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07: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湖心亭看雪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作者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4、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张岱(1597—约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部分作品表现出明亡之后的怀旧感伤情绪。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用白描手法绘景,只用简笔作粗线勾画,就能形成生动的画面;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用白描手法叙事,条理清晰,言简意真。
注音:
毳衣( ) 沆砀( )( )
雾凇( ) 更定(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一芥( )
.
.
.
.
.
.
.
.
.
cuì
hàng dàng
sōng
gēng
zhān
qiǎng
zhēn
jiè
字词积累
词类活用: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精析:“崇祯五年”,表示作者不忘故国。开头两句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湖上赏雪的情景。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天报更的鼓声停了,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往湖心亭看雪。
精析: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白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的。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似的长堤、像一个墨点似的湖心亭,和我那如同小草一般的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翻译:到了亭子里,(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书童在温酒,酒烧开了。(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精析: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作者意外而惊喜,但作者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两位客人“见余,大喜”,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独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精析:这一惊叹虽由两位客人发出,实亦为作者心声。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翻译:就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精析:亭中游人的回答语意不详,可见这两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期难约之意。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人海,知己难逢。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等到下船,船夫小声念叨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精析:“喃喃”二字,形容舟子的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生动形象。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
1、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形象的词语。

2、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形象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赏人
舟子理解作者的痴吗?从哪些句子可看出?
不能。如(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孤独寂寞,遗世独立的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审美倾向。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②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
④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本文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之情。
1.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如文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等语句,把作者的游览路线交代得清清楚楚。
写景是游记的重点,作者抓住景色的特点,先写天、云、山、水,上下白茫茫一片,再俯瞰西湖全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人如同置身于图画之中。
湖心亭奇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作者因偶遇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处中彼此都觉得很愉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使人伤感,但能够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作者释怀。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2.独特的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100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特别是作者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便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