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物理第一轮考点梳理复习教案16(欧姆定律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届中考物理第一轮考点梳理复习教案16(欧姆定律专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1-25 08: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性化学科优化学案
学员姓名

科目
物理
年级
初三
教师

课 题
教学组长签字
授课时间
10 月11 日 18时 00分
备课时间
10 月 9日
签字确认
老师: 学生:
作业布置
学员课堂表现
学 习
目 标
学会串并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活用
学会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
考 点
欧姆定律的活用
教学过程
例1.(上海复赛)如图14-3所示的电路图中,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向A滑动的过程中,电
压表V1、V2示数的变化值分别为△U1、△U2,则他们的大小相比应该是( )

A.△U1<△U2
B.△U1>△U2
C.△U1=△U2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比较
例2.(荷泽中考)小军采用如图14-4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分别用
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换成10
Ω,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例3.(全国竞赛)如图14-7所示的电路,由估算可知,
通过毫安表的电流约为 mA,通过电流
表的电流约为 A。
例4.(全国竞赛)如图14-8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
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从图中可知( )
A.R1>R2
B.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Ⅱ
C.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Ⅲ
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在区域Ⅰ
例5.(全国竞赛)物理小组制作了一个物理控制器,其中有一个调压电路如图14-9所示,滑动变阻
器R的最大阻值是100Ω,负载电阻R’的阻值是100Ω,
A、B间的电压为10V,保持不变,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
电路的调压范围和原设计不符,检查结果是图中F处导线
折断,滑片P由上向下移动时,如果电路完好,CD两端的
电压范围为 V至 V;如果F点导线折断,CD
两端的电压范围为 V至 V.
例6.(孝感中考)在“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中,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4-16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把第二次测量时,图14-16乙所示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
处理表中记录的各次实验数据,得知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为 Ω。
另有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测量方案,方案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①方案一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压表V1、V2的读数分别为U1和U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
式为Rx= ;
②方案二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式
为Rx= 。
一、选择题
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造成很大浪费。科研人员利用“光敏”
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
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种开关配合使用,就可以使
楼道灯变得“聪明”,则这种“聪明”的电路是( )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为50Ω,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由0.1A变为0.6A
 D.电压表的示数由6V变为1V
3.(2011?遂宁)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为I1、U1;当再闭合s2,且将滑片P适当右移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
I1>I2,U1>U2
 
B.
I1>I2,U1大于、小于或等于U2都有可能
 
C.
U1<U2,I1=I2
 
D.
U1<U2,I1大于、小于或等于I2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甲灯为“6V,6W”,乙灯为“6V,4W”,用一个输出电压恒为12伏的电源对两灯供电,
要使这两个灯能同时正常发光,则应选择电路(  )
 
A
B.
C.
D.
今有三个电阻,它们的电阻值分别是a欧、b欧、c欧,其中a>b>c,当把它们并联相接,总电阻
为R,它们的大小关系,下列哪个判断是正确的( )
 A.c C.R可能等于b  D.R6.电阻R1的阻值比电阻R2小,把它们并联后,总电阻( )
 A.既小于R1又小于R2 B.既大于R1又大于R2  C.小于R2而大于R1   D.等于R1与R2之和
如图46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它的中点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当只闭合
K1时,R与R1上的电压之比是1:2;当只闭合K2时,R与R2上的电压之比是1:4,如果把滑
片P移到a端,则( )
 
 A.K1、K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1:2  B.K1、K2闭合时,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是2:1  C.只闭合K1时,滑动变阻器ab两端的电压与电阻R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1:1  D.只闭合K2时,滑动变阻器ab两端的电压与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1:1
在图66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总电阻值是R1的7倍。当滑片P由a
移到b时,R1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 )
 A.从0到U/7   B.从U到U/8
 C.从0到U/8   D.从U到U/7
9.如图59所示,电源电压为9伏特,定值电阻R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电阻值为4欧姆,
那么当滑动片由滑动变阻器的a端滑向b端时,伏特表的示数是( )
 A.由0逐渐增大到9伏  B.由0逐渐增大到5伏  C.由0逐渐增大到4伏  D.由4伏特逐渐减小到0
图44中定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R串联,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当滑动变阻器
的滑动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 )
 
  A. U1变小,U1/U2也变小   B. U1变小,U1/U2不变   C. U1不变,U1/U2变小     D. U1不变,U1/U2也不变
(内江中考)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4.5V且恒定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三只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U1、△U2、△U3,下
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U1=0V、△U2=2V、△U3=1V
△U1=0V、△U2=0V、△U3=2V
△U1=0.5V、△U2=1V、△U3=1.5V
△U1=0.2V、△U2=1V、△U3=0.8V
(重庆中考)在如图14-6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20Ω,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在中点c时,电流表示数为0.4A,当滑片P至最右端时,电流表
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U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 )
A.6V、10Ω
B.6V、20Ω
C.12V、20Ω
D.12V、40Ω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的圆环是由阻值R、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制成的A、B、C三点将圆环分成三等份(每等份
电阻为1R/3),若将其中任意两点连入电路,则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_________?
1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的过程中,电流
表的示数将_______,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将_______,变阻器R上消耗的电功率将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15.(12常州)小明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电流表A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V1选用为0~3V量程,电压表V2选用0~15V量程,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lA”的字样。
(1)请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乙)。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 (A/B)端。
(3)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为零,电压表V1的示数不为零,则电路存在
的故障是 。
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表
格(丙)所示。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导体的阻值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
两端电压成 比。
序号
电压表V1的示数U1/V
电流表A的示数I/A
1
1.0
0.1
2
2.0
0.2
3
3.0
0.3
(5)实验中,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I—U2图线(实线部分),如图(丁)所示,电源电压是 V.在
保证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
Ω.
(11绍兴)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
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
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10Ω 0.5A B.20Ω 1A C.50Ω 2A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