐动手,能保证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工具并注意自身安全。
六、成果展示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学生作品,并请学生从作品的构思、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述。
教师小结,并和学生共同评出最佳作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晾干、定型后,当成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以传情达意。
七、拓展思路
欣赏利用一次性筷子、烧烤签、冰棒棍、铁丝等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尝试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提倡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提升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个人修养。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棒,你们用灵巧的双手搭建出了这么多美观、有趣的作品,相信大家经过不断的尝试,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巧妙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成为出色的设计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