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9 19:29:56

文档简介

高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答案
1-5:ABABD 6-10:CABAC 11-15:BDACD
16-20:BAACB 21-24: CDCB
25.(1)沉积岩层(白云石大理岩层)被岩浆侵入,形成变质岩;(2分)地壳隆起抬升,在岩石破碎处出露地表。(2分)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2分)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2分)
(3)秋季。(2分)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2分)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2分)
26.(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2分)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2分)
(2)断层。(2分)华山位于秦岭北部,为断块山;(2分)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2分)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2分)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2分)
27.(1)特征:从洛阳北至商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2分)沉积厚度逐渐变薄。(2分) 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2分)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逐渐减少。(2分)
(2)沉积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2分)原因: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后遭受侵蚀,导致该地层消失;(2分)之后地壳下降,连续接受沉积。(2分)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2分)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2分)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分)高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京、伦敦、莫斯科、悉尼昼夜平分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极圈出现极昼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7日,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40°N,100°E)高二年级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据此完成3~5题。
3.当天日落时旗杆影子朝向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4.该日高台县于北京时间7:30日出,该日高台县昼长为( )
A.11小时20分钟 B.11小时40分钟
C.12小时20分钟 D.12小时40分钟
5.该日高台县昼夜长短及变化趋势为( )
A.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境内一幢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据此完成6~7题。

6.此日该地日落地方时是(  )
A.17:00 B.18:00 C.19:00 D.20:00
7.若40天前的X日看到与图示相同方位的日出,则X日可能是(  )
A.6月2日 B.6月12日 C.7月2日 D.7月12日
下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且昼渐长 B.丙与丁同位于北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且昼渐长 D.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9.图示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M点昼长是(  )
A.12小时 B.15小时 C.18小时 D.21小时
11.图中PMO三点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
A.PMO B.OMP C.OPM D.POM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日为6月22日前后 B.北京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巧家盆地位于川西高原山地、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会地带,盆地内有金沙江穿过。沿金沙江流向,该区域仅巧家盆地河段现河床未出露基岩,形成了较厚的沉积物(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13.巧家盆地形成的原因是( )
A.断裂下陷 B.岩层下凹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4.巧家盆地静水堆积层反映出( )
A.流经河段发生过改道 B.盆地周边地质灾害少
C.盆地曾形成过堰塞湖 D.流经河段发生过断流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地质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发生的是( )
A.岩浆侵入、褶皱、断层、沉积、侵蚀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侵蚀
C.断层、褶皱、侵蚀、沉积、岩浆侵入 D.褶皱、断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
16.图中( )
A.甲处景观由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B.地质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褶皱
C.形成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自地壳 D.乙处岩石经历变质作用成为板岩
读某地地表海拔和某一岩层的埋藏深度图(下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甲地为( )
A.背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向斜谷
18.甲、乙两地都有某种可以作为建材的岩石,若要在甲、乙两地选一处作为采石场,考虑开采难度,比较适宜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两地开采难度差别不大 D.两地皆不宜开采
在一些河流众多的平原地区,我们时常能看见一种形态独特的湖泊,它们呈弯曲的条带状,类似人字型的牛轭,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牛轭湖,也称河迹湖,左图为牛轭湖形成的四个阶段,右图为沿河流甲乙方向所作的剖面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能够正确表示牛轭湖的形成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20.有关甲乙两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为凸岸,流速慢 ②甲为凹岸,流速快
③乙为凹岸,以侵蚀为主 ④乙为凸岸,以沉积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造成甲、乙两处岩层物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断裂错动 B.风化作用 C.沉积过程 D.人类活动
22.丙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可能过程是( )
A.挤压弯曲→外力侵蚀→断裂抬升 B.沉积固结成岩→挤压弯曲→堆积作用
C.地壳活动→断裂抬升→堆积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挤压弯曲→侵蚀作用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三面临水,四面环山,“龙”(北侧的山脉)、“砂”(四周的山)、“水”(河流)、“穴”(基址)自然天成,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下图为阆中城址变迁及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水”对于阆中古城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图中甲区区域现在最可能为( )
A.住宅区 B.行政区 C.旅游区 D.商业区
24.历史上阆中城址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老城址泥沙淤积作用较强 B.新城址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新城址航运条件更加便利 D.老城址河流防御功能较弱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距今7亿—8亿年前,南疆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大量白云石大理岩的岩层,这便是和田玉的胚胎。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
(1)说明和田玉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形成过程。(4分)
(2)从外力作用角度简述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原因。(4分)
(3)判断乙处最佳拾玉季节,并说明其自然原因。(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华山(图1)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图2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4分)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6分)
27.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A地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图丙为图甲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2)判断A城市附近沉积地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6分)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