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2、熟练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方程;
3、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3月12日是植树节,七年级170名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果平均一名男生一天能挖树坑3个,平均一名女生一天能种树7棵,要正好使每个树坑种一棵树,则该年级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1)审题:审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2)设未知数:设该年级的男生有x人,那么女生有(170-x)人;
(3)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为3x=7(170-x);
(4)解方程,得x=119,则女生有51人;
(5)检验: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放入实际问题中进行验证;
(6)作答:答:该年级有男生119人,女生51人.
探索新知
设未知数的方法
设未知数的方法:
(1)直接设未知数:即题目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
(2)间接设未知数:直接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不便列方程时,可设与所求量有关系的量作为未知数,进而求出所求的量.
应用举例
小彬用172元钱买了两种书,共10本,单价分别为18元、10元,每种书小彬各买了多少本?
解:设单价为18元的书买了x本,则单价为10元的书买了(10-x)本.
根据题意,得18x+10(10-x)=172,
解得x=9,则10-x=10-9=1,
所以单价为18元的书买了9本,
单价为10元的书买了1本.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4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50天完成,现由甲先单独做4天,然后甲、乙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则甲一共做了多少天?
分析:对于工程问题,一般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没有具体数值时,一般看作“1”.
解:设甲一共做了x天.
根据题意, ,
解得 x=24.
答:甲一共做了24天.
相遇问题
甲、乙两地间的路程为375km.一辆轿车和一辆公共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公路相向而行.轿车的平均速度为90km/h,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它们出发后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
问题1:找出本题中的等量关系.
轿车行驶的路程+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程=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问题2:设两车出发后xh相遇,请解释下图的含义
问题3:列出的方程是90x+60x=375
解得x=2.5.
即轿车与公共汽车出发后2.5h在途中相遇.
变式:
小明与小红的家相距20km,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小红家,两人商定小红到时候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 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为13 km/h,小红骑车的速度是12 km/h.
(1)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他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分析:由于小明与小红都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所以相遇时,他们走的路程的和等于两家之间的距离.即
小明走的路程+小红走的路程=两家之间的距离(20km).
解:(1)设小明与小红骑车走了x h后相遇,
则根据等量关系,得
13x + 12x = 20 .
解得 x = 0.8 .
答:经过0.8 h他们两人相遇.
(2)如果小明先走30min,那么小红骑车要走多少小时才能与小明相遇?
解:(2)设小红骑车走了t h后与小明相遇,
则根据等量关系,得
13(0.5 + t )+12t = 20 .
解得 t = 0.54 .
答:小红骑车走0.54h后与小明相遇
一般行程问题
1. 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探索新知
2.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出发点之间的路程;
②若甲、乙同时出发,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2)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①快者走的路程-慢者走的路程=追及路程;
②若同时出发,快者追上慢者时,快者用的时间=慢者用的时间.
某期3年国债,年利率为5.18%;这期国债发行时,3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5%.小红的爸爸有一笔钱,如果用来买这期国债比存3年定期存款到期后可多得利息43.2元,那么这笔钱为多少元?
分析: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解:设这笔钱是x元.依题意,得
x×5.18%×3-x×5%×3=43.2.
解得 x=8000.
答:这笔钱是8000元.
归纳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百分率问题、销售问题
百分率问题:储蓄问题、增长率问题
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利润÷进价
售价=标价×折扣÷10
在例题的情境中,如果点P到达点B后沿BC方向继续运动,点Q到达点A后沿AB方向继续运动,如图所示,当点P到达C点时,点P和点Q同时停止运动。试求当t为何值时,线段AQ的长度等于线段CP长度的一半。
等量关系:AQ=CP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
)AP=2t,CP=18-2t
动点问题解题策略
一.关注运动全称
二.分析出 关键图形
三.找到等量关系
四.用代数式表示线段
五.建方程
六.解方程
七.检验
(1)方程的解是否专正确
(2)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一个旅行团从驻地出发,经2h到达某景区参观,返回时,仍以去时的速度行走,但由于更改路线,比去时多走了6km,因此用了3h才回到驻地,求去时的路程.
解:设去时的路程为xkm.
依据题意得
解得:x=12
答:去时的路程是12km.
一块长200cm,宽100cm,厚1cm的钢板,经锻压后,宽度不变,长度增加到320cm,锻压后的钢板厚度是多少厘米?
解:设锻压后的钢板厚度为x厘米.
依据题意得:200×100 ×1=320 ×100 ×x
解得:x=0.625
答:锻压后的钢板厚度是0.625厘米.
归纳
方案问题:
找等量关系,并能用其中一个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
追及问题:
同地不同时出发:
前者走的路程=后者走的路程;
同时不同地出发:
前者走的时间=后者走的时间;
前者走的路程+两者始发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将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等量关系: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1、A、B两站间的路程为448千米,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问两车同时、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长时间快车追上慢车?
分析:此题属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为:
快车路程—慢车路程=相距路程
解:出发x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则依题意可得:
80x - 60x=448 解得:x=22.4
答:出发22.4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2、甲、乙两地相距1 5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 行,其中吉普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另一辆客车的1.5倍.
(1)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2)若吉普车先开40分钟,那么客车开出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分析:(1)若两车同时出发,则等量关系为:
吉普车的路程+客车的路程=1500
解:(1)设两车x小时后相遇,依题意可得
60x+(60÷1.5)x=1500
解得:x=15
答:15小时后两车相遇。
分析:(2)若吉普车先出发40分钟(即2/3小时),则等量关系为:
吉普车先行路程+吉普车后行路程+客车路程=1500
解:(2)设客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遇,依题意可得
60×2/3+60x+(60÷1.5)x=1500
解得:x=14.6
答: 14.6小时后两车相遇。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关系式: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AB两地间的距离
3、甲、乙两名同学练习百米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那么甲经过几秒可以追上乙?
分析:等量关系
乙先跑的路程+乙后跑的路程=甲跑的路程
解:设甲经过x秒后追上乙,则依题意可得
6.5×(x+1)=7x
解得:x=13
答:甲经过13秒后追上乙。
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顺水航行速度= 水流速度 +静水航行速度.
逆水航行速度=静水航行速度-水流速度.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船顺水的速
度为(x+3)千米/小时,而逆水的速度为(x-3)千米/小时。
则依题意可得:
2(x+3)=2.5(x-3)
解得:x=27
答: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7千米/小时。
5. 2011年11月9日,李华在某银行存入一笔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5%,一年到期后取出时,他可得本息和3105元,求李华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
解 设李华存入的本金是x 元,根据等量关系,得
x+1×3.5 % x = 3105
解得 x=3000
答:李华存入的本金是3000元
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设元问题是一个十分广泛、灵活而有趣的内容,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没有一种必由的途径.总之,设元的宗旨要使列方程的思路简捷,列出的方程的解法容易.在学习中必须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
总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原理是:正确列出的方程能准确地表达出题目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方程即表达了题意,这样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能使方程成立,也就符合题意.
我们对间接未知数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它是我们从已知通向未知,从复杂通向简单,从困难通向容易的一座桥梁。正因为如此,在选择哪一个未知数作为间接未知数时,要经过认真思考,为此一定要弄清题意,弄清题目中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
1.实际问题
2.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3.数学问题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4.实际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