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 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____________,仁者乐山。
3.浮光跃金,_________。
4.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温故知新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回顾《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读标题,辨析关系。
2.读名言,明确观点。(思考文章开头名言作用)
初读课文,明观点,理思路
《怀疑与学问》——论题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中心论点
3.读关键句,理清思路。
找到文章中说明“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
初读课文,明观点,理思路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找出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小组讨论、交流)
跳读课文,明确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
判断方法
找准观点
表达效果
举例论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论证了####(论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论证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有说服力。
知识点链接
文章开头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不仅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名言也作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很有说服力。
1
第4自然段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事例,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2
第5自然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力地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
第6自然段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和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
4
本文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找出相关内容。
作者阐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正 面 反 面 结 论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没有经过“怀疑”“思索”“辨别”,是盲从和迷信。 ①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② 只有打消懒惰思想情绪,解放思想,学术才会有发展,有进步
③ 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④
读书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怀疑精神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学以贯通:
试着用自己积累的知识,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据
事实论据 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注:真人真事(小说孙悟空、保尔等不可以)
知识点链接
学以贯通: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陈献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不疑心不能见真理。 —— 李四光
道理论据
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
事实论据
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说。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第6段开头“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
不能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完成课后探究第三题。
学以致用(课后思考)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当堂检测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