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B D C A B A D B A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B D A C D A B B D C
二、综合题(54分)
24.(16分)
(1)此时为北半球夏季,A地比上海纬度高,白昼时间更长;(2分)A地位于上海的西方,日落时间更晚。(2分)
(2)6月15日至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2分)夏至日,昼最长(或夜最短);(2分)夏至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2分)
不合理。(2分)
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北,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却朝南;(2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A地物影应该最短,但图中显示6月22日A地物影最长。(2分)
25.(18分)
景观特征:海拔高;起伏大(多峰林);层理明显;岩石呈白色。(任答三点给6分)
形成过程:白云岩大面积沉积;侵入岩体使白云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经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受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峰林景观。(沉积、变质、抬升、侵蚀必答,给8分)
河北省降水较少;与阳坡相比,阴坡光照弱、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4分)
26.(20分)
水平方向:呈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2分)垂直方向:中心气流旋转上升。(2分)
(2)1月份(2分)
此时澳大利亚陆地气压值小,海洋气压值高;说明此时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为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4分)
(3)天气特点:高温(炎热);晴朗,降水少;风较大;(4分)
理由: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接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受海洋高压脊影响,近地面气流向四周辐散,上方空气下沉,降水少;等压线比较密集,风较大。(6分)赣榆智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地理试题(选修)
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图示地球
自转角速度②地大于①地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③地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2. 图中黑夜面积最大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3.中国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9月8日15:00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于当地时间9月8日10:00到达。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
A.8小时 B.11小时 C.15小时 D.19小时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图(图2),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为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赣榆没有四季变化
C.全球温度带一致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图3为某日北京时间16时15分连云港市(34.5°N,119°E)李老师在校园内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该日连云港市太阳高度日变化最接近
7.该日后的一周,可确定江苏各地
A.昼夜差值变短 B.始终昼短夜长 C.室内采光面积减小 D.日出方位南移
图4为我国P地太阳视运动图,①②③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位置。当太阳位于①②③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时20分。据此回答8~9题。
8.P地的地理坐标是
A.39°N,115°E B.39°N,125°E C.51°N,125°E D.51°N,115°E
9.太阳位于①位置时,P地的太阳高度为
A.27.5° B.64.5° C.72.5° D.74.5°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意为“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图5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芒种节气来临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B.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11.清明至芒种期间
A.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不断提前 B.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变快
C.广州昼长先逐渐变长,后变短 D.上海旗杆影子逐渐变长
2022年1月,汤加某岛火山剧烈喷发。几天后,该岛周边几十公里海域漂浮着大量红褐色的石头。图6为该火山位置示意图,图7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其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
12.汤加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13.红褐色石头的形成环境及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Ⅱ——③ D.Ⅲ——⑤
天坑是四周岩壁峭立,深度和宽度较大的地表陷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典型代表。图8为天坑形成的四个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作用
15.能正确表示天坑形成先后顺序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乙→丙→甲
2022年10月3日,位于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距海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青岛市地标性景观“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由南向北近观“石老人”,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据考证这是火山岩遗物。在“石老人”坍塌的前夕,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图9为“石老人”坍塌前后的景观对比。据此回答16~18题。
16.“石老人”地貌类型为
A.海蚀柱 B.海蚀拱桥 C.风蚀蘑菇 D.石笋
17.“石老人”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固结成岩—海浪侵蚀
B.地壳抬升—火山喷发—侵蚀搬运—固结成岩—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冷却凝固—风化作用—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18.导致“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壳运动 ②常年风化 ③海浪侵蚀 ④风雨侵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10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C、D、S3、S2、S1、O3,其年代依次变老。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A.断层构造 B.火山喷发 C.岩浆侵入 D.褶皱弯曲
20.甲、乙之间的地形地质剖面是
图11是我国某地某时刻天气形势图(虚线为暖锋天气系统),读图回答21~23题。
21.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2.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升温和降水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3.若图示天气形势整体以50km/h的速度向东移动,则1小时后四地中风向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3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12)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研学活动。
(1)研学期间,同学们于北京时间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上海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
(2)描述研学期间A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6分)
(3)研学期间,同学们绘制了一幅A地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图13)。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利用图中信息列举两个例子说明理由。(6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图14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图15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生长状况远远好于阳坡。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14分)
(2)从气候角度说明白石山阴坡植被好于阳坡的原因。(4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图16为某日20时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说出图中M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气流的特点。(4分)
从海陆气压差异的角度推断此时澳大利亚的月份(1月份或7月份)。(6分)
描述此时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天气特点并说明理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