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总分 50 分)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B.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C.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D.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2.下列一定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①一氧化氮 ②淀粉 ③肝糖原 ④DNA 聚合酶 ⑤脂肪 ⑥血红蛋白 ⑦载体蛋白 ⑧乙酰胆碱 ⑨甲状腺激素 ⑩抗体
A.①②③④⑧⑨⑩ B.①⑤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③④⑦⑧⑨⑩ 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脊髓完整时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内流C.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B.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不相同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切断 d 只要给予 b 刺激,就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维生素 D3 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 D3 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 D3 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肾功能障碍时,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 D3 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小肠吸收钙减少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在百廿二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一听到上课铃声,就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该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B.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C.此刻①处 Na+内流,②处 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 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 S 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C.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步入高二学习后,姜徐同学发现自己相较于高一更加嗜睡,关于此生理现象姜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食欲肽 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 M 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为缓解嗜睡现状,通过资料分析姜徐同学可以通过服用药物 M 缓解症状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食欲肽并不需要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D.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南昌二中为让学生增强体质、感悟劳动之美,每周四会组织学生在美丽的心远农场劳作,还贴心的组织了学生 每周的跑操。经研究发现锻炼和劳动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关于锻炼和劳动具有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
有利于增强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有利于突触释放递质进行兴奋的双向传递C.有助于机体进行反射活动
D.有益于学习和记忆活动
如图表示人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一种反射过程。动脉血压正常时,过高过紧的衣领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压 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使人头晕甚至晕厥,即“衣领综合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衣领综合征”是反射启动后引起血压降低所致 B.动脉血压的波动可通过神经调节快速恢复正常 C.窦神经受损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无法产生兴奋D.动脉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体现了个体稳态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 和 PSP2 分别表示突触 a 和突触 b 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突触 a、b 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 a 后膜 Na+通透性增大、突触b 后膜 Na+通透性降低
突触a、b 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PSP1、PSP2 幅值维持不变
C.PSP1 和PSP2 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PSP1 会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而PSP2 不会
D.PSP1 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 由Na+或Ca2+内流形成
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 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 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动脉血氧分压从 60mmHg 降至 20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 CO2 含量降低
(
3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HCO -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 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 a 为对照组,图 b 和图 c 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 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EA 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B.内向电流由 Na+通道所介导C.TTX 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 K+浓度约为 150mmol·L-1,细胞外液约为 4mmol·L-1。细胞膜内外 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 细胞培养液的 KCl 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当 K+浓度为 4mmol·L-1 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
当 K+浓度为 150mmol·L-1 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
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 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mmol·L-1),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物质,自然存在于烟草中。它是烟草烟雾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辛辣的味 道,可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使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为 Na+提供通道B.戒烟前,POMC 神经元的兴奋程度上升,食欲下降,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C.戒烟后,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体重也随之下降D.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细胞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下图是 ALS 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 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目的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分解,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 B.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C.NMDA 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分解谷氨酸来治疗该病
D.ALS 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 CO2 浓度降低, 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内环境中的 HCO3-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 pH 的变化
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 5%的 CO2 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微循环是指在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一套微细的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来进行的。大多数组织、器官中微循环血流的通路有以下三条:① 直捷通路:是指血流依次从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和微静脉通过的通路。在正常安静状态下,微循环大部分血流走这一通路。其特点是流量大、速度快。②迂回通路:是指血流依次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过的通路。血流主要由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调节,当它舒张时,红细胞可成行地混悬在血浆中通过毛细血管,自压力较高的动脉端流向压力较低的静脉端。③动一静脉短路:指血流从微动脉经动静脉短路直接进入微静脉或小静脉的通路。仅在身体某些部位存在,平时并不经常开放,但在病理情况下大部分微循环血流可经此通路回到心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局部血流增加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通过直捷通路血流量显著增加,这样可减 轻毛细血管网的负担
血流经迂回通路时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是体内血液与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主要场所
若图中所示微循环发生在肝脏中,则微动脉中血浆血糖浓度高于微静脉
休克时,大部分微血管血流通过动—静脉短路绕过毛细血管,进行充分的营养 物质交换
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 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 的突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射中涉及三种神经元,每种神经元都能将神经冲动沿轴突传送出去 B.当脚踩到钉子时,冲动传到脊髓产生疼痛立即做出如上图所示的反应
C.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D.膝反射与上图中伸腿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由甲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图中,神经元 b 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
研究发现,神经元 a 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如果该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 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
甲图中,神经元 a 释放的多巴胺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D.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 a 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 b 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在动物的神经系统内,既有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
(图 1,Ach 为乙酰胆碱),也有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的电突触(图 2),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缝隙接头是相通的离子通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突触的突触前膜就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B.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缺少突触间隙这一结构
C.兴奋在两种突触处的传导方向都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D.推测电突触传递信息比化学突触更快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每小题 2 分多选、错选不给分,漏选得 1 分。总分 10 分)
小明患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 其成分是氯化钠 1.75g、氯化钾 0.75g、枸橼酸钠 1.45g、无水葡萄糖 10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血糖浓度、细胞外液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
D.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 M 毫秒),并发生传导。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表 1、表 2 分别接在 a、b 处)以及引起电位变化的 K+、Na+流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 点膜外 K+浓度低于膜内B.刺激点位于 a 点的左侧
动作电位在a、b 间的传导时间等于M 毫秒
表 1、表 2 指针将分别发生左偏和右偏
29.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Ardem Patapoutian 发现了触觉受体 Piezo。它由三个相同的 Piezo 蛋白组成“螺旋桨状”三聚体,能直接响应细胞膜上的机械力刺激并介导阳离子进入细胞。下图为 Piezo 的结构模式图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基本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Piezo 蛋白在触觉发生中属于感受器
B.Piezo 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一定含有元素 C、H、O、N C.Piezo 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机械力刺激导致 Piezo 蛋白构象改变、中央孔打开,离子内流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 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 CeA 和 GCbt 区域, 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B.CeA 产生的甜觉不能传至苦味中枢 GCbt,所以“甜不压苦” C.GCbt 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三、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31.(每空 1 分,共 6 空总分 6 分)已知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 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 PH 。
改为输入一定量的 0.9%的 NaCl 溶液后,小鼠血浆渗透压 ,尿量 。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 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为 。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32.(每空 2 分,共 7 空总分 14 分)某兴趣小组以“脊蛙”为材料进行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及结论。材料和用具:头部挂在铁支架上在左后肢大腿背面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脊蛙”一只,小烧杯,1%的硫酸溶液,清水, 剪刀,药用棉,电位计等。
①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出现屈腿反射;
②用清水清洗刺激部位;
③剪断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
④待“脊蛙”恢复正常后,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 侧后肢趾部,左右侧后肢都不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 侧后肢趾部,右侧后肢 屈腿反射,左侧后肢 屈腿反射。
⑤上述实验证明了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
另取一“脊蛙”,用手术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连接电位计 a 和 b(如下图),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实验显示,电位计 a 和 b 都有电位波动,并出现屈腿反射。
①如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预测电位计 a(是或否) 波动,预测电位计 b(是或否) 波动。
②若在蛙心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 a 有波动,电位计 b 未出现波动, 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写出 1 个即可): 。
33.(每空 2 分,共 5 空总分 10 分)人的一生中,睡眠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恢复体力和增强抵抗力。研究发现,睡眠主要依靠脑部多个脑区的胞外腺苷水平来调节。
神经元胞内的 ATP 主要来自 (细胞器)。
。胞外腺苷作用机制类似于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腺苷受体(R)发生结合后会通过降解来灭活, 以防止 。
神经元细胞膜上常见的 R 有 R1 和 R2 两种。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可能与某种 R 结合,但并不引起腺苷相应的效应。研究者用适量咖啡因分别处理野生型小鼠和 R1、R2 基因敲除小鼠,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测定小鼠觉醒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箭头对应时刻为处理时刻。
①R1、R2 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结果与野生型相比, ,因此可推测咖啡因通过与 结合发挥作用。
②咖啡、茶、可乐等饮料中均含有咖啡因,有些人喜欢用这些饮料来“提神”,以缓解睡意。请解释咖啡因的“提神” 机理: 。
34.(每空 2 分,共 5 空总分 10 分)研究发现,氯胺酮可通过阻断脑部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中枢神经元的一种特殊放电模式,即发放连续高频的动作电位),减弱对下游奖赏脑区的过度抑制,最终产生抗抑郁的疗效。此外,还证明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和位于外侧缰核神经元中的 T 型钙通道、NMDAR 通道对引发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至关重要。部分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上丘脑的外侧缰核是大脑的“反奖励中枢”,控制了人的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情绪,以及“行为绝望”和“快感缺失”等多种抑郁症状。它与中脑的“奖励中心”相互“拮抗”,左右着人类的情绪。在外界压力刺激下,抑郁症模型小鼠外侧缰核神经元表现为过度 (填“活跃”或“安静”),自发的簇状放电活动显著增强,强化了外侧缰核对“奖励中心”的 (填“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小鼠产生了抑郁症状。
研究团队利用生物技术,在外侧缰核内特异性表达 NMDAR 通道基因,并激活 NMDAR 通道从而诱发簇状放电。结果发现,原本不抑郁的动物随之表现出多种典型的抑郁行为。该实验说明 。
后续研究发现,钾离子通道对引发神经元的簇状放电同样至关重要,在外界压力刺激下,钾离子活动可导致外侧 缰核的簇状放电,使细胞输出抑制信号增强。据图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为:在外界压力刺激下, ,导致T 型钙通道和 NMDAR 通道打开,使细胞输出抑制信号增强。
上述研究解释了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机制,然而氯胺酮在临床上作为抗抑郁药物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若要研发 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结合该研究成果,请简要写出研制思路: (答出一点即可)
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
参考答案:
1-5 DBCBD
6-10ACBCA
11-15CBCBA
16-20BCBCBD
21-25CBABC
26ABCD 27B 28AB 29AC 30BC
(1)循环 下降 (2)不变 增加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左 右 出现 不出现
否 是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3.(1)线粒体
持续与 R 发生作用
R1 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觉醒时间差异与野生型相似,R2 敲除小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觉醒时间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差异显著 R2 咖啡因与 R2 结合,但不引起相应睡眠效应,同时减少了腺苷与 R 的结合34.(1) 活跃 抑制
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能诱发抑郁行为(或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是导致抑郁症的产生条件,或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 依赖于 NMDAR 通道)
外侧缰核神经元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的 K+通道数目增加,引起神经元胞外 K+浓度下降(4)抑制 NMDAR 通道(或钾离子通道,或 T 型钙通道)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