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通过预习:能说出下列变化中属于什么变化?
1纸张撕成碎片 2纸张燃烧
3白炽灯发光 4木已成舟
5铁锅生锈 6鞭炮爆炸
7司马光砸缸 8车胎爆炸
9火烧赤壁 10气球爆炸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水的沸腾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实验1-2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水
无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探究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胆矾的研碎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实验1-2
液态的水
块状的胆矾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变为蓝色粉末
水
胆矾
水的沸腾:
无
胆矾的研碎:
无
(状态改变)
液态
气态
液态
块状
粉末状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探究
(形状改变)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溶于水,并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实验1-4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探究
硫酸铜 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实验1-4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探究
硫酸铜 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有
块状的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有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的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由块状变粉末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
有
有
无
无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现象: 状态改变、形状改变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现象: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
讨论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4.区别与联系: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
联系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分析:(1)蜡烛燃烧的过程
(2)纸张撕成碎片的过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C
化学
化学
练习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①产生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 , ③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属于 变化,
你依据的理由是 。
化学
C
练习
知识拓展;
1.生活中哪些常见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伴随有是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
食物的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不一定。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不一定。火药爆炸、煤气爆炸等是化学变化
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验证时刻:下列变化中属于什么变化?
1纸张撕成碎片 2纸张燃烧
3白炽灯发光 4木已成舟
5铁锅生锈 6鞭炮爆炸
7司马光砸缸 8车胎爆炸
9火烧赤壁 10气球爆炸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水滴成冰 2、西瓜榨汁
3、苹果酿醋 4、冲泡咖啡
5、石蜡熔化 6、海市蜃楼
7、花香四溢 8、面包发霉
9、火药爆炸 10湿衣服晒干
11铁杵磨成针 12、用食醋清除水壶中水垢
13、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助燃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语言叙述的区别:
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可、易、能、会、具有”等词语, 如 :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氢气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0.089g/cm3,难溶于水,能燃烧。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你能对它的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想一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能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0.089g/cm3,难溶于水。
例: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1、用铁、铝制作炊具
2、酒精具有挥发性
3、汽油可以燃烧
4、用铜制作导线
5、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6、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7、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1、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4、汽油会挥发
5、铁丝可以燃烧
6、铜能导电
7、铜一般呈红色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从呈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金属投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浮在水面上,并跟水剧烈反应,且在水面上急速运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给出的材料得出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
———————————————
———————————————
化学性质:————————————
通常为固体
硬度小
密度小
熔点低
能与水反应
练习:1、阅读下列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___),把块状的硫研碎(属___),取少量放
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___),继续加热,硫
在空气中燃烧(属__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___)。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易燃烧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精在灯芯上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