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06:48:08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十月检测试题答案
选择题
3 5 7 10 11 14 15 16 18 合计
B B B B C D A C B
一、(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3)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8)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9)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0)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3分)
①天翻地覆②遥不可及③身临其境
2.(4分)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 将现代超高清数学技术完美融合于古代绘画艺术术中。
4.(4分)
①毋庸置疑②前所未有③亦步亦趋④一帆风顺
6.(4分)
一个互联网企上不管规模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不堪一击。
8.(3分)
让高楼林立的城市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
9.(3 分)
如果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那么无界公园有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12.(6分)①暗示出镜水镇几十年来几任书记摆官架子、搞特殊化的现象。②揭示出老柴长期形成的按领导喜好做饭菜老于世故的性格,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借老柴认知的改变,突出岳书记和前任书记的不同,表现干部作风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深化了主题。
13.(6分)①业务能力强。精通果树种植技术。②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在镜水镇从办事员干起。③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当书记后与大家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④不搞特殊化
四、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一)文言文阅读(4分)
17.(汉军)听说项羽的大军到了,就全部撤往险要的地方,项羽也在广武驻扎下来.与汉军对峙。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19.(2)①视觉、嗅觉相结合(多感官)。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多视角)。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20.例文一
我读懂了他
黄叶的飘飞扰乱了我的思绪,朦胧之中,那弱不禁风的躯体的轮廓又晃晃悠悠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XXX一一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又一次带着美好的回忆闯入我的脑海中。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这样一个黄叶飞扬的暮秋中。一天下午,轮到我值日,我不知怎么就忘了,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慌忙之中才察觉我没有值日。那一刻的忐忑不安搅得我心神不宁。糟糕!就剩几分钟了!想着老师严厉的目光,我就害怕。这时,其貌不扬的他走了过来。怯生生地说:“我昨天下午帮你值过日了。”我连忙说谢谢。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班上有一名不爱说话的男生。
认识他后,我才发现。他是那样的平凡。平凡到做同学几年后我才知道他的名字。
随后的几年,我并不太在意他,只是一些小却让人心动的事让我感到了他的存在。
那天下午放学,同学们都准备回家。但望望窗外的瓢泼大雨,都吐吐舌头等着雨停。过了很长时间,雨都没有停,家长们纷纷来接了,有几个离家近的跑了回去。空荡荡的教室只留下他和我们几个女生。
这时,有两个女同学送来了伞,于是他和这几个女同学送我们一一回家。他把我送到家门口后,我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他就又匆匆的穿梭于雨中,向学校跑去。我一直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换做我也会这么做。
但当我帮助老师填同学情况表的那一刻,我才发现他热心的代价。那一刻我读懂了他。原来他家在桑庄一一个离学校很远的村庄。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推着车,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艰难地到家的;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在这天黑得快的秋天独自上路的;难以想象他弱小的身躯是如何抵御凛冽的风雨……
那一刻我读懂了他。之后的日子里里,我总能看到他帮同学倒垃圾;经常借给我我忘带的物品;热情地帮同学解答问题……也许他就是人们所提到的那种平凡中透露着伟大的人。
可惜,我的这份“懂”来得太迟。当我读懂他时,已经是要毕业了。那个烂漫如花的夏天,是我记忆中与他最后一次相见的夏天了。轻轻地挥手说再见,没想到是“再也不见”了。知了奏出的那曲离别的乐章伴着他那朴实的气息围绕于我身边。自此,我再也未见到他,他带走很多围绕在我身旁那熟悉的热心,但他不知道,他带不走的是我对他一幕幕的永恒的回忆……
例文二
读懂人生
有人说,人生如同一杯茶。闻起来有着淡淡的茶香,品起来有着丝丝的苦涩,但回味起来,却有着一丝香甜弥漫在心间。
于是,在一个午后,我泡了一小杯茶,坐下来细细品尝。茶杯中微微泛黄的茶面上,几叶茶叶在悠闲地打转,那一滚滚的烟气向上升起时,夹杂着茶香随风消失在空气中,淡淡的幽香飘入我的鼻腔,端起茶杯细细尝了一口,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一切哀乐悲欢与阴晴圆缺都消失殆尽,留下来的是心如止水,宁静而致远。那一瞬,我读懂了人生。人生,有点淡淡的酸。漫漫人生路,是否在某一瞬你会感觉心头有股淡淡的酸味。也许在你无奈的那一瞬,又或许在你不被理解的那一瞬。每当我凝视着父亲时,看着父亲额头上悄无声息冒出来的皱纹与那微微发白的鬓发,心头会浮起一股淡淡的酸,双眼也会酸酸的,眼眶微湿,才发觉那个心中无所不能的父亲在慢慢苍老。
人生,有点微微的甜。每当帮助了别人时,心中总会比吃了蜜还甜。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与家人一同出游时,欣赏这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和体会着温暖的亲情,嘴角总会情不自禁地微微上扬,眼底充满笑意,心中也甜甜的。
人生,有点涩涩的苦。也许是在成绩不理想时,又或许实在失败之时,心中会有点涩涩的苦。有时会埋怨,有时会哭泣,有时也会独自一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中暗自伤神。“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但若没尝试过这些苦涩,又怎会珍惜和回味那些甜呢
人生,有点刺刺的辣。是否在某一瞬,心中充满了愤怒;又是否在某一瞬,冲动的你做出过不可思议的举动。喜怒哀惧是人不可避免的,但在愤怒与冲动过后,你会沉思,你会更加心平气和。品味过那刺刺的辣后,才会将自己沉淀下来。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着酸甜苦辣,缺一不可,否则便会枯燥无味。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茶之味,悟茶之道。细细回味才能从苦涩中品出香甜,闻出醇香。
回过神来,我在淡淡的茶香中又端起茶杯,细细品尝。莱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一、默写(20分)
1.“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单才
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句子是:“ , 。”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 ”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 ”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
6.《登高》中“ , ”。写远望所见,作者用传神之笔描写了凄冷的江色和长江的气势。
7.《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了“ , "这两句.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9.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二、语言文字应用(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 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 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 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尽收眼底。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 )(3分)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 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 分)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 ① 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一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个”)(1),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② 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
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2)。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③ ”。一个互联网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核心元器件如果严重依赖外国,就可能不堪一击,甚至经不起风雨。
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新从来都不是④ 的,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5.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卡我们的脖子很容易
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
容易被别人“卡脖子”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容易“卡脖子”
D.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别人容易卡我们的脖子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①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②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③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同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④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⑤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⑥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
B.③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C.⑤句中的“可望”可以换为“有望”。
D.⑥句中的成语“因地制宜”使用恰当。
8.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下面。(3分)
9.将⑤句画波浪线部分改为一个长单句。(3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食堂
岳书记喜欢吃辣,他这个公开的秘密,老柴更是知晓。岳书记一直在镜水镇工作,老柴也一直在镇政府机关开食堂。食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喜欢称食堂叫“大食堂”.
镜水镇离县城偏远,是林果之乡。岳书记专业学的是农林,他精通果树种植技术,在镜水镇从办事员干起,最后干到了“一把手”。
岳书记刚分到镜水镇,那时人们喊他“小岳”。小岳以镇为家,一天三餐吃大食堂。小岳吃大食堂经常自带辣椒粉,他嫌大食堂里的菜口味太淡,因为时任书记、镇长都不喜欢吃辣。
大家爱看小岳吃饭,他吃饭时经常被辣得脸上挂满汗珠。渐渐混得熟了,小岳开始叫唤,“柴师傅,您的菜里啥时候能多点辣味 ”柴师傅笑笑,对小岳道,“大锅饭就是这样,众口难调!”但他却拿眼睛偷偷去瞟书记。背后常有人打趣,“小岳,你抓紧往上爬,等当上一把手,自然有辣的给你吃,再不用自带辣椒粉。”“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吧,大锅饭的确众口难调,还是以清淡为主科学!”
时间过得飞快,换了几茬书记,小岳凭着他的专业特长,也当上了农林办主任。小岳吃大食堂,当然也曾经不用自带辣椒粉,因为其中有一任书记就特别爱吃辣.那任书记调走后,小岳又开始自带辣椒粉。虽然知道大食堂里不公开的秘密,但小岳有时还是忍不住叫唤两声,“柴师傅,您的菜里啥时候能多点辣味!”柴师傅笑笑说,“大锅饭就是这样,众口难调!”他说完拿眼去瞟新来的书记。新来的书记无意中听到小岳叫唤,就对老柴说:“柴师傅,小岳喜欢重口味,你以后单独为他炒上一份。”因为新来的书记依然不喜欢吃辣,小岳听了书记的话,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书记,大锅饭就是这样,众口难调!我自带辣椒粉哩,”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十八大后,小岳当上了镜水镇“一把手”。在大食堂吃饭,他悄悄将老柴喊过去,老柴心里忐忑不安,“岳书记找我,是不是嫌菜的口味还不够辣 ”新上任的岳书记喜欢吃辣,他这个公开的秘密,老柴心知肚明好多年。岳书记履新当天,老柴就特意加重了每份菜的辣味,岳书记听了老柴的话,笑道:“柴师傅,你可不要只念着我,这大锅饭嘛,众口难调,还是像从前那样,口味以清淡为好。”老柴唯唯诺诺,心里却提醒自己,岳书记这是刚上任,架子可能还不大放得开。
第二天,岳书记在食堂吃完饭,他又悄悄将老柴喊过去。老柴心里依旧忐忑不安,“岳书记,是不是辣味被我减大啦 ”岳书记这次板着脸,说得很认真。“柴师傅,你不要只念着我嘛,这大锅饭,众口难调。还是像从前那样,口味以清淡为好。”老柴拿眼睛偷偷去瞟岳书记,在心里开始埋怨自己。“哦,都说现在领导注重保健,想来他当上了书记,突然想改掉过去吃辣的习惯。”
老柴还是像从前那样,大食堂每道菜口味清淡,保持着大众化。他也还像从前那样,爱站在一旁看着大伙吃饭。老柴看着看着猛地想起什么,他拿眼睛偷偷去瞟岳书记,忽然他眼前一亮。岳书记额头上又挂满汗珠,他的饭碗旁边,放着老柴熟悉的辣椒粉。
看着岳书记吃完饭笑眯眯地丢下饭碗,与大家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老柴的心头热乎乎的,开办大食堂几十年,他感觉时代的变化真大!
(选自2020年12月24日“中国作家网”)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口难调”,老柴和岳书记都多次说过,老柴主要以此当作菜味清淡的借口,岳书记则认为这是客观的情况。
B.老柴做饭看书记的喜好和脸色,是一个唯上是从、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用心险恶的“老油条”形象。
C.各任书记虽然没有出场或者出场很少,但是,借老柴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老柴所认为的“架子”。
D.同事们常拿吃辣的事情和小岳打趣,表明他们知道并接受食堂做饭的“不公开的秘密”,反映出机关单位的一些现实。
11.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大食堂”为特定的环境,以菜的口味为线索,以岳书记为核心人物,反映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展现了时代进步。
B.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富有特色,相同的话重复出现,但是并不显得语言单调,而是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C.文章两次写小岳因菜口味淡而“叫唤”,一次句末用问号,一次向末用感叹号,表明小岳成了主任后语气也变得强硬了。
D、文章四次写了老柴“偷偷地瞟书记”,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老柴的谨小慎微,而前两次“瞟”还流露了不满之意。
12.文章用较多笔墨描写了老柴的心理活动,有何作用 (6分)13.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分析岳书记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四、古诗文阅读(22分)
(一)古文阅读(13分)
分一杯羹
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患之,乃为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 方:正当,正在
B.项王患之,乃为俎 患:担心,忧虑
C.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益:增加
D.项王从之 从:跟从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3分)
A.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
B.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县页
C.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D.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
B.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I赤
C.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
D.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
(二)古诗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注]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
B.“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殷勤”两字中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赏景的郁闷心境,体现作者有志难伸、壮志难酬的愁苦心情。
19.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五、20.作文(60 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可以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可以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可以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可以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