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0: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
忆读书(节选)
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②《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作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少年时是 ,中年时是 。
2.仔细阅读选文第1自然段,填表。
优点 缺点
《水浒传》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煮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爱玩儿,只有陈寅恪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终成大师。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给句中画线的词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
(2)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
(3)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
5.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快速阅读文章,梳理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7.秘鲁作家略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会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你对“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像,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么?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9.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开篇、结尾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认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课外阅读。
给女儿的一封信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就会有新的收获,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3.谈谈对第3段画线句中“死”与“活”的理解
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因为女儿 的原因,例举了 和 的事例和借鉴了孔子关于读书的言论,提出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想法。
15.对于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理解,下列哪种说法与文意相符一项。( )
A.咀嚼书里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插图,获得读书的乐趣。
B.既可 “精读”,也可 “浏览”,还可像参加“发现之旅”比赛那样读。
C.慢慢地读,悠闲地读,重在劳逸结合。
D.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阅读。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躺在床上后,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16.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津津有味”写出一个近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17.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作者爱看书?用“_____________”画下来。
19.通读全文,用“﹏﹏﹏”画出作者所说的读书的益处。
阅读欢乐谷。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________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见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
——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jiàng lín)_____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gǔ xī)___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20.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1.“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下床了!”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 ,也表现了全家人 的心情。
22.“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中,“秉承”指 ; “父亲的精神”指 。
23.“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苦不释手”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父亲留下的是书香,而不是真正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 2. 人物个性鲜明 拼凑人物数目 3.因为在阅读中,我了解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阅读让我感到幸福,从书中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以后我还会坚持阅读,让阅读伴我成长。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可知,年少时心得体会是对《红楼梦》兴趣不浓,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可知,中年时心得体会是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读懂了一个朝代和家族兴亡盛衰的过程。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表格要求填《水浒传》的优缺点,回到第①自然段仔细阅读,从句子“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可知,优点是人物性格特点鲜明;从句子“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可知缺点为了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有特意拼凑人物数量的痕迹。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开放性作答,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很多的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书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使我享受到无穷的快乐。
4. 品味 楷模 耳濡目染 5.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 6.经典好书 耐心细读 持之以恒 7.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智力和想象力有限,知识和思想贫乏。 8.我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籍,大量的阅读让我知道了很多新知识,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也激起了我探索自然的兴趣。
【解析】4.本题考查近义词。
咀嚼:用牙细嚼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近义词有品味。
典范:可以作为榜样而起示范作用的人或事物。近义词有楷模。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近义词有耳濡目染。
5.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可知文章将读书比作了熬粥,“好米、文火、持续”缺一不可,通篇都是在说读书之法是如熬粥一般细致。故而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
6.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阅读短文。
根据阅读短文“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可知“好米”指的是“经典好书”;“文火”指的是“耐心细读”;“持续”指的是“持之以恒”。
7.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需要准确的定位。
根据阅读文章可知读书如熬粥需要耐心的过程,如果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会变得是思想沉旧,看世界的角度也会变得狭窄,更是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智力和想象力有限,知识和思想贫乏。
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意思是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阅读的好处作答即可。
例如: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我的想象能力,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灵活性,可以帮助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写作听说能力;可以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9. 精神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滋味。 10.每日必读书,书可以充实头脑,指导行动,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11.重点阅读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名著;对热门流行的书,要独立思考,区别对待;对偶然碰到的书,要能于糟粕中另寻读书的意义;对普遍认为是坏的书,要有鉴别真伪的能力。 12.BC
【解析】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百无聊赖:精神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文章中指的是“我”因为没有书读而感到非常无聊。
津津有味: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滋味。文章中指的是“我”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滋味翻阅起台历。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二自然段“我每天都离不开书”和倒数第二自然段“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可知,短文从每日必读书,书可以充实头脑,指导行动,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方面说明“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第六自然段中“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可知答案。
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开头“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和结尾“爱书吧,从你认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这两句话都是表达读书在人生命中的地位,因此前后照应。故选BC。
13. 死:指的是书本中的文字不会获得,没有生命力。 活:指的是书中的学问可以用来指导生活实践。 14. 女儿读书只为比赛获奖而追求数量而不管效果 例举一家三口去博物馆参观,因忙于追求盖章而少有收获 爸爸借阅教种番茄的书,边读边实践而有了好收获 15.D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画线句子是一个转折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是指书里面的文字没有生命力。“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是指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用它来指导实践。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
父亲看到女儿读书只为比赛获奖而追求数量而不管效果,为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父亲为了让女儿明白读书的目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列举了一些事例,例如例举一家三口去博物馆参观,因忙于追求盖章而少有收获;爸爸借阅教种番茄的书,边读边实践而有了好收获。
15.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解答此题,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抓住“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这一关键信息,用排除法选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16. 饶有趣味 索然无味 17.重点读名著、经典;翻阅时下热门的书,好则细读,虚有其名则粗读。 18.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都必看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 19.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解析】16.本题考查的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到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形容趣味特别浓厚。
根据所学知识阅读短文可知近义词为:饶有兴趣(ráo yǒu xìng qù):形容很感兴趣。
反义词为:索然无味(suǒ rán wú wèi):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
17.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能力。需要仔细认真短文。
根据阅读短文“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可知作者是选择重点读名著、经典;翻阅时下热门的书,好则细读,虚有其名则粗读。
18.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阅读短文。
根据阅读短文可知在第一自然段中开门见山就体现了作者爱看书: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都必看书。第二自然段中: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
19.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仔细阅读短文。
根据通读短文可知最后一段完整体现了读书的益处: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20.陶醉 降临 古稀 21. 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高兴、兴奋 22. 承受、接受 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挚爱家人,对家庭负责的精神。 23.“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24.“书香”指的是父亲的精神流传下来,并不是指真的书籍。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陶、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1.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
“突然”的意思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文中指卧床数年的母亲下床了,这是让全家人出乎意料的,也表现了全家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有为母亲高兴的心情。
22.本题考查词语及人物品质的理解。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秉承”的意思是:继承。文中指继承父亲的精神。
结合“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可父亲却自己专研医术,坚持不懈,不放弃对母亲的治疗,最终母亲能够下床了。可见父亲的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挚爱家人,对家庭负责的精神。
2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苦不释手”中“释”是放下,由此可知“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第①自然段中“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与最后一自然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可知“书香”指的是父亲的精神流传下来,并不是指真的书籍。首尾呼应,紧扣主题,突出说明父亲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挚爱家人,对家庭负责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