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堆积地貌(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堆积地貌(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9 17: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堆积地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分析自然、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地协调观。最终让学生从课程过程中萌发和生成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节微课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三种河流堆积地貌。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图文资料寻找沉积条件,并叙述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本次微课来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学习。
展示目录及课标
“课标”要求我们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强调重难点
学习重点是:掌握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学习难点是:运用图文资料寻找沉积条件,并叙述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我们的学习从河流的上游开始。
演示冲积扇形成的动态过程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被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冲积扇。
补充流水的分选性
在流水的的搬运途中,由于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比重等的差异,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故从扇柄到扇缘沉积物的粒径大小表现出从大到小的分选性。
洪积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联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
在扇缘处,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耕区。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放到河流的的中下游。
模拟曲流受力及凸岸堆积的动态过程
河流在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受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河弯处的水流呈螺旋状运动,在横断面上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并向下运动,侵蚀作用强,底部水流流向凸岸,流速较慢,泥沙容易沉积。
凸岸接受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期,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河漫滩平原。
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平原。
我们继续把目光投放到河流的入海口。
补充水体的顶托作用
当一股水流注入另一水体时,由于受到阻挡作用,会发生雍水的现象,我们称作水体的顶托作用。
动画演示三角洲形成过程
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这是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全球主要的三角洲。
人教版教材案例分析
大家知道黄河含沙量巨大,她是世界上年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在入海口处塑造了面积巨大的三角洲。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我再给大家补充一幅渤海等深线图。
在文字材料里,找到并标记关键信息“多沙”,“潮流弱,搬运能力差”。从图片材料里读出渤海:深度浅,水下坡度平缓。然后整理信息,用地理术语表达:黄河输沙量大;潮流弱,搬运能力差;水下坡度平缓;造就了宽广的三角洲。
到这里,我们就把河流塑造的常见堆积地貌学完啦,一起总结一下吧。
河流出山口处的山麓地带形成洪积冲积扇平原,河流中下地区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总结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
由此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堆积地貌的形成条件:
丰富的物质来源,适当的动力条件,适宜的沉积环境。
情景设问、解决现实问题
那么问题来啦:河流从源头至河口,一路甩下壮美景观。其中辫状水系蜿蜒奇特,辫状水系是怎么形成的?你可以描述她的形成过程吗?
洪水期,水流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当流经平坦地区或河谷变宽,水流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水下浅滩。
枯水期,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形成多股河道、汊流,构成辫状景观,形成辫状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