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认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为例,认识构造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常见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难点: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判别方法,地形倒置的成因及断层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部分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图2.13 /图2.14 观察
问:(1)岩石类型?
发生弯曲、错位
岩层的变形(弯曲)和变位(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
(一)褶皱
岩层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受到挤压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 形态判断判断依据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两侧,岩层由老→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两侧,岩层由新→老
(不可通过地表形态去直接判断褶皱的类型)
背斜:单一内力作用 成山 外力作用后 成谷
向斜:单一内力作用 成谷 外力作用后 成山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破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两侧岩石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应用(实践意义)
1、水、油、气资源
(1)三者位置关系
天然气最轻,水的密度大于石油
背斜(地表之下):油、气资源,岩层封闭
向斜:水资源 向斜构造,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地下隧道:背斜
原因:①向斜构造易于储水
②背斜岩层拱起,具有支撑力
③背斜排水条件好,隧道干燥
建采石场:背斜 →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破碎
(二)断层
1、概念: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既发生断裂,也有位移,属于断层
上升形成 地垒 :华、泰、庐、
下沉形成 地堑 :渭河平原(地图州-P285找到)
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南、北两侧上升,形成渭河谷地
②在外力(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
思考:断层处是否可以修水库?
不可以①地质不稳定
②易渗水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复习地质构造和地貌)
1、地图册248(找到沙特、红海、地中海三者的所在位置)对应地图册P112
2、全球范围,六大板块 P112
亚欧、美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
注意:(1)大洋洲无板块(包含于印度洋板块)
(2)大西洋被三大板块分开(亚欧、非、美)
3、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
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张裂拉伸: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运动类型 相向(消亡) 相离(生长)岩层运动方向 发生碰撞或俯冲 地壳张裂
对地形的影响(1)大陆与大陆:褶皱山系 裂谷、海洋、海岭(2)大陆与大洋:俯冲世界: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岛弧
eg:褶皱山系:阿尔卑斯山脉(亚欧、非洲)消亡边界
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日本 消亡边界(菲律宾东北)
海岭(大洋中脊),地壳张裂(生长边界)拉伸,岩浆出露,快速冷却凝固
(1)红海(非、印度洋;生长边界;S变大)
(2)沙特(地热能丰富/石油/太阳能)
(3)地中海(亚欧、非;消亡边界;S变小)海岸山脉
(4)落基山脉(北美):(美洲、太平洋)科迪勒拉山系
(5)安第斯山脉(南美):(美洲、南极洲)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对比在山区、平原地区修路的差别
(1)山地相对高度、坡度大;
(2)成本高,难度较大
(3)地质构造复杂,稳定性差。
2、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选公路(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其次铁路
3、山区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2)线路分布:和缓的山麓(山坡与周围平地相连的部分)、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地势起伏大
(“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4、桥隧结合
优:(1)减少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减少占用土地资源
(某些地区为了野生动物迁徙、生存:青藏高原)缺:技术要求高,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