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0 08: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志愿者不畏严寒巡走在市区主要街路,携带的扩音器中循环播放着“请您做好个人防护,科学正确佩戴口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市民能听到播放的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市民听到提醒会检查是否佩戴好口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在嘈杂的街路,志愿者调大扩音器音量,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D.在学校周边,志愿者调小扩音器音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频率小于2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
B.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
D.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石家庄是全国文明城市,公民应该控制噪声,下列做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二环路设置隔音屏障 B.公路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C.学校周围禁止鸣笛 D.工人戴隔音耳罩
5.(2022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超声波指的就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C.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可以削弱噪声的影响,这种做法(  )
A.不能控制噪声
B.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D.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2022秋·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8.(2022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种草植树
9.(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使正在上课的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无效或不合理的是(  )
A.学校附近所有车辆禁鸣喇叭
B.在教室周围种植灌木
C.门窗玻璃换成真空夹层双层玻璃并紧闭门窗
D.每个学生都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10.(2022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期末)噪声监测器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可以提供声音的部分参数以便采取相关措施。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90 500
A.甲、乙两种声音一定都属于噪声
B.甲的频率高,是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在监测器处,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D.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小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11.(2022秋·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B.机动车道两侧安装隔音板
C.学校附近树立禁鸣喇叭标志 D.机场地勤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2.(2022秋·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假日去旅游的时候,看到繁忙的道路两边有时会有玻璃幕墙,这引发他对幕墙的作用产生了许多的猜想.观察图,他的猜想中正确的是( )
A.美化道路
B.防止大风天气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C.增加司机两边的视野
D.减弱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13.(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二、多选题
14.(2022秋·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频率越高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信息
三、填空题
15.(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其中是典型噪声波形的是 图。
16.(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城市中的公园里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鸟与鸟之间通过鸣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是 (选填“噪声”或“乐音”)。
17.(2022秋·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运动员射击时带上耳罩是在 处减弱噪声。
18.(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19.(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20.(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大妈和大叔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他们常常用音箱来放伴奏乐。但巨大的声响让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这属于 ,这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大,影响附近居民学习和休息,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是采用 的方法减弱噪声;巨大的声音是音箱的纸盆 发出的;当把一点燃的蜡烛靠近音箱时,发现烛焰会跳动,说明声音能传递 。
21.(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的特点.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属于应用声波传递 ;纺织工人在工厂戴耳罩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22.(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考试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弱噪声的;调小音量是为了减小声音的 ;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对正在学习的小明来说是 (选填“乐音”“噪声”)。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疫情防控期间,在居家防护的市民家能听到志愿者携带的扩音器循环播放的语音,是靠空气传播声音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市民通过扩音器循环播放的语音内容,会检查自身有没有佩戴好口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为了减少外界干扰,可以通过调节扩音器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调节响度,故C错误;
D.通过降低扩音器播放的音量,可以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根据减弱噪声途径的知识可知,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打雷时,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防止雷声传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B错误;
C.根据声的知识可知,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到20000Hz,故C正确;
D.根据减弱噪声途径的知识可知,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低于20Hz的声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听见,故A错误;
B.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B正确;
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不能使心脏的振动幅度增大,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噪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二环路设置隔音屏障,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公路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学校周围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工人带隔音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为超声波,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我们也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噪声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声源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接收处;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利用的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强弱,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学校附近所有车辆禁鸣喇叭,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种植灌木,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B不符合题意;
C.门窗玻璃换成真空夹层双层玻璃并紧闭门窗,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甲、乙两处声音不一定都属于噪声,这要取决于声音是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甲的频率小于200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响度为50dB,乙的响度为90dB,说明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故C符合题意;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A.在机动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动车道两侧安装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树立禁鸣喇叭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机场地勤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繁忙的道路两边有时会有玻璃幕墙,附近有住宅区,是为了减弱车辆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在传播途径减弱,故选D.
13.D
【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笛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4.ABC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声音频率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力拨动古筝可以增大振动的幅度,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度,但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5. 甲、乙 丁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丙振动的次数比甲、乙多,则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丙的振动频率较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2]甲、乙、丙图中的声音有规律,丁图中的声音无规律,有规律的是乐音,无规律的是噪声,所以丁是典型的噪声波形。
16. 振动 信息 空气 噪声
【详解】[1][2]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鸟的发声器官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鸟与鸟之间通过鸣声传递信息。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鸣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对于想安静学习的同学来说,鸟鸣声妨碍到了正常学习,是噪声。
17. 振动 音色 人耳
【详解】[1]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闻其声而知其人”,依据就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特色不同,即音色不同。
[3]可以从人耳处、传播过程、声源处减弱噪声,而运动员射击时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 空气 音调 声源
【详解】[1]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
[2]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9. 响度 声源
【详解】[1]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 噪声 响度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振动 能量
【详解】[1][2]音箱播放的伴奏音乐由于音箱纸盆振动幅度较大而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正常学习和休息,这属于噪声。
[3]附近的居民常关紧门窗,削弱了声音的传播,是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减弱噪声的。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箱播放的伴奏音乐是由音箱的纸盆振动发出的。
[5]由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所以把一点燃的蜡烛靠近音箱时,烛焰会跳动。
21. 能量 信息 人耳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详解】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这属于应用声波传递信息;纺织工人上班时戴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 声源处 响度 噪声
【详解】[1]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调小电视的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量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3]小明在学习,电视机的声音会打扰小明的学习,所以电视机的声音就是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