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醉翁亭记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欧阳修
新课导入
滕子京被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被贬,作《岳阳楼记》。而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的还有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他在庆历五年被贬到滁州,也作了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一千古名篇。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导入
历史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成文之后,先后三次刻石,一举确立了江湖地位。
形成了轰动效应,引发诸多名家效仿,推动了宋代散文的发展创作。尤其是促进了滁州地域文化的传播。
滁州地方志记载,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成文之后,“远近争传”。当地商人都带了摹本,行走天下,每到关卡征税就取出相赠,以此偷税漏税。
环滁皆山也。其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 谁?太守 自谓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弥漫的云气
昏暗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它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芳:香花
发:开放
茂盛,繁茂。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山水之乐”是全文的主线。
第二段:写出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四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请通读全文,试着概括各段内容
第五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醉翁亭记
引入
位置环境:
亭名由来:
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写景:
朝——暮——春——夏——秋——冬——总归“乐亦无穷”
写游、写宴: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写归:
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结尾:
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思考作者为何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
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请试着总结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宴酣之乐
太守之乐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因自己能与民同乐而陶醉,这是太守“醉”的最重要原因。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与民同乐的自得之意。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怎样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
第一,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来突出全文主线。
第二,作者被贬到滁州,只能以娱情山水来排遣内心的郁闷,更重要的是他所治理的滁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心愿,意向;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今义:芳香。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茂盛。 今义:清秀。
◆古今异义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子弹、 足球等。
一词多义
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一词多义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故自号曰醉翁也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介词结构后置,“述以文”,即“以文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③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让虚词登堂入室 看词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语气肯定,表示判断
语气肯定,表示判断
语气肯定,表示判断
语气肯定,表示判断
语气肯定,表示判断
语气比较慢
语气比较慢
让虚词登堂入室 看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作者欣赏山水,很喜欢山水,把这种喜欢寄托在酒上。
让虚词登堂入室 看词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让虚词登堂入室 看词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也”字作用:
表示判断,肯定语气,把实际景物、事物一层层描绘出来了。
表示陈述,舒缓语气,把作者的情感舒缓自在地表达出来了。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堂小结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拓展延伸——“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仅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拓展延伸——“千古伯乐”
中国古代文人很多在经历了贬谪之后都留下了很多诗文,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你还知道其他的例子吗?透过这些诗文,你能感受到他们在贬谪之后怎样的心路历程?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楚怀王时曾任左徒,后来受到诬陷,被迫流亡汉北。楚襄王即位后,受到进一步排挤打击,被放逐江南,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离骚》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小石潭记》、《捕蛇者说》。
●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贬连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韩愈: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连州,后调回京。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拓展延伸——诗词积累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