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伐木(fá) 努力(nǔ) 拆了(chēi) 胃口(wèi)
B.锯子(jù) 根茎(jīng) 旧的(jiù) 吞没(tūn)
C.燃烧(yán) 推车(cuī) 牙齿(chǐ) 笑眯眯(mī)
D.缩成(suō) 吱嘎(gē) 悲哀(bēi) 蹭来蹭去(cèng)
2.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B.争先恐后——争强好胜
C.犹豫——干脆
3.“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嘴上带着微笑”是因为( )
A.小女孩吃到了香喷喷的烤鹅,很满足。
B.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特别是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她感到很幸福。
C.奶奶真的来看小女孩了,小女孩很幸福。
4.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叫、喊、啼、嚷”的部首都是“口”,表示这些字的意思都与“口部的动作”有关。
B.“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带帽子,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句话中没有错别字。
C.“哗哗哗”“沙沙”和“吱吱嘎嘎”都是描写声音的词语。
D.“舒服”和“舒适”是一对近义词。
5.下列句子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赞叹的语气)
B.“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请求的语气)
C.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惊喜的语气)
6.下列对语段“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说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
B.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很想在大年夜到街上看看,因为大年夜街上很热闹。
C.这句话是说小女孩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
D.这段话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种zhǒng 种zhòng 难nán 难nàn
长zhǎng 长cháng 调diào 调tiáo
觉jué 觉jiào 背bēi 背bèi
8.字词积累﹣﹣看清字形再组词。
飘 栽 静 遥
票 载 镜 摇
9.我会填。
好奇地 的歌吟 听得 一 地毯
拼命地 的叶丛 玩得 一 钥匙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词语。
秋风 披 散 干 燥
吃 惊 正经 天 云
亮晶晶:
急急忙忙: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撩燃火柴,感觉自己坐在 前面;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在地板上走着的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最后她擦燃了整把火柴,幻想 。
(2)《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种子想要站起来,于是努力生长,长成了 ;它想跑来跑去,于是被做成了 ;它变老了,想要停下来,于是被做成了 ;它坐着很吃力,想要躺下,于是被做成了 。
12.句子作坊。(修改病句)
(1)李老师以经走了
(2)她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3)菜园子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西瓜和西红柿。
(4)预防感冒,我们必需讲究个人卫生的习惯。
13.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到小美家去玩。
它的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差一点掉进小水池里去。
她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本文段的作者是 ,他被人们誉为“ ”。你还读过他
和 这两部作品。
(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擦不擦火柴而 ,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
(3)“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 。
15.课外阅读。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 争先恐后: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
(3)第一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 、 。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什么?
四.习作(共1小题)
16.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情。请你写一个熟悉的人。抓住这个人的某一个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拆了”的“拆”应读“chāi”,指把组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读“cā”时,指<方>排泄(大小便)。
B.正确。
C.有误,“燃烧”的“燃”应读“rán”,指燃烧。“推车”的“推”应读“tuī”,指推迟。
D.有误,“吱嘎”的“嘎”应读“gā”,指状声词。形容短促响亮的声音。读“gǎ”时,指乖僻,脾气不好。
故选B。
2.【解答】A.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这两个词意思相近。
B.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这两个词意思相近。
C.犹豫:拿不定主意。干脆:直截了当;爽快。这两个词意思相反。互为反义词。
故选:C。
3.【解答】《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举杯共庆的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文中写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嘴上带着微笑”是因为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特别是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她感到很幸福。
故选:B。
4.【解答】A、C、D正确。
B.有误。“带”书写错误,应改为“戴”。
故选:B。
5.【解答】A句选自《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本文主要描写了秋雨后水泥道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树叶,表达了作者对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应用赞叹的语气来读。
B句选自《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句话是小蜘蛛在请求老屋的帮助,希望老屋可以多站一会,让自己安心织网抓虫,应用请求的语气。
C句选自《去年的树》。这句话写出了小鸟找不到树的难过、遗憾的心情,应用难过、遗憾的语气读。
故选:C。
6.【解答】《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著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文中“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选项A、C、D说法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解答】种:zhǒng1.类别;种类:工~.兵~.语~.2.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高粱~.麦~.zhòng种植:~田。~花。
难:nán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堪。~题。~以。~于。困~.nàn灾祸,困苦:~民。灾~。
长:zhǎng生长;成长:杨树~得快。这孩子~得真胖。cháng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
调:diào语音上的声调:音~.~号。~类。tiáo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
觉:jué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jiào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背:bēi负担;承担:~债。这个责任我还~得起。bèi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影。
故答案为:
种子 种花 困难 灾难 长大 长处 音调 调节 感觉 睡觉 背债 后背
8.【解答】故答案为:
飘扬 栽树 安静 遥远
钞票 载重 镜子 摇晃
9.【解答】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前面需在搭配合适的形容词或名词,如可用“茂密”与“叶丛”搭配。
中间为“地”前面为副词,后面需要搭配合适的动词,如可用“好奇”与“问”搭配。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状态事物的词,如“听得”和“认真”搭配。
故答案为:
问 清脆 认真 条
奔跑 茂密 开心 把
10.【解答】亮晶晶:是ABB形式的词语,据此仿写如:胖乎乎、金灿灿;
急急忙忙:是AABB形式的词语,据此仿写如:高高兴兴、许许多多。
故答案为:
习习 头 发 口 舌 大 一 一本 高 淡
胖乎乎 金灿灿;
高高兴兴 许许多多;
11.【解答】(1)《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第一次撩燃火柴,感觉自己坐在大火炉前面;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在地板上走着的烤鹅;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奶奶;最后她擦燃了整把火柴,幻想跟着奶奶飞走了。
(2)《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种子想要站起来,于是努力生长,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它想跑来跑去,于是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它变老了,想要停下来,于是被做成了一把椅子;它坐着很吃力,想要躺下,于是被做成了木地板。
故答案为:
(1)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跟着奶奶飞走了;
(2)一棵高大的树 一辆手推车 一把椅子 木地板。
12.【解答】(1)本句的病因是错别字。将“以”改为“已”。即:李老师已经走了。
(2)本句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将“一顶蓝色的帽子”前加“戴着”。即: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3)本句的病因是归类不当。将“、西瓜”删去,因为西瓜是水果。即: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和西红柿。
(4)本句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将“必需”改为“必须”;删去“的习惯”。即:预防感冒,我们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故答案为:
(1)李老师已经走了。
(2)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3)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和西红柿。
(4)预防感冒,我们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13.【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到邻居小林家去玩”;接着写“她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紧接着写“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然后是“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再写“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最后写“它的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差一点掉进小水池里去”。
故答案为:
5 3 1 6 2 4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解答】(1)本文段的作者是安徒生,他被人们誉为“童话大师”。你还读过他《海的女儿》和《丑小鸭》这两部作品。
(2)本语段主要写了小女孩“擦火柴”“出幻像”“现实”的情景,在本语段中小女孩心情的变化是这样的:起初,为擦不擦火柴而犹豫,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愉悦,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悲伤。
(3)联系上下文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是一个设问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体会到: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设问句:自问自答,就叫做设问句。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
(1)安徒生 童话大师《海的女儿》《丑小鸭》
(2)犹豫 愉悦 悲伤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根火柴对女孩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15.【解答】(1)考查了词语解释,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阅工具书。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考查了短文内容填空,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作答即可。时间:古时候。人物:三个和尚。地点:山上的一座庙里。
(3)考查了写作顺序,由“开始、不久、后来”可判断是时间顺序。
(4)考查短文内容筛选和掌握情况。结合上文中小庙起火了,三个和尚挑水救火可知他们明白了要合作团结。
(5)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结合“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2)古时候 三个和尚 山上的一座庙里
(3)时间 开始 不久 后来
(4)要合作团结。
(5)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
四.习作(共1小题)
16.【解答】范文: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南通上班,而奶奶好像永远是陪着我的,带我去公园;带我去看五颜六色的小鱼;奶奶会牵着我的手,给我买糖吃,给我讲“1”“2”“3”的时候,奶奶会把着我的手教我写,我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也写得歪歪扭扭的,但是,我们都觉得很开心。在我印象中,奶奶总是那么慈祥,她好像是我的一棵大树,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照顾着我。
依稀记得,在我九岁时的一天早晨,奶奶正在做早饭,忙碌中忘记叫醒睡梦中的我。等她做完了饭,跑来喊道:“谚,快起来!赶紧穿衣服!”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随即又闭上了,又想去见周公去了,“快点儿起来,已经七点二十了!”啊?都七点二十了?我一个鲤鱼打挺,一边穿衣服,一边责怪奶奶。“怎么不早点喊我!”待我穿好衣服,奶奶说:“快吃早饭吧!”我走出房间:“还吃什么早饭啊,我要迟到了!”她见我要走,连忙穿上大衣,准备送我去上学,我对奶奶吼道:“我不是说了吗?我又不是小孩子,不要你送我去学校!”说完还推了奶奶一把,拎起书包,走出门外去了,狠狠地把门关上了。
真讨厌!为什么不早点叫我啊!哪怕就提前十分钟!
我愤愤不平地走在路上,心里不停地埋怨。可转念一想,这也许不是奶奶的错吧!起晚了是自己贪睡啊!为什么要冲奶奶发火呢?
我不禁走得慢慢地、缓缓地,觉得没有奶奶陪伴地路上好寂寞,奶奶天天接我送我已经成了习惯,这习惯中只有奶奶无私地爱我更爱我,这路没有了奶奶对我学习上的一声叮咛,一声唠叨﹣﹣
突然,感觉身后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有了种想回头的冲动。我转过身,回头一望,是奶奶!“谚,这儿有一瓶牛奶和一片面包!”她一路小跑着,“给!”我接过来,扭头就走,眼眶已被泪水浸湿,因为我居然看见奶奶眼里闪烁的泪花。
如今,我已经渐渐长大,奶奶的爱让我知道了这是人世间最温暖的,虽然,现在奶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高大挺拔”了,但她永远是我心中那棵大树。她,就是我﹣﹣最熟悉的那一个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