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两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两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5:01:26

文档简介

五河致远、固镇汉兴学校高二年级2023年10月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DC
6-10:DAABB
11-15:CCBAD
二、选择题
16-20:ABD BCD ABCD D ABD
三、非选择题
2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双螺旋 两 相反 染色体
(2)氢键 鸟嘌呤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相同
(4)n(2分) n(2分)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DNA复制 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
(2)AaBB 扁茎缺刻叶 (2分) AABb
(3)隐性突变 体细胞 组织培养 自交(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
(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2)秋水仙素处理(1分)
(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2)2×106(2分)
(3)65% 35%
(4)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分)
2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所有鳞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分) 突变和基因重组
(2)生殖隔离 基因多样性
(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乙水草(2分)
(4)50% 25% 52.4%(2分) 有五河致远、固镇汉兴学校高二年级2023年10月联考
生物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2.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 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 II 前期
B .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 I 后期,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 II 后期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 DNA 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 a 和 e 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 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 DNA 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4.某 DNA 部分片段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为磷酸二酯键,③的形成需要 RNA 聚合酶催化
B .①代表氢键,①的形成与断裂需要 ATP 提供能量
C.片段中碱基②与五碳糖构成的脱氧核苷与 ATP 中的腺苷相同
D.若该 DNA 一条链中碱基 A 与 T 之和占48%,则整个 DNA 中碱基 C 占26%
5.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DNA甲基化是其中的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小鼠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位于卵子时均发生甲基化,且在子代不能表达;但A和a基因在精子中都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都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 甲基化修饰后转录可能受阻
B .雄鼠体内可能存在相应的去甲基化机制
C .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修饰将抑制肿瘤的发生
D .基因型为 Aa 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约为1:1
6.基因型为 AaB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二倍体生物有以下几种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基因 a 最可能来源于染色体的互换
B .图乙中基因 a 不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 .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图丁中基因 a 的出现最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7.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B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
D .三倍体无子西瓜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8.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甲紫溶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 .固定和解离后都是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漂洗
D .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9.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
B .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C .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 .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
10.棉铃虫CYP67B基因发生突变使其抗药性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YP67B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随机性
B .施用农药导致CYP67B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C .CYP67B基因的突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野生型棉铃虫与抗药性棉铃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B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C .种群某基因频率变小,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D .能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不一定是同一物种
12.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 a 表示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b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 . c 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协同进化
D . d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13.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 、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15%、85% B .25%、75%
C .35%、65% D .45%、55%
14.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 .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 .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15.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 HCN )的产生由 H 、 h 和 D 、 d 两对等位基因决定, H 和 D 同时存在时,个体产 HCN ,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 h 的基因频率更高
D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 H、D 的基因频率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有( )
A . 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 . DNA 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 .维持基因结构稳定的键主要是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D .某 DNA 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该 DNA 分子一定是双链 DNA
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镰状细胞贫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B .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D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18.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有( )
A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B .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 .硝化细菌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9.下列关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有( )
A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 .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区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D .不同生物之间的 DNA 序列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有( )
A .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B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 .所有变异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下图所示为一段 DNA 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 DNA 分子具有规则的_______结构,从图乙中可以看出 DNA 是由_______条平行且走向_______的长链组成的。在真核细胞中, DNA 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
(2)图乙中1代表的键为_______。与图乙中碱基2相配对的碱基是_______(填中文名称)
3、4、5组成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不同生物的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的比值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若在一单链中A + T/ G + C = n,则在另一条互补链中其比例为_______,在整个 DNA 分子中其比例为_______。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下图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 AABB )的一个 A 基因和乙植株(纯种 AABB )的一个 B 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 A 基因和 B 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是由_______引起的。
(2)右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_______,表型是_______,
请在右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乙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后的基因型为_______。
(3)甲、乙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因为该突变均为_______,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_______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方法: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先用______________技术对其进行繁殖得到试管苗后,让其_______(填"自交""杂交"或"测交"),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9分)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 A 、 B 、 D 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子),甲的表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4.(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
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可能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 AA (灰身)35只, Aa (灰身)60只, aa (黑身)5只,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
(4)假定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 V )类型个体逐渐增多, V 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 A 、 B 、 C 、 D )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鳍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鳞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 a 、 b 、 c 、 d 鳍鱼)。如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万多年后, D 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鳍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鳍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 、 B 两湖的鳞鱼( a 和 b )能进行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 a 、 b 鳍鱼之间存在_______;来自 C 、 D 两湖的鳍鱼( c 和 d )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在5000年前, A 湖泊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 C 湖泊中鳞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aa 个体约占________。环境变化后,鳍鱼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 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