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基础达标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中有炽热的岩浆,岩浆不停地涌动会造成___________和火山喷发。
3.山地的海拔较___________(填“高”或“低”),地势起伏___________(填“很大”或“不大”)。
4.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___________。
5.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统称为___________。
6.河流会改变地形地貌:___________作用会带走河流两岸的泥土,___________作用会填平低洼的地形。
7.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千米,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而组成___________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8.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___________。
9.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___________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更好。
10.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蘑菇石是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的。
11.小科暑假去旅游,在一条河边看见了许多鹅卵石,这一现象说明这是河流的_________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12.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应想办法尽可能减少土地被___________的程度。
13.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地球表面的样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全被白云覆盖着 B.海洋被陆地包围着
C.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D.海洋与地球的面积相同
2.下列自然灾害中与风有关的是(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山体滑坡 D.火山喷发
3.某地四周被高山包围,而中间地势低平,由此我们判断这个地区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4.越往地球的内部深入,(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D.温度越低,压力越小
5.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D.在学校、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能形成肥沃的土壤
B.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C.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D.火山地区多半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常常分布着许多热泉和温泉
7.如右图所示,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壳和地幔
8.下列实验器材与名称对应的是( )。
A.酒精灯 B.量筒 C.铁架台 D.烧杯
9.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圈层 B.地幔圈层
C.地核圈层 D.都有可能
10.如图所示的地面塌陷最有可能是( )的作用引起的。
A.风
B.流水
C.地震
D.火山喷发
11.关于风对地形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可以携带沙子,将沙子搬运到远方
B.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形成细小的沙、土
C.戈壁滩和沙漠的形成都与风有关
D.地震、火山喷发和风对地形的作用都是迅速的
1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
A.大量樵采 B.积极开垦
C.发展畜牧业 D.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13.黄土高原的表面千沟万壑,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4.小可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小可的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
B.在雨季时,贝壳会上岸活动
C.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到这里
D.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原,后来才到水中
15.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
A.使小山丘更结实
B.使小山丘更美观
C.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没有意义可有可无
三、连线题
将下列地貌与其形成的原因用线连起来。
雅丹地貌的小土包 地球内部运动
日本富士山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风的作用
东非大裂谷
我国的黄上高原 水的作用
四、作图题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尽可能真实的地球结构模型,画出设计图,并标出其内部各个圈层的名称。
五、实验题
1.小王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找来几张餐巾纸平放在桌面上,再把
手分别放在纸的两端做起了实验。
(1)小王把两只手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他观察到纸的中间会形成
___________,小王推测自然界里的___________地貌就是以这样
的方式形成的。
(2)这是一个___________(填“对 比”或“模拟”)实验,实验中的纸代表的是___________,手施加的力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王把纸重新铺平,做了第二个实验。他用两只手把餐巾纸慢慢用力向两边拉扯,他观察到纸绷得越来越紧,中间位置越来越薄,等到拉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纸的中间会___________。
(4)下列地形地貌中,不是因为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而形成的是( )。
A.海沟 B.河流 C.裂谷 D.山脉
2.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我们将罐头盒内的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
并将番茄酱倒入“小山”内,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1)实验中,“番茄酱”代表的是___________,而“土豆泥”代表的
是_____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罐头盒内的土豆泥时,要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进行加热。
(3)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戴上护目镜
B.实验后,不能用手马上把罐头盒从铁架台上取下
C.可以借用其他小组的酒精灯直接点燃我们的酒精灯
D.将番茄酱倒入土豆泥小洞后,要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4)实验中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海拔
2.地幔 地震
3.高 很大
4.大气层 风
5.岩浆岩
6.侵蚀 沉积
7.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8.地震 火山喷发 弯曲变形
9.火山灰
10.风
11.中游[解析]鹏卵石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中游。
12.侵蚀
13.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 水的作用
二、
1. C
2. A
3. D
4. B
5. C
6. B
7. B
8. A
9. A
10. C
11. D
12. D
13. C [解析]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风力沉积,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则是由于流水侵蚀。
14. A
15.C [解析]红色的沙子更容易被观察,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三、
四、
(设计图仅供参考,合理即可)
五、
1.(1)凸起 山脉 (2)模拟 岩层 地球内部运动的力 (3)裂开 (4)B
2.(1)岩浆 岩层(或火山) (2)外焰 (3)C (4) “火山口”有气体喷出,“火山”附近温度升高,“火山口”慢慢隆起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