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07: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于忘却中沉默 在记念中爆发——《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
一、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2.在比较阅读中,赏析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3.学习青年的爱国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习青年的爱国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以青春之朝气,青春之理想,唤醒百年沉睡的就中国,建立青春之中华。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青年将青春永远定格,留在了那个苦难的中国,才换来了今天的新生。今天,我们将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
(二)齐读目标
1.概括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2.在比较阅读中,赏析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3.学习青年的爱国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三)其人其事品形象
钱钟书说“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决定了作品的品质和价值”《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的两篇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记念的主要人物有——刘和珍、白莽、柔石等人。品人——再读课文,归纳主要事迹,并概括出人物性格品质。
明确:
小结:这些青年不畏强权、勇于担当、追求进步、为国为民的进步青年,却被反动派残忍杀害,这使得鲁迅感慨“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却又“无话可说”。
(四)矛盾之中寻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前后两排为一小组,找到“写”与“不写”的句子并分析原因。
1、写——找出文中作者表达想要写东西以纪念的句子,思考作者纪念的目的是什么?
(1)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明确:揭露暴行和真相。
(2)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明确:唤醒庸人来战斗。
(3)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明确:摆脱悲哀,纪念几位青年作家。
(4)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将来总会有人记起他们......
明确:挖小孔延口残喘,铭记先烈。
小结:鲁迅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你就真真死掉了。”所以写是为了纪念,为了“挖孔喘息”,为了不忘却。
背景补充: 1926年 3月,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刘和珍当场遇害。《记念刘和珍君》写于作者参加刘和珍追悼会后第 7天。 1931年 1月,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时期,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柔石等人此时被捕杀害。《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 1933年五烈士遇害两周年之际。
学生活动:
①多种朗读方式,主要采用自由地读、结合背景材料读、个性化地读。
②对比式朗读,在“写”与“不写”的句子朗读中感受鲁迅写作意图。
2、不写——结合背景分析鲁迅为何又“无话可说”?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几个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明确:出离意为超出,愤怒到极点无话原因——过度悲愤,无话可说。
②、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明确:不敢--内心同情革命者,想载但怕惹事;不愿--不想站队,不介入政治斗争,以求明哲保身;不屑--满不在乎,甚至充满轻视。极精炼地概括了当时“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社会背景下,大部分报刊在白色恐怖下的态度,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无话原因——人间黑暗,无处可写。
小结:作者想要纪念英魂,获得喘息,但是过度悲愤,无话可说;人间黑暗,无处可写。在这写与不写、记念与忘却的矛盾中建构起巨大的张力,透漏出作者的爱与恨,压抑与呐喊,绝望与希望。
(五)品读之中悟
情感悟情——赏析下列两组句子,品读作者情感
学生活动:
①多种方式再读课文,一名同学初读——分析句子、把握情感——再读,生评等方式加深体会。
②一名同学示范朗读,领读,全班一起读。
1、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明确:夜、路使用象征手法,用自然的夜、路象征黑暗统治的社会现实和漫长的革命之路。手法:象征语言风格:内敛低沉,曲折隐晦对爱国青年:哀悼、痛惜、赞颂对反动派:痛恨、批判、讽刺所以,“忘却”实际是摆脱、搁置,忘却悲痛,摆脱无法遏制的悲痛,化悲痛为力量。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明确:惨相--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有形的刀枪);流言--御用文人的无耻污蔑(有形的刀枪);默无声息--野蛮而严密的专制下,害怕、淡漠、麻木。手法:对偶、反复;句式:递进、选择;语言风格:直接激烈。有对爱国青年的哀悼与对反动派的批判,更有对“后来者”的呼唤,激励,鼓动,表现出斗争到底、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小结:
(六)课堂总结:于忘却中沉默,在记念中爆发,《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刘和珍、柔石等人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反映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七)课堂练笔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请你为刘和珍、柔石等“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 100字)教师展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赞歌颂英魂,你芝兰玉树,似朗月入怀;警钟醒世人,你柔肠铁骨,虽殒身不恤;血痕催奋进,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英烈已逝,浩气长存。愿我辈青年,怀家国情思,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同仁同心,舞出祖国似锦前程!
(八)课后作业:
老舍先生曾评价鲁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调动得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新,永远软中透硬。”
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选择文中精彩的议论和抒情语句做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