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醛和酮糖类和核酸同步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把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B.室温下稀与铜反应: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
D.向稀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
2.某同学为了检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否为葡萄糖,他将纤维素与70%的硫酸共热后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无红色沉淀生成,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纤维素水解产物中无葡萄糖
B.使用的硫酸过浓只发生了脱水反应
C.由于水解产物与硫酸共存所以见不到红色沉淀
D.加热时间不够长,所以见不到红色沉淀
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使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项
①植物油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CCl4褪色
②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③葡萄糖、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葡萄糖、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纤维素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具有不可逆性
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⑦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
⑧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⑨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⑩地沟油与矿物油可通过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方法区分,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A.4 B.5 C.6 D.7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与为同系物
C.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氧化性
C.福尔马林是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D.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
6.葡萄糖在人体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与羟基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乳酸和葡萄糖均能与新制悬浊液作用并使溶液出现绛蓝色
C.乳酸分子能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乳酸与一样具有两性
7.将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 B.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D.、、、、五种元素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NaOH溶液或酒精洗涤
B.等物质的量的甲醛、甲酸甲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C.羟基氢的活泼性:>>
D.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Na反应,又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组成为C5H10的苯的同系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乙醛和丙烯醛(CH2=CH-CHO)不是同系物,与足量H2加成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D.用碳酸氢钠溶液可将乙酸、乙醇、苯区别开
10.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铁粉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 振荡后溶液颜色没出现红色 稀硝酸与铁反应过程中没有生成
B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的还原性强于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D 检验卧室内空气是否含甲醛,用注射器抽取一针管气体慢慢注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的试管中 溶液没有完全褪色 说明空气中肯定不含甲醛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下列5种有机物:①乙炔;②乙烯;③甲醛;④甲苯;⑤丙三醇 ,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1)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的是 ;
(2)可用于配制化妆品,又称甘油的是 ;
(3)常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的是 。
(4)能用于制造烈性炸药TNT的是 。
12.淀粉的水解反应: 。
13.某种海洋生物的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数量约占碱基总数的32%,请由此推测其他三种碱基的数量占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
14.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其中A可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E是B的同系物,0.1molE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3.6g H2O。
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分子式为 ,D与E反应生成F的反应类型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煤→混合气”属于煤的干馏
B. A与C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C. D、F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D、E、F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3)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15.糖类的组成:糖类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数可用通式Cn(H2O)m表示,因此糖类也被称为 。
16.按要求填空:
(1)CH2=CH—COOCH3的官能团名称是 。
(2)(CH3CH2)2C(CH3)2的名称为 。
(3)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4)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 。
(5)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2—溴丙烷在KOH乙醇溶液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
(7)检验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所需试剂的先后顺序是 。
(8)分子式为C4H10O的某有机物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氧化为醛。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写出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有①NH2-CH2-COOH②CH2OH(CHOH)4CHO③(C6H10O5)n(纤维素)④HCOOC2H5⑤苯酚⑥HCHO等物质,其中(用数字序号填空):
(1)易溶于水的是 ,常温下微溶于水的是 。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4)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水反应的是 。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18.糖类物质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 表示,因此曾把它们称为 。
19.化合物G是一种抗骨质疏松药,俗称依普黄酮。以甲苯为原料合成该化合物的路线如下:
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2
20.利用含淀粉的物质可以生产醋酸。下面是生产醋酸的流程,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
(1)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Ⅰ、淀粉水解: , 反应。
Ⅱ、B与醋酸反应: , 反应。
Ⅲ、B→C: , 反应。
(2)可用于检验淀粉水解是否产生A的试剂是 。
检验所酿的陈醋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是 。
三、实验题
21.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时:
(1)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 溶液煮沸,倒掉煮沸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2)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 为止。有关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 ;② 。
(3)加热时应用 加热,产生银镜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若向AgNO 3 溶液中加入氨水形成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氨水过量,否则容易生成容易爆炸的 ,试剂本身也失去灵敏性。配制好的银氨溶液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 ,从溶液中析出这种沉淀,哪怕是用玻璃棒刮擦也会分解发生猛烈的爆炸。
22.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名称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 溴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溶 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可溶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 。
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
a.新制Cu(OH)2悬浊液 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 d.银氨溶液
(2)第②步中CaCO3固体需过量的原因是 。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i.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ii.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初步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水,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无色溶液逐渐变黄并变浑浊加热后得黄色浊液之后无明显变化
Ⅱ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 2mL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浊液依次呈绿色、黄色、橙色最终生成红色固体之后无明显变化
Ⅲ 向试管中加入4mL水,滴入0.5mL 2mL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 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2)实验Ⅰ的目的是 。
(3)甲同学为了检验实验Ⅱ中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HNO3,振荡,观察到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该实验现象说明实验Ⅱ中反应生成了Cu。
乙同学认为甲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是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产生上述现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深入探究】乙同学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对实验Ⅱ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提出了猜想:
乙醛的还原性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并利用实验Ⅳ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序号 A池试剂 B池试剂 实验现象
Ⅳ-1 0.2% CuSO4溶液 NaSO4溶液和40%乙醛溶液按体积比9:1混合 指针不偏转,A、B池中均无明显变化
Ⅳ-2 0.2% CuSO4溶液 —— ——
(4)实验IV-1中,Na2SO4溶液的作用是使B池溶液具有 ;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实验IV-2中,B池中的试剂是 。
(6)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其猜想成立。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7)综合上述实验,小组同学经过深入讨论,认为除了乙同学的猜想外,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还可能有 和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苯酚的电离常数大于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往溶液中通入只能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向稀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得到银氨溶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C
【分析】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因而纤维素水解后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纤维素水解会产生葡萄糖,A错误;
B.硫酸过浓会使纤维素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黑色的C,然后放热条件下C继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所以浓硫酸起脱水性、强氧化性,B错误;
C.葡萄糖需要在碱性条件下与新知氢氧化铜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稀硫酸未除去,所以不能看到红色沉淀生成,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因为水解产物与硫酸共存所以见不到红色沉淀,不是因为加热时间短所致,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①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所以植物油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正确;
②汽油、柴油是碳氢化合物,植物油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碳氢化合物,错误;
③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错误;
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中n不同,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错误;
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钠是轻金属,轻金属的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错误;
⑥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若水解完全,则不变蓝色,正确;
⑦当两个同种氨基酸脱水时,生成两种二肽,当两个不同种氨基酸脱水时,有两种情况:甘氨酸脱去羧基、丙氨酸脱氢,或丙氨酸脱羧基、甘氨酸脱氢,也能生成两种二肽,所以共能生成4种二肽,正确;
⑧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
⑨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⑩地沟油的主要成分属于油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而矿物油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不发生反应,会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可以用该方法区分,正确;
不正确的有②③④⑤⑧⑨,共6个;
答案选C。
4.D
【详解】A.均为氢气分子,不属于同位素,A错误;
B.与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聚合度n值不相同,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与组成元素相同但为两种物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答案选D。
5.C
【详解】A.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但不一定为醛,如甲酸,故A错误;
B.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是乙醛被银氨溶液氧化,表明了醛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故C正确;
D.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的条件下,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醇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或酮,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乳酸与羟基乙酸含有的C原子数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乳酸中含有羧基能与新制悬浊液反应,使氢氧化铜溶解,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加热时,能与新制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不加热时,能与新制悬浊液作用并使溶液出现绛蓝色,故B错误;
C.乳酸中含有羟基和羧基,能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乳酸中的羧基具有酸性,羟基不具有碱性,乳酸显酸性,中的氨基显碱性,羧基显酸性,因此具有两性,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分子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故分子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是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C正确。
8.D
【详解】A.酒精对人的皮肤没有伤害,苯酚易溶于乙醇,可以用来洗涤皮肤的上的苯酚,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溶液,有腐蚀性,故A错误;
B.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甲酸甲酯的分子式为C2H4O2,二者最简式相同,等物质的量的甲醛、甲酸甲酯完全燃烧碳原子数目越多,耗氧量越大,则甲酸甲酯耗氧量多,故B错误;
C.有机酸是弱酸,能电离出氢离子,苯酚也具有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只能微弱的电离出氢离子,醇的结构稳定,很难电离出氢离子,则羟基氢的活泼性:>>,故C错误;
D.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Na反应;含有醛基,具有醛类的性质,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D。
9.D
【详解】A.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根据定一移一,二氯代物有6种,故A错误;
B.苯的同系物同时为CnH2n-6,C5H10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B错误;
C.乙醛中不含碳碳双键,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两者不是同系物,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产物是CH3CH2OH,丙烯醛与氢气发生加成产物是CH3CH2CH2OH,两者属于同系物,故C错误;
D.NaHCO3加入乙酸中,出现气泡,NaHCO3加入到乙醇中不出现分层,NaHCO3加入到苯中,出现分层现象,因此碳酸氢钠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A.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先生成铁离子,若铁粉过量会将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则铁粉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后溶液颜色没出现红色,说明铁粉过量,不能说明稀硝酸与铁反应过程中没有生成,A错误;
B.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生成碘单质,即证明的还原性强于,B正确;
C.为酸性氧化物,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溶液会变红但不会褪色,C错误;
D.检验卧室内空气是否含甲醛,用注射器抽取一针管气体慢慢注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的试管中,溶液没有完全褪色,不能说明空气中肯定不含甲醛,可能是因为甲醛含量较少,D错误;
故选B。
11.(1)③
(2)⑤
(3)①
(4)④
【详解】(1)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35-40%甲醛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答案选③;
(2)甘油是丙三醇,答案选⑤;
(3)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热,火焰温度可达到3000℃左右,常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答案选①;
(4)TNT是2,4,6-三硝基甲苯,由甲苯和混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答案选④。
12.(C6H10O5)n(淀粉)+nH2On C6H12O6(葡萄糖)
【详解】淀粉在稀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反应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 C6H12O6(葡萄糖)。
13.腺嘌呤(A)占32%、胸腺嘧啶(T)占32%、鸟嘌呤(G)占18%、胞嘧啶(C)占18%。
【详解】DNA分子含4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碱基互补配对原子: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腺嘌呤(A)的数量约占碱基总数的32%,则T也占32%,C和G总的占1-32%×2=36%,故C和G各占36%÷2=18%;
综上所述:某种海洋生物的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数量约占碱基总数的32%,则胸腺嘧啶(T)约占碱基总数的32%,鸟嘌呤(G)、胞嘧啶(C)各占碱基总数的18%。
14.(1) CH4O 取代反应
(2)BC
(3)C6H12O62C2H5OH+2CO2↑
【分析】A可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A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B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是乙醛,乙醛继续氧化生成D是乙酸。E是B的同系物,E是饱和一元醇,0.1molE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3.6g H2O,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2mol,O:C:H=0.1:0.1:0.4=1:1:4,所以E是甲醇。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E是甲醇,分子式为CH4O,乙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是乙酸甲酯,即D与E反应生成F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2)A.干馏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混合气”属于煤的气化,A错误;
B.A是葡萄糖,C是乙醛,葡萄糖和乙醛均含有醛基,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
C.D、F分别是乙酸和乙酸甲酯,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正确;
D.F为乙酸甲酯,酯类物质难溶于水,D错误,
答案选BC;
(3)A是葡萄糖,B是乙醇,“A→B”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15. 碳、氢、氧 碳水化合物
【解析】略
16. 碳碳双键、酯基 3,3—二甲基戊烷 4 C6H14 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 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 2+O22+2H2O +2NaOH+NaBr+2H2O
【详解】(1)CH2=CH—COOCH3的官能团名称是C=C碳碳双键、-COO-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2)(CH3CH2)2C(CH3)2的主链5个碳,3号位上有二个甲基,名称为3,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为:3,3—二甲基戊烷;
(3)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类物质满足C4H9-CHO,丁基有4种,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答案为:4;
(4)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C6H14。故答案为:C6H14;
(5)等物质的量的1,3—丁二烯与溴单质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1,4-二溴-2-丁烯,化学方程式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故答案为:CH2=CH—CH=CH2+Br2BrCH2—CH=CH—CH2Br;
(6)2—溴丙烷在KOH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故答案为:CH3CHBrCH3+KOHCH3CH=CH2+KBr+H2O;
(7)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溴水反应,检验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所需试剂的先后顺序是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故答案为:先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入溴水;
(8)分子式为C4H10O的某有机物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氧化为醛,说明与羟基相连的碳上只有一个氢,该醇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22+2H2O。故答案为:2+O22+2H2O;
(9)有机物中Br原子相连的碳的邻碳上有氢,能发生发生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NaBr+2H2O。故答案为:+2NaOH+NaBr+2H2O。
17. ①②⑥ ⑤ ②④⑥ ①②③⑤ ③④ ①④⑤
【分析】(1) 含有羧基或醇羟基或醛基的物质一般易溶于水,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70℃时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含有羟基或羧基;
(4)酯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或酯基;
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 含有羧基或醇羟基或醛基的物质一般易溶于水,故易溶于水的是①NH2-CH2-COOH,②CH2OH(CHOH)4CHO,⑥HCHO;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70℃时可与水任意比例互溶,属于微溶于水的物质,故答案为:①②⑥,⑤;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含有醛基的物质有②CH2OH(CHOH)4CHO,④HCOOC2H5,⑥HCHO②④⑥,故答案为:②④⑥;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含有羟基或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①NH2-CH2-COOH,②CH2OH(CHOH)4CHO,③(C6H10O5)n(纤维素),⑤苯酚,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4)酯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发生水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水反应的是③(C6H10O5)n(纤维素)④HCOOC2H5,故答案为:③④;
(5)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或酚羟基或酯基,①NH2-CH2-COOH 含有羧基,④HCOOC2H5 含有酯基,⑤苯酚含有酚羟基,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故答案为:①④⑤。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纤维素的结构中含有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如能够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化纤维,能够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纤维。
18. C、H、O Cn(H2O)m 碳水化合物
【解析】略
19.
【详解】(4) D的同分异构体,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其结构中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含有醛基,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2,说明其有5种环境的氢原子,且其个数分别为1、1、2、2、2个,满足此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是。
20. (C6H10O5)n+nH2OnC6H12O6 水解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酯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 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 加入碘水,若溶液变蓝则证明有淀粉
【分析】淀粉在硫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B是日常生活中有特殊香味的常见有机物,在有些饮料中含有B,则B为乙醇,即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生成乙酸;
【详解】(1)Ⅰ淀粉水解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
Ⅱ乙醇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Ⅲ乙醇与氧气在Cu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2)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可验证是否生成葡萄糖即可,葡萄糖含有醛基,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验证,验证前需用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水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21.(1)NaOH
(2) AgNO3 氨水 先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Ag+ +NH3 H2 O=AgOH↓+NH AgOH+2NH3 H2O=[ Ag(NH3)2]+ +OH- +2H2O
(3) 水浴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 +3NH3↑+2Ag↓+H2O
(4) Ag3N Ag2NH
【详解】(1)欲使银镜反应实验成功必须用NaOH溶液煮沸试管以除去油污,以免析出的银难以附着在试管上;
(2)银氨溶液的配制:取1mL 2%的AgNO3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配制银氨溶液时,一定注意不要溶液滴加到氨水中,应把氨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有关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Ag+ + NH3 H2O =AgOH↓+NH;②AgOH+2 NH3 H2O =[ Ag(NH3)2]++OH- +2H2O;
(3)为了受热均匀,采用水浴加热,产生银镜的化学方程式:CH3CHO+2[Ag(NH3)2]OHCH3COONH4 +3NH3↑+2Ag↓+H2O;
(4)在配制银氨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并且要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滴加,直至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到无色的银氨溶液,一定要注意控制氨水的量,否则容易生成容易爆炸的氮化银(Ag3N)。而且银氨溶液必须要现配现用,否则会生成亚氨基化银(Ag2NH)。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银镜反应的注意事项。在做银镜反应实验之前,必须用NaOH溶液煮沸试管以除去油污,以免析出的银难以附着在试管上。在配制银氨溶液时一定要注意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并且要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滴加,直至沉淀刚刚消失为止,就得到无色的银氨溶液,一定要注意控制氨水的量,防止产生其他物质,而且银氨溶液必须要现配现用。银镜反应为控制加热温度和受热均匀,采取水浴加热的方法。
22. B c 使葡萄糖酸全部转化成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有利于葡萄糖酸钙结晶析出减少产品损失
【分析】葡萄糖在55℃、滴加溴水条件下进行氧化得到葡萄糖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生成葡萄糖酸钙,趁热过滤得到葡萄糖酸钙溶液,冷却结晶,得到葡萄糖酸钙固体后使用乙醇洗涤抽滤分离出葡萄糖酸钙。
【详解】(1)反应在55℃、滴加溴水条件下进行,溴水易挥发,故需要水浴加热且有冷凝回流装置, A缺少回流装置,要滴加溴水所以要有滴液漏斗,不合适;C缺少水浴加热,不合适;只有B符合要求;故选B;
新制Cu(OH)2悬浊液、[Ag(NH3)2]OH溶液氧化性较弱,且反应需要碱性条件下进行,不利于葡萄糖的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较强,不能得到葡萄糖酸;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作用下用氧气氧化葡萄糖,反应温度要求低,可生成葡萄糖酸,故选c;
(2)CaCO3固体需过量,可使葡萄糖酸完全转化为葡萄糖酸钙,利于提高葡萄糖酸的利用率,提高产品产率;
(3)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高时,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较大,趁热过滤,可减少葡萄糖酸钙的损失;
(4)由表中信息可知,葡萄糖酸钙微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可洗去表面杂质且可减少产品损失,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23.(1)CH3CHO + 2Cu(OH)2+ NaOH→CH3COONa + Cu2O↓+ 3H2O
(2)实验I与实验II做对比,排除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对实验II的干扰
(3)3Cu2O+14H++2NO3-=6Cu2++2NO+7H2O
(4)导电性
(5)10% NaOH溶液、40%乙醛溶液、蒸馏水按体积比8:1:1混合
(6)指针偏转,A池中(或A池电极上)生成红色固体
(7) Cu(II)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或Cu(OH)2的氧化性强于CuSO4 乙醛缩合反应产物的还原性强于乙醛
【解析】(1)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氧化亚铜和水。
(2)
根据实验内容对比可比,实验I与实验II做对比,排除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对实验II的干扰。
(3)
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为Cu2+,产生“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的现象,该离子方程式为3Cu2O+14H++2NO3-=6Cu2++2NO+7H2O。
(4)
乙醛是非电解质,乙醛溶液不导电,加入Na2SO4溶液的作用是使B池溶液具有导电性,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
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IV-2中,B池应增大氢氧化钠浓度,并保证乙醛浓度相等,所以B中试剂是:10% NaOH溶液、40%乙醛溶液、蒸馏水按体积比8:1:1混合。
(6)
增大氢氧化钠浓度,乙醛的还原性增强,A中CuSO4被还原,乙观察到的现象是:指针偏转,A池中(或A池电极上)生成红色固体。
(7)
实验II溶液的碱性大于实验III,实验II中乙醛不是直接还原氢氧化铜,而是乙醛的缩聚产物还原氢氧化铜,故实验II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还可能有CuSO4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或Cu(OH)2的氧化性强于CuSO4或乙醛缩合反应产物的还原性强于乙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