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9 22: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考试说明: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忸怩(ní) 脂膏(zhǐ) 慰藉(jiè) 腐蚀(shí)
B.罅隙(xiá) 雕琢(zhuó)霓虹(ní) 吟诵(yín)
C.闺阁(guī) 花蕾(lěi) 迸涌(bèng)醇酒(chún)
D.明澈(chè) 倾诉(qīng) 挨打(ái) 炽热(zhì)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橘子洲 潦倒 怅寥廓 群山万壑
B.峥嵘 炽热 笑眯眯 苍芒大地
C.倦怠 惘然 慰藉 海誓山盟
D.张皇 锤炼 讪讪 枉用相存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4、 下列对意象描写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烛》中 , 塑造了一个牺牲自己的红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
B.“漫江碧透 ” 中的“漫 ”字极具特色, 它原是“遍布 ”的意思, 在这里可以理解成“整个 ”的意思,即放眼望去, 整个江中碧绿通透, 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峨日朵雪峰之侧》 中,“小的可怜的蜘蛛”也登上了高山,它的出现,它的沉默不宣示什么,仿佛一切都自然而然。奋斗重要,高度也很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对待奋斗和高度的态度。
D.《致云雀》中云雀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是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
5、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五官匀称秀丽,眼稍嫌小,但_________,仍是一张美丽的脸蛋儿。
②德才兼备固然好,可这种人不多,大多数人是_________,各有短长。
③这件事的真相还不清楚,你先别_________。
④心中没有戒律,说话就__________,做事就无法无天。
A.瑕瑜互见 瑕不掩瑜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B.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C.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
D.瑕瑜互见 瑕不掩瑜 信口开河 信口雌黄
7.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还活着吗?你是……”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
“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后面跟着狱医。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
“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
“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
“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来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
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
“妈妈!妈妈!我怕,怕呀!……”
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
“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来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
“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做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
B.文中多次使用“苍白”一词,写出了“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炽热的生活热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
D.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采用全知视角呈现了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
9.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概括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0.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的“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辱,耻辱。
11.乙文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晏子至A楚B王C赐晏子D酒E酒酣F吏二G缚一人H诣王。
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围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卓见。
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甲文中的曹刿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
13.翻译下列句子。(5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刘长卿①
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
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
孤舟漾漾寒潮小,极浦苍苍远树微。
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欃枪 ②懒息机③。
【注】①刘长卿,祖籍宣城(今属安徽),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后迁居洛阳。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旅居江浙。②欃枪:彗星的别名。此处喻指叛乱势力。③息机:息灭机心,言归老或隐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江楼”“望”等词直接点题,并交代了写作背景——田园已陷百重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景,“平芜万里”与“无人去”、“落日千山”与“空鸟飞”各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浓郁的荒凉意味。
C.颈联写景,视角由近到远,孤舟在水面上行进,变得越来越小,遥远的水滨树木苍苍,只有微微的影子。
D.尾联中的“白鸥”“渔父”都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隐居田园生活的意思,这表明作者此时决意弃官。
15.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默写(每空2分,共10分)
16.(1)曹操在《短歌行》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以高山大海来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2)透过《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六、语言文字运用(每空1分,共4分)
17.根据下面一段材料,请概括诵读国学经典的四点意义。(要求: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传统美德,诵读经典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而且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孩子,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而且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甚至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其阅读兴趣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高出许多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脑里,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1)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即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3年-2024年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1.答案:C
A项,“脂”应为 一声,B项,“罅”应为 四声。D项,“炽”应读“chì”。
2.答案:D 苍茫大地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 B 项, “沉重的感受 ”与这首词的意境不符。
5.答案:B 反复 其他三项是排比
6. 答案:B“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比喻优点、缺点都有。第一句指“眼稍嫌小”这一缺点,掩盖不了“仍是一张美丽的脸蛋儿”的有点。故用“瑕不掩瑜”。第二句指“各有短长”,优缺点都有,故用“瑕瑜互见”。故排除AD。“信口开河”指随口乱说一气;“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两者都指随口乱说,都含贬义。“信口雌黄”侧重不顾事实。如:铁证如山,岂容你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侧重缺乏根据。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怎么能信口开河?第三句指“真相还不清楚”,不能不顾事实乱说,故用“信口雌黄”。第四句指“心中没有戒律”而随口乱说,故用“信口开河”。故排除CD。
7.答案:D A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小李称自己,使用不当。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能用于“我”。C项,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可把“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于贵宾,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逊。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错误。原文中“小女学生”的身份是在最初已客观介绍了的,并不是通过对话来展现的。
9.答案:①受尽酷刑后的悲观与绝望。②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③对“那个女人”充满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对道静的心理描写,然后分析概括其心理的变化过程。结合原文第9段“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分析可知,道静在受尽酷刑后悲观、绝望,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不必接受治疗。结合原文第12段“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分析可知,道静对“那个女人”充满好奇。结合原文最后一段“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分析可知,道静听完“那个女人”的话后深受鼓舞,表现出对“那个女人”的敬重,对自己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10.答案:①积极乐观,无惧苦难。“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无惧身体和精神的苦难,并带领道静和小女学生一起对抗这些苦难。②美丽善良,坚毅智慧。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虽遭囚禁,却依旧对自己的同胞充满关切,即使在狱中依旧坚持做工作,去唤醒更多的人。③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她和道静一样,都热爱祖国,为了自由而投身革命,即使深陷牢狱,依旧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终会实现,胜利属于人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第7段“我们要争取活下去”、第13段“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等内容分析可知,“那个女人”虽遭酷刑,身体虚弱,但依旧对生命充满希望,可见她积极乐观,无惧苦难。结合原文第8段“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岁”、倒数第5段“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等内容分析可知,她美丽善良,坚毅智慧。结合最后一段“那个女人”对道静说的话“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等内容分析可知,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
11.AE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赐”的主语是“楚王”,因此应该在“楚王”前断开;“赐”后接双宾语“晏子”(宾语1)和“酒”(宾语2),因此应从第一个“酒”后断开;“酒酣”的主语是晏子等人,后面“吏二”是下一句的主语,因此,“酒酣”后应断开;“吏二缚一人诣王”是连动句,中间不用断开。故选AEF。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分析错误。通过甲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当时曹刿并不是国家的重臣。故选D。
13.(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狱”,案件;“虽”,虽然,即使;“察”,明察;“必”,一定。
14.D
15.①强烈的思乡之情。作者登楼北望故园,思乡之情溢于言表。②对战乱的憎恶之情。遥望家乡,家乡已陷入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对战乱的憎恶油然而生。③放弃归隐、积极报国之情。面对眼前的情景,作者不愿立即归隐田园,表示不平定叛乱,决不熄灭进取之心。
16.每空2分,共10分
(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虚室有余闲 (3)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万类霜天竞自由
17.每空1分【答案】(1)提高专注力;(2)提升记忆力;(3)增强阅读兴趣;(4)提升理解力。
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其阅读兴趣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高出许多倍”“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分析概括即可。
学生优秀作文捡拾幸福
打开记忆的大门,从中去捡拾一片又一片的幸福。幸福是什么?金钱?玩具?游戏?不!幸福是陪伴,幸福是鼓励,幸福是帮助。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人的陪伴。我的家是一个没有华丽装饰,没有高档家具的栖息地,但是有了家人的陪伴,家就被点缀得温馨美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喷香的饭菜把我从睡梦中拉起,使我精神十足,我飞快地穿衣洗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爬上饭桌:“妈,好了没?”“快了,快了。”我的肚子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抗议,而爸爸却拿起报纸,不慌不忙地细细阅读。“好了,快吃吧,别再看啦。”吃过饭后,爸爸拉着我飞快地窜下楼,妈妈则往我脖子上一圈又一圈的圈围巾,“妈,太紧了。”“天冷了,别不注意保暖,上课认真点,我走了。”就这样,我们一哄而散,到了晚上,我们不约而聚,到了第二天,则又是这样。
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虽然平淡,但,在有家人的陪伴里,我捡拾到了幸福。最好的幸福莫过于老师的鼓励。老师是我们的引路者,有了老师的鼓励,便像得了最好的能量剂。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而考试的失利则像一把利刃,刺向我的内心,使我的心千疮百孔。这时,一个天使般温和而又治愈的嗓音关切地对我说:“没有考好哟,怎么回事?没事,老师相信你,加油,再努努力,一定会考好的。”老师的话温暖有力,振奋人心,使我充满了动力。
考试常有失利,心情常有失落,但,在老师的鼓励里,我捡拾到了幸福。最棒的幸福莫过于朋友的帮助。在前进的道路上,朋友的帮助,是成功的强大助力。新的学期,学科增多,使我备感压力,但朋友的几句看似玩笑的话语:“这有啥,咱兄弟还怕这?”“九九归一,就是说九门学科都简单得跟一一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却让我感觉分外温暖。高中数学对我来说是像是最大的敌人,可我总是被敌人所打败,朋友们更是牺牲了休息和玩耍时间帮我“攻城略地”,和我一起全副武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堡垒,成功登上了希望的塔顶。
高中的路,虽然艰难,但,在朋友的帮助和支持里,我捡拾到了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就是家人的陪伴,老师的鼓励,朋友的帮助,拥有幸福真好,关上记忆的大门,将捡拾的幸福,串一串项链挂在自己的脖颈,让它陪伴自己,奔向更幸福的远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