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雨、下雪、降冰雹都属于降水。(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 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
2.风向东方吹,我们就叫它东风。(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风吹过去的方向相反,往东吹就是西风。
3.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我们预测天气。(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预测天气,从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大雾迷江之际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4.(2021四下·京山期中)刚出生的蚕叫小蚕,它的全身是黑褐色的。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 刚出生的蚕像蚂蚁一样叫蚁蚕,它的全身是黑色的。
5.(2021四下·京山期末)骆驼刺植株矮小,可根系发达,是为了适应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生长。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 骆驼刺属于落叶灌木,根系一般长达20米.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减少蒸腾作用,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
6.(2021四下·京山期末)机器人能下棋、踢足球,甚至能和人简单对话,因此它属于生物。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 因为这些活动是特定的,机器人只是通过人的一些经验来学特定的模式,而生物是有生命的,生物的活动是自己创造的。
7.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体。(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题中说法正确。
8.(2021四下·京山期末)观察太阳时,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否则会灼伤眼睛。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 观察太阳时要好用护目镜,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9.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10.古代计时工具有很多,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古代计时工具有很多,如日晷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粗略知道大概时间,虽然不是很精确,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题干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 却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气候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天气总在发生变化,气候却具有一定的规律。
1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通的著名的东西方商贸通道就是“ 之路”。
【答案】丝绸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史称“丝绸之路”。
13.蚕从孵化出幼虫开始到死亡的过程叫作蚕的 ,蚕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作 。
【答案】生命周期;完全变态发育
【知识点】昆虫;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 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阶段,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生命周期。蚕卵像芝麻一样,幼虫身体呈圆桶形,蛹呈纺垂形,成虫头上有触角,有翅膀。蚕的这种几个阶段形态完全发生变化的发育,我们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14.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区的习性叫作 ,请写出一种我们本地能见到的有这种习性的动物名称: 。
【答案】迁徙;燕子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生物学家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例如燕子,每年秋冬季飞往南方过冬,来年春天再飞回来。
15.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做 ,其变化周期大约是 天。
【答案】月相;30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6.日晷是古人用来测量 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 规律制作出来的。
【答案】时间;影子的变化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 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地面投影长度(影子长度)、角度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的规律而制造出来的计时工具。
三、选择题。下列小题中,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7.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是( )。
A.凌晨 B.傍晚 C.上午
【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也就是凌晨。
18.我们沙洋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气候差异大。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一直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农业和河流,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19.云量是( )时是晴天。
A.1-3 B.4-7 C.8-10
【答案】A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把天空划分为十等份,云量就是十个,当云量小于1时是晴天,云量为1-3时是少云,云量为 4-7时是多云,云量为8-10时是阴天。
20.将刚孵化的小蚕放到桑叶上.使用最合适的工具是( )。
A.镊子 B.筷子 C.羽毛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解答】将刚孵化的小蚕放到桑叶上.使用最合适的工具是羽毛。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蚕的身体非常的柔软,在移动蚕时应该选用柔软的工具,防止伤害到蚕。
21.下列是非生物的是( )。
A.老鹰 B.岩石 C.小草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老鹰、小草、鱼都是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岩石是非生物。
22.(2021四下·京山期末)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主要是为了( )。
A.贮存水分 B.美观 C.防寒防冻
【答案】A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
23.小狗抵御寒冷适应冬季生活的方法是( )。
A.冬眠 B.储存食物 C.换厚厚的毛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小狗抵御寒冷适应冬季生活的方法是换厚厚的毛。
24.太阳表面的黑斑人们叫它( )。
A.日理 B.耀斑 C.黑子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的光线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
25.从大海远方驶来的船,人们都是先看到它的上部,由此可以判断海面是( )。
A.平坦的 B.凸起的 C.凹下去的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一个伟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从大海远方驶来的船,人们都是先看到它的上部,由此可以判断海面是凸起的,所以B符合题意。
26.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月相发生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二、十八左右是凸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九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分析图片可知,①是残月,②是蛾眉月,②是满月,④是上弦月,②④③①符合题意。
27.下列小动物中,和蚕的发育方式相似的( )。
A.青蛙 B.金鱼 C.鸡
【答案】A
【知识点】蚕蛾;昆虫;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和蚕发育过程相似的昆虫还有蝇、蝴蝶、蚊子、青蛙等。
28.如图的风向标所示的是( )。
A.东风 B.西风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图中箭头指向东方,这时刮的风是东风。A选项符合题意。
29.下列计时工具中最准确的是( )。
A.电子表 B.沙漏 C.水钟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对计时工具及特点的认识,沙漏、水钟、日晷和电子表比较,其计时精度最准的是电子表。
30.地球是太阳的(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系
【解析】【分析】绕太阳运转的星星我们称为行星,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
3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火山爆发 B.霜冻 C.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霜冻等,B符合题意;AC都是地质灾害。
四、连线题。(本题只有1小题,每道线2分,共10分)
32.把下列动物的名称与其生活环境用线连起来。
丹顶鹤 森林
骆驼 湿地
老虎 沙漠
企鹅 草原
猎豹 南极
【答案】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是湿地,骆驼的生活环境是沙漠,老虎的生活环境是森林,企鹅的生活环境是南极,猎豹的生活环境是草原。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3.为了探究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小睿同学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
(1)要测量校园内一天气温变化情况,气温计应选择放在____测量
A.教室里 B.操场阳光下 C.操场树荫下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 。
(3)小睿从8点开始,每隔两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如图是8点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情况,请你将气温计上的示数填在表格中。
(4)在图中做出这段时间内的气温折线图
(5)分析数据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1)C
(2)一致
(3)2
(4)画图略
(5)从低到高逐渐上升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1)要测量校园内一天气温变化情况,气温计应选择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操场上测得气温偏高,不具有代表性教室内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属于室温,不属于室外气温。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气温计读数时,要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持平,减小误差。
(3)从图中上午8时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的温度是2℃。
(4)如下图所示,根据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2中对应的位置用点标出,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的气温值,就制作完成图2中这段时间内的气温折线图。
(5)从图表中我们能发现,从上午8时到下午16时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再降低,14点温度最高。
34.我的养蚕经历。
(1)在图中的方框里填写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选填“卵”“幼虫”“蛹或“成虫”)。
(2)为了细致地观察蚕卵,我们可以使用 (选填“放大镜”或“剪刀”)。
(3)关于养蚕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蚕卵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孵化
B.为防止蚕宝宝被蚊子叮咬,可以在蚕宝宝周围点上蚊香
C.可以将蚁蚕吃的桑叶剪成碎片或条状
(4)在养蚕的过程中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
A.快要吐丝时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
B.蚕蛾从茧里出来之后,会到处觅食
C.从蚁蚕到蚕吐丝结茧,蚕共蜕皮4次
(5)根据你的养蚕经验,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____。
A.半个月 B.两个月 C.半年
【答案】(1)卵;幼虫;成虫;蛹
(2)放大镜
(3)C
(4)B
(5)B
【知识点】观察蚕卵;蚕蛹;蚕蛾;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卵、幼虫、蛹、成虫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娥交配繁殖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蚕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2)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具有放大作用。放大镜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可以用来观察很小的东西。蚕卵是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蚕卵,其形状是扁圆形。
(3)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合适才能孵化;蚁蚕较小,可以将蚁蚕吃的桑叶剪成碎片或条状,方便食用;蚕是昆虫,点蚊香会威胁蚕宝宝健康。B符合题意。
(4)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蚕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所以蚕娥是不会到处觅食的;蚕的一生要蜕6次皮,有4次是在幼虫期完成的。故C符合题意。
(5)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即两个月左右。B符合题意。
35.我们可以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做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实验。如图:
(1)当手电筒在木圆柱左侧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 。
(2)当手电筒在D位置时,圆柱体的影子最 (选填“长”或“短”)此时时间可能是 。
A.上午10点 B.中午12点 C.傍晚5点
(3)当只改变木圆柱体和手电筒的距离时,发现影子的____.
A.大小改变 B.方向改变 C.形状改变
(4)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答案】(1)右侧
(2)短;B
(3)C
(4)改变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
(1)因为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当手电筒在木圆柱左侧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右侧。
(2)当手电筒在D位置时,手电筒垂直照射,圆柱体的影子最短,此时时间可能是中午12点。因为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是12点,最有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3)当只改变木圆柱体和手电筒的距离时,会发现影子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但是影子的方向不会改变,影子的形状也不会改变。
(4)物体影子长短、形状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1 / 1湖北省荆门市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雨、下雪、降冰雹都属于降水。( )
2.风向东方吹,我们就叫它东风。( )
3.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可以帮我们预测天气。( )
4.(2021四下·京山期中)刚出生的蚕叫小蚕,它的全身是黑褐色的。
5.(2021四下·京山期末)骆驼刺植株矮小,可根系发达,是为了适应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生长。
6.(2021四下·京山期末)机器人能下棋、踢足球,甚至能和人简单对话,因此它属于生物。
7.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体。( )
8.(2021四下·京山期末)观察太阳时,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否则会灼伤眼睛。
9.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 )
10.古代计时工具有很多,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 却有一定的规律。
12.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了。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开通的著名的东西方商贸通道就是“ 之路”。
13.蚕从孵化出幼虫开始到死亡的过程叫作蚕的 ,蚕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像这样的生长变化叫作 。
14.动物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居地区的习性叫作 ,请写出一种我们本地能见到的有这种习性的动物名称: 。
15.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做 ,其变化周期大约是 天。
16.日晷是古人用来测量 的工具,它是根据太阳下 规律制作出来的。
三、选择题。下列小题中,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7.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是( )。
A.凌晨 B.傍晚 C.上午
18.我们沙洋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气候差异大。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19.云量是( )时是晴天。
A.1-3 B.4-7 C.8-10
20.将刚孵化的小蚕放到桑叶上.使用最合适的工具是( )。
A.镊子 B.筷子 C.羽毛
21.下列是非生物的是( )。
A.老鹰 B.岩石 C.小草
22.(2021四下·京山期末)多肉植物叶片肥厚多汁,主要是为了( )。
A.贮存水分 B.美观 C.防寒防冻
23.小狗抵御寒冷适应冬季生活的方法是( )。
A.冬眠 B.储存食物 C.换厚厚的毛
24.太阳表面的黑斑人们叫它( )。
A.日理 B.耀斑 C.黑子
25.从大海远方驶来的船,人们都是先看到它的上部,由此可以判断海面是( )。
A.平坦的 B.凸起的 C.凹下去的
26.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月相发生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27.下列小动物中,和蚕的发育方式相似的( )。
A.青蛙 B.金鱼 C.鸡
28.如图的风向标所示的是( )。
A.东风 B.西风 C.无法确定
29.下列计时工具中最准确的是( )。
A.电子表 B.沙漏 C.水钟
30.地球是太阳的(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3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火山爆发 B.霜冻 C.泥石流
四、连线题。(本题只有1小题,每道线2分,共10分)
32.把下列动物的名称与其生活环境用线连起来。
丹顶鹤 森林
骆驼 湿地
老虎 沙漠
企鹅 草原
猎豹 南极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33.为了探究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小睿同学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
(1)要测量校园内一天气温变化情况,气温计应选择放在____测量
A.教室里 B.操场阳光下 C.操场树荫下
(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 。
(3)小睿从8点开始,每隔两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如图是8点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情况,请你将气温计上的示数填在表格中。
(4)在图中做出这段时间内的气温折线图
(5)分析数据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34.我的养蚕经历。
(1)在图中的方框里填写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选填“卵”“幼虫”“蛹或“成虫”)。
(2)为了细致地观察蚕卵,我们可以使用 (选填“放大镜”或“剪刀”)。
(3)关于养蚕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蚕卵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孵化
B.为防止蚕宝宝被蚊子叮咬,可以在蚕宝宝周围点上蚊香
C.可以将蚁蚕吃的桑叶剪成碎片或条状
(4)在养蚕的过程中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
A.快要吐丝时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
B.蚕蛾从茧里出来之后,会到处觅食
C.从蚁蚕到蚕吐丝结茧,蚕共蜕皮4次
(5)根据你的养蚕经验,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____。
A.半个月 B.两个月 C.半年
35.我们可以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做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实验。如图:
(1)当手电筒在木圆柱左侧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 。
(2)当手电筒在D位置时,圆柱体的影子最 (选填“长”或“短”)此时时间可能是 。
A.上午10点 B.中午12点 C.傍晚5点
(3)当只改变木圆柱体和手电筒的距离时,发现影子的____.
A.大小改变 B.方向改变 C.形状改变
(4)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 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
2.【答案】(1)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风吹过去的方向相反,往东吹就是西风。
3.【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预测天气,从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大雾迷江之际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4.【答案】(1)错误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 刚出生的蚕像蚂蚁一样叫蚁蚕,它的全身是黑色的。
5.【答案】(1)正确
【知识点】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沙漠中的植物
【解析】【分析】 骆驼刺属于落叶灌木,根系一般长达20米.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减少蒸腾作用,同时将庞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 因为这些活动是特定的,机器人只是通过人的一些经验来学特定的模式,而生物是有生命的,生物的活动是自己创造的。
7.【答案】(1)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题中说法正确。
8.【答案】(1)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 观察太阳时要好用护目镜,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古代计时工具有很多,如日晷是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只能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粗略知道大概时间,虽然不是很精确,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题干正确。
11.【答案】气候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及风等情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包括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天气总在发生变化,气候却具有一定的规律。
12.【答案】丝绸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史称“丝绸之路”。
13.【答案】生命周期;完全变态发育
【知识点】昆虫;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 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阶段,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生命周期。蚕卵像芝麻一样,幼虫身体呈圆桶形,蛹呈纺垂形,成虫头上有触角,有翅膀。蚕的这种几个阶段形态完全发生变化的发育,我们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14.【答案】迁徙;燕子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生物学家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例如燕子,每年秋冬季飞往南方过冬,来年春天再飞回来。
15.【答案】月相;30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6.【答案】时间;影子的变化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 太阳钟也叫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是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地面投影长度(影子长度)、角度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的规律而制造出来的计时工具。
17.【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也就是凌晨。
18.【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一直都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容易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农业和河流,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19.【答案】A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把天空划分为十等份,云量就是十个,当云量小于1时是晴天,云量为1-3时是少云,云量为 4-7时是多云,云量为8-10时是阴天。
20.【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解答】将刚孵化的小蚕放到桑叶上.使用最合适的工具是羽毛。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蚕的身体非常的柔软,在移动蚕时应该选用柔软的工具,防止伤害到蚕。
21.【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生长、具有应激性、能生殖和发育、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老鹰、小草、鱼都是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岩石是非生物。
22.【答案】A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
23.【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小狗抵御寒冷适应冬季生活的方法是换厚厚的毛。
24.【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的光线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
25.【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 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一个伟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从大海远方驶来的船,人们都是先看到它的上部,由此可以判断海面是凸起的,所以B符合题意。
26.【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二、十八左右是凸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九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分析图片可知,①是残月,②是蛾眉月,②是满月,④是上弦月,②④③①符合题意。
27.【答案】A
【知识点】蚕蛾;昆虫;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和蚕发育过程相似的昆虫还有蝇、蝴蝶、蚊子、青蛙等。
28.【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图中箭头指向东方,这时刮的风是东风。A选项符合题意。
29.【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对计时工具及特点的认识,沙漏、水钟、日晷和电子表比较,其计时精度最准的是电子表。
30.【答案】B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太阳系
【解析】【分析】绕太阳运转的星星我们称为行星,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
31.【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霜冻等,B符合题意;AC都是地质灾害。
32.【答案】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是湿地,骆驼的生活环境是沙漠,老虎的生活环境是森林,企鹅的生活环境是南极,猎豹的生活环境是草原。
33.【答案】(1)C
(2)一致
(3)2
(4)画图略
(5)从低到高逐渐上升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1)要测量校园内一天气温变化情况,气温计应选择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阳光照射充足的操场上测得气温偏高,不具有代表性教室内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属于室温,不属于室外气温。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气温计读数时,要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持平,减小误差。
(3)从图中上午8时温度计的示数可知,此时的温度是2℃。
(4)如下图所示,根据表中的气温数据,在图2中对应的位置用点标出,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的气温值,就制作完成图2中这段时间内的气温折线图。
(5)从图表中我们能发现,从上午8时到下午16时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再降低,14点温度最高。
34.【答案】(1)卵;幼虫;成虫;蛹
(2)放大镜
(3)C
(4)B
(5)B
【知识点】观察蚕卵;蚕蛹;蚕蛾;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卵、幼虫、蛹、成虫是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形态:蚕的生命周期中,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娥交配繁殖后死亡;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蚕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2)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具有放大作用。放大镜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可以用来观察很小的东西。蚕卵是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蚕卵,其形状是扁圆形。
(3)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合适才能孵化;蚁蚕较小,可以将蚁蚕吃的桑叶剪成碎片或条状,方便食用;蚕是昆虫,点蚊香会威胁蚕宝宝健康。B符合题意。
(4)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蚕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所以蚕娥是不会到处觅食的;蚕的一生要蜕6次皮,有4次是在幼虫期完成的。故C符合题意。
(5)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即两个月左右。B符合题意。
35.【答案】(1)右侧
(2)短;B
(3)C
(4)改变
【知识点】影子;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
(1)因为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当手电筒在木圆柱左侧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右侧。
(2)当手电筒在D位置时,手电筒垂直照射,圆柱体的影子最短,此时时间可能是中午12点。因为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是12点,最有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
(3)当只改变木圆柱体和手电筒的距离时,会发现影子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但是影子的方向不会改变,影子的形状也不会改变。
(4)物体影子长短、形状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