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生活于( )
A.距今三四百万年前 B.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C.距今约七十万年 D.距今约二十万年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5.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6、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道:“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迹中,独不见文书 ”请判断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7、《岭外代答》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喂养)牛豕。”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这些干栏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8、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 )
A.堵塞
B.疏导
C.抽干
D.蒸发
9、《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A.黄帝、炎帝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山顶洞人时期
D.半坡氏族时期
10、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担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禹治水除患。这些远古传说( )
A.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 B.有史料依据,不容辩驳的事实
C.无科学依据,后人的任意想象 D.无任何证据,纯属美好的传说
11.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12.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13.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能够为此结论提供考古证据的远古人类遗址在( )。
A.云南省元谋县
B.北京市周口店
C.浙江省河姆波
D.陕西省半坡
15.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16.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A.半地穴居房屋模型 B.稻谷和稻壳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粟的标本
17.“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工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中记载的这段文字最早可能反映的是
A.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山顶洞人时期 D.炎黄时期
18.“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9.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0.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良渚居民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探究历史】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材料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材料三
(1)解读诗歌提取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阅读诗歌完成推论:
材料一:文化遗址名称: ;
解读: 。
材料二:文化遗址名称: ;
解读: 。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
【归纳升华历史】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1分)说明了什么?
(4)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4.仔细观察两幅图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回答
(1)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了那些生产工具?
(2)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3)他们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4)看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5)说一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方面?
(6)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BCACA 6-10DABBA 11-15ABCCD 16-20BCABC
21、(1) 半坡遗址 ; 说明半坡人已种植粟 。 河姆渡遗址 ; 说明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分)图二:干栏式房屋。
(3)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人已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都开始过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等。
22、(1)群居生活。在原始人生活的险恶环境下,野兽出没无常,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
(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提高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学会了人工取火。
(4)出现了原始农耕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水稻和粟。
23.(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28.(1)石块、木棒、火把
(2)群居
(3)工具简陋、环境恶劣、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
(4)他们已经有了羞耻和隐私概念,开始缝制衣物遮盖身体。可能从无固定配偶正在转变为固定配偶的过程中或者已经完成。拥有较高的智慧,可以制造较为精细的工具,而不是简单利用天然产品进行粗加工。主要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捕猎动物(骨针的原料)
(5)共同之处: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不同之处: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同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6)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