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9 22: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标解读 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
2.掌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如今所受文明生活的关系。
*
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 的发展,促进了 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 走出家庭,成为 ,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的 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 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 ,促进了 。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 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 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劳动力结构
生产力
人口
工人阶级
工业和商业
妇女
工业劳动者
社会地位
工业化发展
大众教育
国家教育体系
文化水平
社会发展
规划
很差
改善
生活方式
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
破 坏机器
强烈
环境污染
一、自主学习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2、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1.人口增长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二、小组合作
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 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 19 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2)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3.大众教育
目的:
为了工业化的需要
过程
影响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发达国家学龄儿童从1870年起就已开始大规模入学,入学率超过60%。而当时亚洲、中东、北非等发展中地区入学率仅为3%。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1、城市化的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城市化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思考:1、分析上面材料,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
2、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
展,城市人口上升。
共性: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
材料二
思考: 这反映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
成因:
贫富分化
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敛形成。
巴黎景象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
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1、19世纪中期,诗作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工业化的赞美
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化的不满
2、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不利的
有利: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不利: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3、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工业化的发展。
4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是贫富分化,使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标导学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那该怎么办?
时间:
作者:
机构:
资料: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社会矛盾激化
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辨析人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背景
创始人:
内容:
标志:
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核心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机构: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英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而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病”便在英国发作起来。英国的“城市病”最突出的病症表现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左图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大气污染
环境污染
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 )1.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时空观念)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 )2.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英国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经历了(历史解释)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D
D
三、自主学习
( )3.(教材母题:教材P25插图)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英国内战
C
( )4.下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历史解释)

A.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B.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C.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D.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B
城市 1800年左右 1850年左右
伦敦 近100万人 236万人
巴黎 近55万人 100万人以上
维也纳 约25万人 44万多人
柏林 约17万人 42万人
( )5.19世纪中期,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和沃尔特·惠特曼为各自的城市发出了吟唱。两段诗歌表明(历史解释)
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 
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
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 
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
巴黎景象 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C
6.收集史料、理性分析、客观评判是学习历史的一般过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不鲜。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护栏长期失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弛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造成可怕的断肢。——《关于劳动者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是个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织
工兼织工;只有……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四、拓展提升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1)材料一中,哪项是直接史料 哪项是间接史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械分别是什么 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仔细观察材料三中图五、图六,分析概括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哪些社会变化 对此,在人类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直接史料:图一。 间接史料:图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发明者主要是技术工人;②首先在英国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②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动力机械:蒸汽机、内燃机。
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
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所带来的挑战。(任写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