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劳动者 传承发展工匠精神
——统教版必修上第二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旨在通过本专题的研究活动,加强当代青年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确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传承与发展劳动精神。其中,既有赞美杰出劳动者的人物通讯,又有倡导工匠精神、彰显劳动意义的新闻评论,还有描写日常生活和劳作场景的古代诗歌。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思想,认识坚守、践行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本单元所在学习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必修任务群之一,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实用文本阅读与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能力,是每个高中生都应具备的语文学科素养。本单元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属于新闻传媒类,关于“新闻、通讯”类的教学,《高中课标》提出两项建议:1. 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2. 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从《高中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具有丰富性、实用性以及活动性三大特点。
基于以上,本单元课程设计理念是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围绕新闻类实用文本于都,贯穿劳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二、单元任务说明
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1、任选一个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进行专题研讨。
话题1: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话题2: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话题3: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
话题4: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从“人物通讯中的典型事件与作者的立场态度”“新闻评论的观点与思路”以及“新闻事实与新闻角度的选择”这三个方面来把握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
3、在近一周发生的新闻中挑选优秀的消息和通讯,拟定评选标准,撰写推荐书,并在全班作展示交流;
4、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含微评论)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的新闻题材,梳理优秀劳动者的事迹,体验古代劳动场景,认识劳动的精神和价值,感受不同时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风采,体验劳动的光荣和幸福,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2、初步掌握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等把把握人物精神的创作方法,借鉴课文写法,尝试撰写人物通讯。
3、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体悟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理解新闻事实和评论的关联及差别,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学习评论角度与方法,针对具体的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论。
4. 认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积极评价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单元核心学习任务
本单元由三篇新闻通讯《喜看稻菽千层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一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和两首古诗《芣苢》《插秧歌》组成,其教学应着眼于: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结合单元学习主题、学习任务群以及本单元的导语中“通讯”“报道角度”“事实与观点”“典型事件”“报道立场”“媒介素养”等关键词的指向的性,拟定单元大任务:
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 学会撰写新闻通讯与评论。
五、单元课段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 课时) : 阅读三篇人物通讯,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三位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归纳人物精神,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学习任务二(1课时):整合文本的共同特点,从文章结构、写法、特色等方面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达到本单元工具性的学习目标,或向外延伸拓展,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从标题拟写、文本结构、材料选择、镜头特写、适度想象等角度分析三篇人 物通讯作品,探讨优秀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学习任务三( 1课时) : 参考教材单元任务 4,精选典型事例,紧扣细节描写,为劳动者写篇通讯稿。
学习任务四( 1 课时) : 精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文章的思路,初步掌握新闻评论观点鲜明、辩证、针对性强的特点。
学习任务五( 1 课时):从观点与思路分析,尝试人物微评论写作。
学习任务六( 1 课时) : 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诗歌,即诗经之《芣苢》和《插秧歌》,展开想象,并思考两首诗歌是如何表现劳动之美的 再搜集一首描写劳动的诗歌,写上 120 字左右的点评。
学习任务七(1课时):实践活动专题 评选最美劳动者
学习任务八(1课时):实践活动专题 新闻推荐会
本单元围绕“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 学会撰写新闻通讯与评论”为核心任务,下设八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梳理、小组研讨交流、写作表达分享等具体学习内容,将文本学习与当下社会生活勾连起来,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以语文育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六、单元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走进课文,主题阅读,了解“劳动者”的先进事迹
2、第二课时:边读边思,探寻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1-2课时群文阅读数学)
3、第三课时:走进生活,读写一体,为劳动者写篇通讯稿
(单元写作训练)
4.第四课时:条分缕析 感受评论文章的准确与深刻
(单篇教学——《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5.第五课时:观点与思路 人物微评论写作尝试
(单元写作训练)
6.第六课时:群文阅读教学《芣苢》《插秧歌》
7.第七课时:实践活动专题 评选最美劳动者
8.第八课时:实践活动专题 新闻推荐会
七、单元任务设计
第一课时 走进课文,主题阅读,了解“劳动者”的先进事迹
任务一:梳理三位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归纳人物精神
学生活动(一):致敬最美劳动者 了解他们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事迹,请同学们梳理具体事件,从中总结出人物精神,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意图:用表格形式来梳理三篇人物通讯中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发挥学生创造性地对文本在梳理整合,重点提炼典型新闻事件及精神品质。从而把握人物通讯挖掘典型事件与表现人物内在品格的关系。
学生活动(二):致敬最美劳动者 品评细节并写下感言
阅读三篇人物通讯,用做批注的方式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任务细节描写,并且分析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得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三篇课文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服务达人张秉贵、“探界者钟扬”就活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三个人物“立”在我们面前的,又刻画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形象特征与精神品质)。
1.袁隆平
要点一:细节描写 要点二:具体、典型的事例
2.张秉贵
要点: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3.钟扬
要点:具体、典型的事例
小 标 题 事 件 品 质
“英雄”少年 ①考入中科大 ②进入中科院工作 倔强、坚定
种子达人 ①不讲究住房 ②致力于采集种子 生活上不讲究,热爱植物学研究
科学队长 接受“自博馆”邀请,进行“科普”工作 勇担重任、不计报酬、爽快
“接盘”导师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为“流落”学生兜底 有责任、敢担当、关爱学生
生命延续 ①赴藏工作 ②生命延续 工作拼命、无私奉献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分析语言,提炼技巧,为人物通讯写作做铺垫)
第二课时 边读变思 探寻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任务二:分析探究通讯的基本特征,讨论人物通讯报道的角度和写法
学生活动(一):分析探究 探寻通讯结构的写作技巧
三篇人物通讯以丰富的材料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有一团火的张秉贵”“探界者钟扬”走进了读者心中。
请同学们从“怎么写的”角度出发,思考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自主探究,这三篇新闻通讯是怎样搜集材料、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请认真思考,在组内展开合作,从标题分析、行文层次逻辑、经典议论语句、材料来源四方面对三篇通讯稿进行分析,完成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切入点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经典议论语句
材料来源
要点提示:
第一篇文章,从袁隆平院士平常的一天开始写起,追述他研究杂交水稻的光荣历程,文章以几件典型事例为重点,呈现袁隆平在研究中的不凡见识与坚定意志。文章积极评价了他为全社会作出的伟大贡献。本文是以时间为轴线的“纵式结构”安排素材,能够让读者明白杂交水稻的整个研发过程及其巨大影响。本文基于记者对袁隆平的采访、多方面、分层次地选取和组织材料介绍人物事迹、展现人物形象,同时利用采访过程中的亲身感受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
第二篇文章从一个场面描写开始,先写人民群众的评价,再直接呈现张秉贵的人物形象,然后追述他的人生经历。文章最后以张秉贵对社会上不同职业人群的影响收尾。他是在平凡当中成就的伟大,所以关于他的人物通讯就是截取日常上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用“横向式结构”利用场面和细节来呈现人物的非凡之处,同时,选材受时代环境影响。本篇通讯是用较多篇幅写了他精于业务的情况和顾客对他的态度,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在电视图像传播尚未普及的年代给读者很强的现场感。
第三篇从钟扬研究的一项成果写起,回顾钟扬砥砺奋斗的一生。文章以典型的事件,钟扬自己的语言,还有一些文献资料,共同呈现钟扬的人物形象。他虽然是一位植物学家,但他的贡献又不局限于植物学研究领域,在成长历程中,他有过许多“非常”之举,涉足了不同领域,具有多重“身份”,加上写作素材大多源自周围人物的访谈,所以社和采取分阶段、多角度来塑造典型人物的结构方式。总体看来,文章结构自由,娓娓道来,很自然。文字形象生动,选用的细节很逼真。这篇通讯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地选取典型事迹,展现钟扬的精神品格。这篇通讯是他去世后通过多方面、多渠道采访和搜集资料写成的,因此除了展示钟阳的人生经历和形象特点外,还在其亲友、学生等人的回忆中融入感人至深的议论和抒情。
(设计意图:学习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为什么写”,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本课时就是从怎们写角度出发,从标题拟写、文本结构、材料选择、经典议论语句、材料来源等角度分析三篇人物通讯作品,探讨优秀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总结优秀人物通讯的评选标准)
学生活动(二):总结优秀人物通讯的评选标准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 制定“优秀人物通讯稿”的评选标准。各小组讨论分列哪些项类。
选择通讯人物,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也就是说,选择的采写对象要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相吻合,能在思想上和情感上上广大读者产生共鸣。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设置
1、主题是否明确。以课本教材三篇通讯稿为例,都有明确的主题,表现了劳动者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选材是否典型。人物通讯要有大量真实典型材料,并内围绕主题选材,材料要精当,具有典型意义、吸引力、有价值引领。
3、是否感染力强,能通过典型事例、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4、语言是否生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三篇通讯稿,明确通讯稿文体的特点,为下节课尝试写人物通讯稿打好基础。)
第三课时 走进生活,读写一体,为劳动者写篇通讯稿
任务三:选定专访对象,拟写访谈提纲,记录访谈信息,撰写人物通讯。
上节课分析了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本节课我们通过开展人物通讯的写作评析,掌握选取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通过事例、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请同学们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活动,进行人物通讯写作尝试,小组自评与互评可从主题、细节与场景、结构特点等维度进行。
活动一:查阅资料,阅读《用生命托起大山的希望——张桂梅》、《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两篇人物通讯,用上节课总结的优秀人物通讯评选标准对这两个通讯进行评价。
活动二: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行动中,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中有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的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快递小哥、建筑工人……请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尝试为他写一篇人物通讯。
活动三:选择一位你所熟悉的人物,围绕“劳动”的主题,展开观察、采访、调查,写一篇通讯稿。
对人物仔细观察,关注小事件、小细节。
采访时围绕“劳动”的主题,采访前拟好访谈提纲,明确访谈方向。
采访时认真聆听,准确捕捉信息,及时做好采访记录。
你还可以选择访谈对象周围的2-3人,从侧面进行调查,加深对人物的经历、个性的了解。
(设计意图:根据前两课时的学习,总结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第四课时 条分缕析 感受评论文章的准确与深刻
本专题任务通过阅读分析新闻评论,学习新闻评论中心观点的特征以及写作思路,明确选择合适的评论角度等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并感受新闻评论强大的传播力量。
本课任务: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新闻评论,学习新闻评论中心观点的特征和写作思路,感受新闻评论强大的传播力量。
导入:请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片段,谈感受。
过渡:2020年元旦,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列举了大量成就,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工匠精神就是这个时代赋予劳动者的最崇高、最美好的精神褒扬。今天我们一起学《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展示本节课任务。
任务一:提炼与概括
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体悟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
活动一:探讨新闻标题
要求:请同学们参考以下新闻评论标题,小组讨论、交流并总结优秀新闻评论的拟题规则。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要有提示、表明评论的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参考学习资料中给定的新闻评论标题,小组讨论、交流并总结优秀新闻评论的拟题规则。
学习资料:
时下热门新闻评论栏目及优秀作品标题
人民论坛:①大国担当背后是中华民族正确义利观;②公共文明,“筷”来行动。
新华网评:①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②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光明时评:①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赢脱贫攻坚战;②科学合理摘下口罩,为修复生活注入信心。
请同学们小结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新闻评论标题的作用:提示我们议论的范围,引导我们理解关键概念、体现了评论的中心论点。
活动二:速度课文,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请同学们思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个标题提示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的评论对象是什么?评论角度是什么?
明确:课文的评论对象是“工匠精神”,“雕琢”突出了工匠精神的特点,生动形象;“雕琢时代品质”则写出了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社会、时代的意义。
以关键词或短语的形式,写下心中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然后对照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增添或删改自己的关键词,结合具体文句,阐释理由。
任务二:梳理与分析
梳理文章结构、逻辑关系,学会思辨说理
活动一:制作思维导图,掌握新闻评论文体结构。
新人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观点确立后,论证过程尤为重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围绕中心观点如何进行论述并概括思维流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概念,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
中心观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具体层次:
导图1:
第一部分(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引(总)
第二部分(2-3)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议(分)
第三部分(4)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联(分)
第四部分(5)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结(总)
(引,对时代背景之下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 ,针对中心观点进行分析议论,是观点进一步确立。联,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历史、自身多角度的论述中心论点。结,收尾 总结全文,再次强化论点,深化拓展动员号召)
思维流程:
纵深推进:引出主题——说明本质——辩证分析——谈论内涵——总结评价
这是一篇新闻评论,根据我们昨天的预习任务,请同学们将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用表格形式梳理,展示出来。
活动二:梳理逻辑关系,学会思辨说理
要求:梳理文章使用了哪些逻辑关系,分别有什么效果,按照示例填写下表。
逻辑关系 原文语句 效果
并列关系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先否定,再肯定。说理更加严谨。
因果关系
转折关系
条件关系
假设关系
任务三:总结与提升
总结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修改评价计量白,撰写评论提纲。
活动一:总结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以表格形式呈现。
活动二:情景化模拟:某新闻社要举行一个新闻评论评奖活动,你是其中一个评委,请你为以“最美劳动者”为主题人物新闻评论设计一张评价计量表。
活动三:请阅读所发的学习资料上的评论文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的思路。
小结:新闻报道以报道事实为主,让群众知道了解事件,至于事件的本质意义社会影响等留给受众去思考。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属于论说文范畴,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求利益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具备独特的见解。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分析新闻评论性文章,明确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以及写作思路,感受新闻评论强大的传播力量。)
第五课时 观点与思路 人物评论写作尝试
任务五:明析观点 选取角度 论证有条理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活动中选择其一进行人物微评论写作,小组互评。
活动一:请从第四课的三篇人物通讯中任选一篇,立足于新闻提供的事实,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评价。
提示:《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可以从创造性劳动的角度来进行评论,也可以从知识分子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角度来进行评论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我们可以从劳动岗位的平凡与伟大的角度来进行评论;
《“探界者”钟阳》,我们可以从一位科学家生命追求的长度、广度与高度等来进行评论。
活动二:根据上次同学写的人物通讯,选择一篇,从一个具体角度角度进行评论,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时代意义,完成一篇人物微评论。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尝试新闻评论微写作,能明晰的表达观点,条例清晰,结构合理,为议论文写作做铺垫。同时评价第四课群群文阅读中的相关人物,了解评论的角度可以多角度化,找准“切口”,提升语言的逻辑性于严密性,并加深对“劳动光荣”人文主题的认识。)
第六课时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任务六:理解诗歌含义 深刻理解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两首诗是劳动题材的故事。《芣苢》是描写周代妇女采集芣苢劳动中的歌谣,《插秧歌》是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为赶农时冒雨插秧的场景,中华名族自古就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活动(一):请同学们朗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并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插秧歌》有对话有动作、有场景有细节,用民歌的手法展示了农家的繁忙和欢乐。
活动二: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诗歌,展开想象,并思考两首诗歌是如何表现劳动之美的 再搜集一首描写劳动的诗歌,小组不可重复,写上 120 字左右的点评,推介给同学。
活动三:与诗人同感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提示:无论是欢愉的劳动场面,还是劳动者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都表明劳动从来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如果只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关注生活质量的来源,就会脱离生活实际,走进空虚和腐朽没落。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一位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创造了生活的物质条件,开拓了生活的智慧空间,让我们能够幸福生活。
劳动创造世界,理工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名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第七课时 实践专题活动1 评选班级最美劳动者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通过一组通讯、评论、古诗等不同的文体样式,塑造了劳动者的形象,彰显了劳动的意义,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奋斗观。
本课时通过评选“班级最美劳动者”的活动,进一步走进生活,宣传劳模,致敬身边的劳动者,向身边的劳动者学习,深化认识,提升境界。
活动一:拟写评选标准
要求:①语言流畅,定位准确;②逻辑缜密,条理清晰;③劳动价值表达清晰,劳动精神内涵明确。
从突出贡献、责任心强、典型事例、乐于奉献等角度拟写出几条评选标准。
活动二:宣传候选人事迹,为候选人写宣传文案
要求:①能够独立完成候选人推荐表的填写,信息清楚完整;②文中人物的主要事迹概括精当、全面,有典型细节,有丰富的感想;③为身边的劳动者撰写人物事迹宣传文案,劳动精神体现突出,具备典型细节,内容真挚感人。
活动三:撰写颁奖词及现场宣读
要求:①能用关键词概括人物形象、事迹,语言简练,修辞运用娴熟;②表达准确流畅,感情饱满,仪态大方,富有现场感。
最后,请全班投选出本次评选活动自己心中的“班级最 美劳动者”和最佳活动宣讲人。
第八课时:实践活动专题 新闻推荐会
任务八:新闻推荐会——我当新闻人
活动一:关心天下大事 我爱读新闻
活动方案: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新闻,新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两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阅读过程中,熟练运用圈点勾画、评点批注、概括内容等方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新闻的主要内容、行文思路、结构等
活动二:为你读新闻 我来选新闻
1、分组合作讨论,制定“优秀新闻”标准
参考:
可以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语言表达,主题鲜明、标题新颖,评议深刻等角度制定标准。
消息:新闻要素完整,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文字精炼,报道准确
新闻评论:观点明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论证有力。
通讯:主题鲜明,材料典型,实施组,结构合理,描写细节,感染力强。
2、小组合作撰写“优秀新闻”推荐词,阐述推荐理由
以新闻出处+作者+标题+新闻概要+新闻理由的方式来撰写
学生活动评价
本单元采取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角度评价,分别从学生的整合阅读能力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角度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倾听与分享、沟通与写作、自由表达与问题意识。
附单元评价设计表格
项目 评价 说明 自评 生评 师评
整合阅读能力与鉴赏 1、筛选、整合、概括能力
2、积累新闻相关的知识,学会阅读新闻作品,辨析和把握报道立场
3、学会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情
表达与交流 1、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
2、写作能事迹叙述清晰、抓住主要精神品质
3、文章结构明了,有清晰的逻辑层次
4、能够自由表达观点,有问题
梳理与探究 1、分析与研究新闻
2、掌握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学习评论角度与方法,针对具体的事件或人物进行评论。
3、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评论性文章
4、探究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综合性实践活动 融入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