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案,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3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教案,表格式)——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9 17: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目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版本及册数:人教版,必修一
训练技能 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
导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理解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综合思维:能说出河流的侵蚀过程和堆积过程 人地协调观:把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跟当地的环境联系起来,探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能判断出家乡附近的河流地貌
环节及时间分配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视频,提出问题:观察长江的源头到入海口的地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看视频,进行思考
学标展示 2分钟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观看课件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合作自学 13分钟 让学生小组合作,先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列出知识提纲,明确原理 学生阅读课本83到86页,理解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什么是河流堆积地貌 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可以先引导分析再让他们小组合作
互动探究 5分钟 在上课时,长江的源头地貌有什么特点?上、中、下游分别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讨论,观察图片并得出结论,理清原理
思维展示 5分钟 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效果,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不仅展示答案还要展示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画出示意图进行讲解
精讲点拨 5分钟 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重难点的点拨,河流的侵蚀地貌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V型河谷的形成和U型河谷的形成。 能结合图片和资料判断是哪一种侵蚀 河流的堆积地貌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他们分别在哪个地区形成、形成条件 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完善和巩固,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5分钟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巩固本节课内容 根据所讲知识,带领总结长江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长江三角洲分别是什么地貌 对照老师的展示,整体巩固本节内容,增强识记效果。
达标测评 5分钟 出示测评题,引导学生限时完成并组织学生展示解题思维过程,适时点拨提升。 学生做相关习题,增加对知识的熟练度
反思补偿 提醒学生反思本节收获及仍存问题 反思补偿,完善结构
课后作业 1.布置本节课的具体巩固训练题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把本节课相关的学案练习题做完
下节课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设计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二、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凸岸堆积、凹岸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