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度独立作业数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某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度独立作业数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10 18:41:42

文档简介

初二数学2023年秋学期月度检测
1-6 BDCCCD
7. 14或16
8. 150+82=502
9. 62°
10. 5
11. 等腰
12. 40
13. 14
14. 65°
15. 50°或80°
16. 5或2.5或6
当P在AC上,Q在BC上时,
∵∠ACB=90°,
∴∠PCE+∠QCF=90°,
∵PE⊥l于E,QF⊥l于F.
∴∠EPC+∠PCE=90°,∠PEC=∠CFQ=90°,
∴∠EPC=∠QCF,
若△PCE≌△CQF,则PC=CQ,
∴6﹣t=8﹣3t,
解得t=1,
∴CQ=8﹣3t=5;
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则CQ=PC,
由题意得,6﹣t=3t﹣8,
解得t=3.5,
∴CQ=3t﹣8=2.5,
当Q在AC上,且点Q与A重合,点P运动到BC上时,CQ=AC=6.
综上,当△PEC与△QFC全等时,满足条件的CQ的长为5或2.5或6.
故答案为5或2.5或6.
17.(1)①略 2分 ② 9.5 2分
(2)略 4分
18. 证到AE=AD ........ 4分
求到 BC=7 ........ 4分
19. (1)5 ........ 4分
(2)等边三角形 ........ 4分
20. 证到△ABD≌△CBD ........ 5分
证到结论 ........ 5分
21. 判断AP=DG ........ 1分
证到∠A=∠E=90° ........ 1分
证到△POD≌△GOE ........ 5分
证到结论 ........ 3分
22.(1)△DAB≌△EBC ........ 3分
(2)是 略 ........ 3分
(3)是 ........ 1分
证明 ........ 3分
23. (1)证到△ADB≌△CDE ........ 5分
(2)∠MDN=90° ........ 5分
24. (答案不唯一)
(1)由△ADE≌△AFE 得AD=AF(DE=EF...) ........ 3分
(2)由EC=EF,得DE=EC ........ 3分
(3)由△ADE≌△AFE,得∠DEA=∠AEF ,
同理得∠CEB=∠FEB,得 DE=EC ........ 3分
(4)面积之间的关系 ........ 3分
25. (1)证明:连接EF,
∵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
∴∠BDC=∠CEB=90°,
∴△BCD,△BCE为直角三角形,
∵F是BC的中点,
∴EF=DF=BF=CF=BC,
∴△DEF是等腰三角形; ........ 6分
(2)解:∵EF=DF=BF=CF=BC,
∴∠BEF=∠ABC,∠CDF=∠ACB,
∵∠A=60°,
∴∠ABC+∠ACB=120°,
∴∠BFE+∠CFD=360°﹣2(∠ABC+∠ACB)=120°,
∴∠EFD=60°,
∴△DEF是等边三角形,
∴BC=2DE=4. ........ 6分
26.(1) 相等 60 ° ........ 4分
(3) 4
解:(2)证明:∵△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AC,CD=CE,∠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ACE=∠BCD,
在△ACE和△BCD中,

∴△ACE≌△BCD(SAS), ........ 2分
∴∠AEC=∠BDC,
又∵∠DNA=∠ENC,
∴∠DPE=∠DCE=60°. ........ 2分
∵AE垂直平分CD, △CDE是等边三角形
∴∠DEA=30°
∴∠BDE=90° ........ 2分
(3)补全图形如图③, ........ 2分
由(1)(2)可知△AEC≌△BDC,
∴∠AEC=∠BDC=30°,
∵△DEC为等边三角形,
∴∠DEC=∠EDC=60°,
∴∠DEP=∠DEC﹣∠CEP=60°﹣30°=30°,
∠PDE=∠BDC+∠EDC=60°+30°=90°,
∴∠DPQ=60°,
∴∠DQP=90°,
∵PQ=2,
∴DP=2PQ=2×2=4.
故答案为:4. ........ 2分初二数学2023年秋学期月度独立作业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2.如图,点A,D,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EDF,补充下列条件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
A.AD=CF B.BC∥EF C.∠B=∠E D.BC=EF
第2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3.用直尺和圆规作∠CAB的平分线AD,测得出∠CAD=∠BAD的依据是( ▲ )
A.ASA B.AAS C.SSS D.SAS
4.如图,△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 ▲ )
A.2 B.2.5 C.3 D.5
5.如图,点D在线段BC上,若BC=ED,AC=CD,AB=CE,且∠ACE=180°-∠ABC-2x°,则下
列角中,度数为x°的角的是( ▲ )
A. ∠EFC B. ∠ABC C. ∠FDC D. ∠DFC
6.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将图中的2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
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
正方形共有( ▲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其周长是  ▲ .
8.如图所示,梳妆台上有一面垂直镜子,在镜中反射出来的火柴组成的算式显然是正确的,那么真正的火柴算式是   ▲ .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62°,CD⊥AB,垂足为D,E是BC的中点,连接ED,则∠EDC的度数是  ▲ .
10.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对.
11.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另外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 ▲ 三角形
12.如图,△ABC≌△ADE,若∠BAE=135°,∠DAC=55°,那么∠CAE的度数是  ▲ .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cm,BC=7cm,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  ▲ cm2.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6题
14.一张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B折成如图所示图案,已知∠1=50°,则∠OBA= ▲ .
15.等腰三角形ABC的一个外角130°,则顶角∠A的度数为 ▲ .
16.如图,在△ABC中,∠ACB=90°,AC=6,BC=8,AB=10.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
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A以每秒
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Q两点作PE⊥l于E,
QF⊥l于F,当△PEC与△QFC全等时,CQ的长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102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题8分)作图:(1)如图1,△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
①画出△ABC关于直线l轴对称的△DEF(其中D、E、F是A、B、C的对应点);
②直接写出△DEF的面积= ▲ .
(2)如图,画一个等腰△ABC,使得底边BC=,它的高AD=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
18. (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AB=AC=10, 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BEC的周长是17,求BC的长度.
19. (本题8分) 如图,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 分别交OA、OB于点M、N,
(1)若P1P2=5cm,求△PMN的周长.
(2)若∠A0B=30°,试判断△OP1P2,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0. (本题10分)已知,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
PN⊥CD,垂足分别是M、N.试说明:PM=PN.
21. (本题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 , ∠D=90°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PE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BE与CD交于点G.试判断AP与DG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2. (本题10分)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说明:BE=AD;
(2)说明: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23.(本题10分)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AD=CD,点E在AD上,DE=BD,M、N分别是AB、CE的中点.
(1)求证:△ADB≌△CDE;
(2)求∠MDN的度数.
24. (本题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纸片ABCD中,AD∥BC,将∠ABC、∠DAB分别对折。如果两条折痕恰好相交于DC上一点F,且C和D均落在AB上的F点,你能获得哪些不同类型(如∠1=∠2与∠3=∠4、∠DEA=∠AEF属同一类型)的结论?列出并说明理由。(至少4条)
25. (本题12分)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F是BC的中点.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若∠A=60°,DE=2,求BC的长.
26. (本题14分)(1)如图①,△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E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和AE,直线BD,AE相交于点P.则线段BD与AE的数量关系为 ▲ ;BD与AE相交构成的锐角的度数为  ▲ .
(2)如图②,点B,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其它条件不变,若AE垂直平分CD,求∠BDE的度数.
(3)应用:如图③,点B,C,E不在同一条线上,其它条件依然不变,此时恰好有
∠AEC=30°.设直线AE交CD于点Q,请把图形补全.若PQ=2,则DP=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