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2)
【教学内容】第82-83页练习十三第8—13题和思考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出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了解一些正多边形角的大小关系的特点;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度数。
2、经历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能初步感受不同大小角的大概度数,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现实生活里的角,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能突破量角的难点,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不同方位的角
【教学难点】正确操作量角器度量位置“变式”的角。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量角器 ;为学生每人准备量角的练习纸:(1)开口向右、“标准”水平位置的45゜、80゜、135゜的角;(2) 位置“变式”的不同方位的30゜、75゜、145゜的角。
【教学过程】
一.操作量角、激活经验
1. 量角器量角。
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现在请大家量一量为大家准备的练习纸上第一行的三个角,把量出的度数填在下面的( )里。
学生操作量角、填写结果。
交流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些什么?
2.揭示课题。
谈话:
操作量角,发展技能
1.观察角的方位
提问:请大家观察练习纸上第二行角的开口,和第一行角比,不同在哪里?
谈话:用量角器量出这样的角是多少度,要比第一行的角困难一些。那怎样做的准确地量角呢?大家只要能在角上按要求把量角器位置放准确,就能直接读出度数。
2. 做练习十三第8题。
谈话:现在就来看练习十三第8题,看看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错的要把量角器位置怎样改?
让学生试着订正,依次用自己的量角器在图上把位置放正确。
强调:量角时,把量角器的半圆压住角的开口;如果0゜刻度线和一条边没有重合,或者中心和顶点没有重合,可以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
3.做练习十三第9题。
让学生先观察每个量角器怎样量的,再想想每个量角器上要看哪一圈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交流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哪些看的外圈的刻度数,哪些看的内圈的刻度数?怎样区分要看哪一圈的刻度数?
说明:摆对量角器位置后,要注意从和一边重合的那条0゜刻度线数起,看另一边所对的度数。如果重合的是左边的0゜刻度线,要看外圈的度数,如果重合的是右边的0゜刻度线,要看外圈的度数。
做练习十三第10题。
要求学生先看清每个角上量角器怎样摆放的,再照样子用量角器量一量,注意找准看哪一圈的度数,记录角的度数。
小结、实践。
小结体会。
启发:量上面三道题里的角,比上节课量角要难在哪里?
你从量这些开口方向不同的角里,得到哪些体会?同桌互相说说看。
指出:从这三道题里大家发现,量角的方法还是要做到两个重合和一看度数,复杂的是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所以要注意:一是要把量角器半圆压住开口;二是通过旋转或平移,做到两个重合;三是看准要读哪一圈的度数。
操作实践。
让学生量一量练习纸上第二行三个角(位置“变式”的角)的度数,然后交流。
实际应用,内化熟练
做练习十三第11题。
谈话: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物体上的角,这些角也可以测量大小。请同学们先在图里找一找,标出的角有哪几个。
让学生量出三幅图里标出的5个角,记录测量的结果。
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演示量2-3个角。
做练习十三第12题。
观察:这些多边形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交流四个多边形量角的结果。
提问:比较每个图形里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 怎样的多边形的每个角的大小相等?
小结:如果多边形的每条边相等,那么它的每个角也相等。
回看:大家回头看一看,这样的三角形每个角是多大?正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呢?
引导:请大家先在图上仔细观察60゜、90゜的角各有多大,再试着画出大概60゜、90゜的角,同桌相互看一看。
再看看110゜、120゜的角有多大,页试着画一画,和课本上的比一比是不是比较接近。
做练习十三第13题。
让学生估计三个角的度数,填在表格中,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填在表格里,交流结果。
让学生比较两次结果,看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比较接近,比较接近的给予鼓励。
阅读“你知道吗”。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小结。
提问:这节课重点学习的什么?能说说对量角有了哪些体会吗?
2、探索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