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1 07:20:16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A项正确,材料中“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了
君主专制,B项说法错误,排除:秦亡于暴政,排除C项:贵族政治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
2.C从材料可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更多的低品级的官员参与政事堂的决策,这些人都相当于宰相,反
映出相权的进一步削弱和皇权的加强,C项正确:宰相制度没有废除,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B项;
尚书省仍然是三省之一,并没有淡出决策体系,排除D项。
3.A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主要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演变过程体现了后世对前朝的沿袭
和变革,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不是中央权力体系的演变,排除B项:秦之后都是官
撩政治,排除C项;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并没有实现行政效率的不斯提高,总体来说有提高,但不是不断提
高,排除D项。
4.C根据材料“但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和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
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项正确:当时英国社会发生
了转型,排除A项:当时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排除B项:英国的国王是世袭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D根据材料可知,参众两院互相牵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相互牵制,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D项正确;
“避免了美国政治腐败发生”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美国南北双方矛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
做法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未体现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
6,C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国会议员的资格要求与清末预备立宪时大大降低,这使得政治参与主体的范
围扩大,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无法体现民国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
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排除B项:宪政机制是以
宪法为依据,对权力的控制制约机制,材料并未体现宪政机制,排除D项。
7.B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后,政权机构吸收了很多党外人士,这样有助于
扩大抗日政权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该做法是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可能从
根本上扭转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
制”下,在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
8.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人大的职权,毛泽东也认
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于是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A
项正确;1954年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没有分割人大权力,没有与中共共同掌权,排除B、C两项;1954
年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没有扩大政治协商会议的职权,
排除D项。
9.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
首数目来换取”,这有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B项正确:A项中的“完全”说法错误,排除A项:军功授爵制
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无关,排除C项:军功授爵制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未涉及秦国的社会转型,排
除D项
10C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戊戌变法传播了近代民主自由的思想,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C项正确:变法失败了,并没有拯救民族危机,排除A项:变法失败了,并没有使中国走
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B项:变法失败了,并没有推翻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排除D项。
11.D根据“曹魏在各州和各郡邯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虽
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可得出各州的中正没有最终的判定权,而是
由中央政府决定,这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官方式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4120B2025届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1一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即所谓“兼
听独断”。这一做法
A.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B.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
C.导致了秦朝统治二世而亡
D.是对贵族政治传统的继承
2.唐初皇帝经常让低品级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高
宗以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
C.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D.尚书省谈出决策体系
3.下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由此可知,在这一历史演变中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初期
唐宋
元朝
明清
道(路)州、
省、路、府、
层级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州、县二级制
省、府、县三级制
县三级制
州、县多级制
A.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4.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
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
位。这表明英国
A.社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君主权力仍至高无上
C.议会逐渐掌握核心权力
D.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4120B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5.美国独立后,“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他们害怕万一人
民对国会发生影响,于是又设置拥有大权的总统;对于国会及总统还不放心,又设置一个最高
法院。”这些做法
A.避免了美国政治腐败发生
B.解决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C.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6.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咨议局的选举已有
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清末的
5000元亦削减9/10;选民年龄为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
的议案。可知民国初年
A.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
D.宪政机制对权力的控制
7.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
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人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8.1954年12月,毛泽东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
行政治协商。”为此,中共中央
A.提出了“长期共存”的方针
B.将人大部分权力归属政协
C.倡导与民主党派共同掌权
D.扩大政治协商会议的职权
9.商鞅制定的“军功授爵制”,打破了旧贵族世袭式的社会等级制度。不论尊卑贵贱、贫富多寡,
要想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必须用对外战争中的斩首数目来换取。军功授爵制
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
B.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
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人人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11.曹魏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
官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这表明初创时期的九品
中正制
A.变革了选官方式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维护了士族特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2.南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
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
A.官员的政治素养高
B.科举制冲击了门第观念
C.官员选拔标准宽松
D.科举选拔官员公平公正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4120B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