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10 00:39:36

文档简介

安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规律,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下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北京 B.悉尼 C.莫斯科 D.新德里
2.该学生于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52分8秒
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 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
C.7月6日24时 D.7月5日12时
现代太空探索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视角,使我们得以欣赏到宇宙中这颗华丽蓝色星球的全貌(如图左),若图右示意此时刻从太空观测地球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甲地(180°,68°N)为此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右中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22°N) B.(90°E,22°N)
C.(0°,22°S) D.(90°E,22°S)
6.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上海日出东北方向 D.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7.若不考虑天气状况,当甲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时( )
A.夏威夷(20°N,156°W)夕阳西斜
B.新加坡(1°N,105°E)烈日当空
C.华盛顿(39°N,77°W)旭日东升
D.里斯本(39°N,9°E)夜色深沉
2016年探险家TristanOliff和同伴在秘鲁威尼坎加国家公园旅行时无意邂逅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彩虹般的色彩铺满山脉,附近隐约可见雪山。图为彩虹山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彩虹山近年才被发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曾被冰雪覆盖 B.曾被风沙掩埋
C.曾被森林覆盖 D.形成时间较短
9.彩虹山五彩斑斓是由于( )
A.地壳运动造成 B.沉积物成分差异
C.冰川侵蚀造成 D.岩浆岩成分差异
10.彩虹山层状结构的成因是( )
A.外力沉积 B.外力侵蚀 C.地壳运动 D.变质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1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14.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一块花岗岩巨石,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图左为“鼓浪石景观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鼓浪石”的岩石类型的地质作用序号为图右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图7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
A.岩浆喷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海水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海水侵蚀
D.岩浆侵入—风化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17.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小题。(共22分)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某同学去北京(40"N)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赤道式日晷示意图(右图)。(赤道式日晷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等分,晷针指向北极星,晷针平行于地轴。)左图为某极点俯视图。

(1)左图所示日期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②点的昼长为 。
(2)读左图,①、②、③、④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为 。
(3)根据右图可以判断,该同学观测日晷的时刻约为 。该晷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左图所示节气过后,请推测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图左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图右为墨脱公路的盘山路段景观图。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6分)
(2)说明地形条件对墨脱县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交通线路选址布局的影响。(6分)
(3)多雄拉隧道是西藏墨脱公路上的重要工程,从地质构造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黄土潜蚀是指在地表以下,因地下水的作用,黄土地层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侵蚀,主要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溶蚀。黄土由于垂直节理发育,颗粒胶结程度差,遇水软化性和崩解性等特征,易发生黄土潜蚀作用,因此形成了大量的黄土洞穴,包括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下图示意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发育。
(1).简述黄土暗穴和黄土陷穴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黄土潜蚀作用对黄土高原地表沟谷形成和发育的作用(6分)1.A 2.D
【解析】1.北极星只在北半球可见,南半球无法看到北极星,悉尼位于南半球,B错误;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根据图示,该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为40°,则该地纬度为40°N,北京的纬度为40°N,A正确;莫斯科纬度高于40°N,C错误;新德里纬度低于40°N,D错误。故选A。
2.地球自转一周(恒星日)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25日是在23日之后两天,因此经过了2个恒星日。因而在25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的时间为21时+23时56分4秒×2—24时×2=20时52分8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恒星日与太阳日区别:1、标准不同:恒星日是以距离无限远的恒星为标准,太阳日是以太阳为标准。2、时间不同:恒星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而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为24时。
3.D 4.B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则图中ON和OP为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经线,0时经线所在平面与晨昏圈垂直,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图中显示,OP与晨昏线垂直,因此OP为0时经线,则ON为180°经线。因OP为0时经线,即黑夜的中央经线,则ACB右侧为黑夜,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因ACB右侧为黑夜,故应该是南半球俯视图,①错误,②正确;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AC上各点即将进入黑夜,应为昏线,③错误;根据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情况判断,BC上各点即将进入白天,应为晨线,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4.根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此日为7月6日,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因此此图中心极点为南极点,顺时针自转,图中显示,180°经线(ON)位于0时经线(OP)以西120°,即晚8小时,由此推算,180°经线的时刻为16时,北京时间比180°经线时刻晚4小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图中显示,180°经线(ON)以东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应为旧的一天,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位于180°经线以西,应为新的一天,为7月7日,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日界线是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拆线,日界线以东为西十二区,为世界上最晚的地区,日界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为世界上最早的地区,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5.A 6.C 7.D
【解析】5.结合材料“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甲地(180°,68°N)为此时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可知,甲地平分夜半球,为0时,可判断太阳直射经度为0°,读图可知,甲地刚好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甲地纬度互余,故太阳直射22°N,A正确,BCD错误。故选A。6.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22°N,此日接近夏至,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北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此日并非夏至,B错误;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正确;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故不能判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C。7.甲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时即为当地(180°)时间12时,根据经度计算四地区时可知夏威夷时间为14时,此时不会日落,新加坡为7时,才日出不久,华盛顿为19时,应该夕阳西下,里斯本为1时,正值夜色深沉,故可判断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8.A 9.B 10.A
【解析】8.根据材料彩虹山地处秘鲁威尼坎加国家公园,根据材料可知海拔5050米高,附近隐约可见雪山。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读图分析可知,该彩虹山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说明该岩石属于沉积岩,由于不同时期沉积物的成分不同,颜色不同,从而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岩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根据图片可知,该地为背斜构造,在隆起之前,该地地势较低,又因为其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不断形成的地表径流导致泥沙不断沉积,沉积形成层理构造。从而形成了沉积岩。A正确;C错误;由材料分析可知,彩虹山为层状构造,说明是沉积作用形成的,B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1.C 12.B
【解析】11.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读图,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正确。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北向南递减,河流流向自北向南,A错误。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12.读图,断层西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断层东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向斜与背斜均经过三个岩层。B项、C项,②、③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东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②图所示向斜经过三个岩层,③图所示向斜经过四个岩层,B正确,C错误。①图所示岩层没有褶曲,不表示向斜与背斜构造,A错误。④图所示断层西侧褶曲向上凸,为背斜;东侧褶曲向下凹,为向斜,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
13.D 14.C
【解析】13.题意表明,右图表示8:00和16:00(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的我国某地一住宅楼日影,08:00和16:00是关于北京时间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如果该地位于120°E经线上,则两个时刻的太阳高度相同,日影长度相同,图中日影并没有对称相等,表明当地不在120°E经线上,图中显示,朝偏东方向日影短于朝偏西方向日影,即北京时间8:00的太阳高度低于16:00的太阳高度,表明当地时刻晚于北京时间,即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杭州的经度大致为120°E,因此排除C。北京时间16:00时,当地地方时应16:00之前。图中朝偏东方向的两个日影中,朝东北方向的日影较长,应是当地冬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朝东南方向的日影较短,应是当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即当地夏至日时在正午过后不久太阳位于西北方位。北京、银川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离北回归线较远,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仅在日落前一段时间,太阳不太可能在地方时16:00以前位于西北方位,排除AB;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纬线(北回归线)位于海口(20°N)以北,海口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整个下午太阳均在西北方位,因此该小区最可能位于海口,D符合题意。故选D。
14.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15.A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D是沉积岩,B是侵入岩,C是喷出岩,A是岩浆,E是变质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图可知是由①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首先,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侵入岩层裂隙,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 后来随着地壳拍升,上升到接近地表,进一步受外力风化,破坏了岩石,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鼓浪石”,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点睛】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17.(1) 12月22日 23°26'S,150°E 10小时40分钟/10h40min
(2 ) ④①②③
(3) 11点/11:00 50° 变短
18.(1)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山体;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2)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因此主要选择成本低及技术水平要求低的公路;为降低线路坡度,公路线主要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往往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隧道内不易塌方;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内不易汇水。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和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构造地貌、地貌形成过程、地质构造的应用、山地对公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闸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横断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形抬升形成横断山区。山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形成峡谷。此外该地冰川广布,外力侵蚀作用强。内力作用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为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2)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山区地形起伏大,受地形限制,建交通线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山区主要发展成本及技术要求较低且受坡度影响相对较小的公路。对线路布局的影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主要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为了减小坡度,延长距离,山区的交通线往往呈之字形迂回前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形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故该处为背斜构造,适合修建隧道。
1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