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二年级10月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年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①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东京汴梁市民每年元宵节后游园探春的习俗,还列举了
汴京人赏玩的园國画名单,其中既有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明池、宋太祖大实群臣的
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附马园、蔡太师国、童太师园这样的私家园林。其实,洛
阳的私家园林更为著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成为我
们今天边溯当时景况的珍责文献。洛阳园林各具特色,其中的文人园林已相当显眼,比如高郑公
园是北宋名相富弼的园子,大字寺园是白居易的旧园,独乐园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地方。
②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北宋的文人园
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
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知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卓小,不可与他园班。其曰读
书堂者,数十椽屋。浇花亭者,益小。弄水、种竹轩者,尤小”。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
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
的价值取向:“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
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③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茶移步换景,亭台水
榭相得益多,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宋庆历四年新
政失败后,苏舜软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叫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
曰“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后
以亭名为园名。苏舜钦去世后,此园多次更换主人,元代时已废为僧居。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
次整修,如今,沧浪亭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
高二10月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2023 年广西三新联盟高二 10 月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 C
【解析】A.《东京梦华录》未列举洛阳的私家园林富郑公园。
B.“取代了”错误,原文说“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意指北宋文人园林风格与北宋之前
的园林不同。
D.“将园林艺术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错误,职业造园匠师深耕细作是“在园林艺术形成后”。
2、D
【解析】A.“其中有一些”错误,原文说“这一时期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
B.“利用植物创造出风雨的声音魅力”错误,原文说“利用了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能更生动
地表现出风雨的声音魅力”。
C.“注重视觉观赏性”错误,原文说“将香花用于园林造景,更可以悦性怡情”,体现的是注重嗅觉
的造景特点。
3、C
【解析】材料一第②段观点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
界”,意指北宋文人园林有“小”和“师法自然/顺应自然,使人为美融入自然”的特点,C 项说的是园林建筑
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风格。
4、答:①为本段中北宋文人园林具有“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的观点
提供了有力的论据。(2 分)
②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
5、答:①多具诗情画意,在意境创作方面更近含蓄。
②运用了园林植物本身的姿态、季相变化与其他自然人工要素,将其自身所涉及的文化和艺术相结
合。
③园林造景不仅注重视觉观赏,同时也涉及听觉、嗅觉等。
④借助具体的景观并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共同营造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每点 2 分,任答出 3
点即得满分)
6、 C
【解析】冲锋在前、不躲避手榴弹,是因为出卖乡亲、害死妻儿后内心极度自责、悔恨与绝望,他想复
仇,以死赎罪。
7、B
【解析】“真实地反映……现实处境”错误,文中呈现的是成麻子的幻觉。
8、答案:①“锐利的痛苦”指害死乡亲、妻儿的强烈痛苦,“深刻的裂痕”指刻骨铭心的罪恶感和耻辱感;
②运用比喻修辞,表现了成麻子不能原谅自己所犯罪孽的极度自责与深深的悔恨。
9、答案:①情节上,成麻子献计偷狗皮、披狗皮骗伪军立功、披狗皮自杀,“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人物上,“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人物
形象更真实复杂,更具代表性;
③主题上,“狗皮”暗含作者对成麻子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的否定,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
理性反思。
④效果上,“狗皮”含有讽刺意味,使人警醒。(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0、CEG
句意: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使有
禄于国立义于庭”,“有禄于国”“立义于庭”结构对称,可在“国”后、“庭”后断开;“汝乐吾无忧矣”,句意完
整,“矣”是句末语气词,可在其后断开。
11、A
【解析】A.错误。“以至于死”的“以至于”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
的结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的“以至于”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
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
{#{QQABRQSAggiAAAIAAQgCQwXyCkCQkBGCAAoGQBAMIAAAgRNABAA=}#}
B.正确。
C.正确。“王欲授之相”的“相”是名词,国相;“王欲相汝”的“相”是名词活用做使动词,使…为国相。
D.正确。“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句意: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12、D
【解析】“不顾白公劫持父亲威逼利诱,带兵围困了白公”错误。申鸣围困白公在前,白公劫持申父威逼利
诱申鸣在后。
13、(1)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食其食、死、毕各 1
分,文意 1 分)
(2)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
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一、或、判断句各 1 分,文意 1 分)
14、①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的角度考虑问题,丝毫不违逆父亲;
②申鸣:开始时尽心做孝子,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则违背父命为国赴难。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公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什么不向父
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
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
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考虑您的忠告,以至于一死,我不敢吝惜自己
的生命;虽然如此,但我的国君年纪大了,爱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
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接着身亡。
因此,人们送他谥号称“恭世子”。
材料二:
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鸣推辞不肯
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
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
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
杀了司马子期,申鸣也准备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
“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
死呢?”于是辞别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围我,
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你
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胜说:“好。”于是就去捉拿了他的父亲,用武力控制,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
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
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
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
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安定
您的国家,杀死我的父亲,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这样活着,有什
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尽。
15、 B
【解析】“‘日长似岁’写出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感受”错误。“日长似岁”是指一日漫长似一年,写出
了作者表面闲适实则度日如年的愤懑不甘。
16、答案:①对比。首联“万火牛”和“一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鄙弃追名逐利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
情趣,也含有对无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担忧。
②反语。“日长似岁”是“闲”时方才感觉得到,“事大如天”也能在“醉”中求得安宁,似“闲”实“愤”,
似“醉”实“醒”,包含着作者理想落空愤懑不平的自嘲和不甘。
③寓情于景。颈联诗人听砧杵之声,看梧桐叶落而感故乡之秋,烘托出内心的沉闷悲凉,表达
对风雨飘摇中国家命运的忧虑。
④用典。尾联用元龙的典故,表现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有扶世救民为国分忧的高远志向,
“无高处”“安得”流露出有志难伸的孤寂无奈。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QQABRQSAggiAAAIAAQgCQwXyCkCQkBGCAAoGQBAMIAAAgRNABAA=}#}
(3)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18、D【解析】A.突出强调;B.反语;C.特定称谓;D.特殊含义
19、示例:①这有利于散热 ②懂得不少降温技巧(方法) ③南非地松鼠的变形不是个例
20、①脱颖而出 ②垂头丧气 ③宠辱不惊
21、“深受......所”(句式杂糅)改为“深受”或“深为......所”;
“不是......而是......”(逻辑关系错误)改为“不仅是......而且是......”
22、引用、比拟或对比。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增添了文采,丰富文段的文化内涵;“让生活……开出花
来”运用比拟,形象生动地体现苏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地鸡毛”和“开出花来”,将生活的灰暗
与乐观旷达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整句话都凸显了苏东坡超脱的人格魅力。(修辞任写出其中两种
即可,2 分;分析 2 分)
23、写作指导:本次作文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围绕“有备”与“无备”进行思考和写作。首先要理解“有
备”,“有备”即预先准备或筹划之意,这个“有备”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准备,也可以是知识、精神方面的准备。
“无备”则是无法预判的、无法提前准备的情况。人生不是流水线,任何环节都能让你按事先准备的步骤实
现,真实的人生往往会出现很多无常和意外状况,它会打乱你准备好的计划,此时如果能拥有“无备”的心
态,就能让人多一份从容,在当下做出有意义调整和努力。
立意:
1.“有备”固好,“无备”亦不可或缺。
2.不忽视积极的“有备”,不畏惧人生的“无备”。
3.在“有备”与“无备”中砥砺成长
{#{QQABRQSAggiAAAIAAQgCQwXyCkCQkBGCAAoGQBAMIAAAg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