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9 17: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
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下降
③试管内溶液变红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 ①⑤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某同学组装成如图所示装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制取O2 B.可制取CO2 C.可收集CO2 D.可收集O2
5、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水
②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⑤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6、用氯酸钾制备氧气,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大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单孔塞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夹)
A.①④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7、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9、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别是(  )
A.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是纯净物
D.纯净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
1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氧化汞汞+氧气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1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主要过程有以下几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③向容器中注入酸液 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正确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④①⑤
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玻璃棒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气管、单孔塞
14、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D.
15、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16、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先对a处物质加热使之燃烧,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并始终控制液体不进入a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实验过程中能看到木炭燃烧,冒白烟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C.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要对准二氧化锰处加热才能产生氧气
D.本实验可以得出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的结论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已略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在做该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 。
(2)检验反应②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是___ ,酒精灯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__ 。
(3)X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
18、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________。
19、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的吸附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
(2)日常生活中,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填离子符号,一种即可);
(3)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4)生活中采用 方法进行硬水软化;
(5)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三、实验题。
22、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您设计另一种方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_ ;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
2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A和F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
(4)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二氧化碳从_____(填“a”或“b”)通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
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答案】B
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液面下降
③试管内溶液变红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 ①⑤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3、某同学组装成如图所示装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4、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四种装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制取O2 B.可制取CO2 C.可收集CO2 D.可收集O2
【答案】C
5、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水
②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③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⑤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答案】C
6、用氯酸钾制备氧气,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大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单孔塞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夹)
A.①④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答案】A
7、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通过观察并闻气味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答案】D。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A
9、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别是(  )
A.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
【答案】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是纯净物
D.纯净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
【答案】B
1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C.氧化汞汞+氧气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D
1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主要过程有以下几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③向容器中注入酸液 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正确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②③④①⑤
【答案】B。
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玻璃棒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气管、单孔塞
【答案】B
14、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D.
【答案】B
15、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答案】A
16、用w型玻璃管进行如下微型实验:先对a处物质加热使之燃烧,然后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并始终控制液体不进入a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实验过程中能看到木炭燃烧,冒白烟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C.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要对准二氧化锰处加热才能产生氧气
D.本实验可以得出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的结论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是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已略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在做该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 。
(2)检验反应②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是___ ,酒精灯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__ 。
(3)X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
【答案】(1)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外焰部位的酒精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充分
(3)四氧化三铁
18、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________。
【答案】(1)物理  (2)变红
19、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的吸附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
(2)日常生活中,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填离子符号,一种即可);
(3)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4)生活中采用 方法进行硬水软化;
(5)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 。
【答案】活性炭; Ca2+; 肥皂水; 煮沸; 蒸馏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水槽 AD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向收集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答案】只有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三、实验题。
22、纯水清澈透明、不含杂质,而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种.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您设计另一种方法,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并得到一种难溶性的固体。
提出猜想:产生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难溶性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设计实验:
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②向这种难溶性的固体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可能是碳酸钙;若这种固体是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
反思: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宜使用硬水,请举一例说明使用硬水能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步骤 现象 结论
分别取样于两只烧杯中,各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 产生泡沫较多 无泡沫或产生泡沫较少 是纯水 是硬水
(2)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稀盐酸;碳酸钙+ 盐酸 → 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用硬水洗衣服,产生的泡沫很少,衣服不易洗干净
2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A和F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与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
(4)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二氧化碳从_____(填“a”或“b”)通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答案】(1)酒精灯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a处,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