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0 08: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二、多选题
2.(2022秋·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用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蜡烛a、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在较暗的实验室点燃a蜡烛,a蜡烛的像更清楚
D.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3.(2022秋·河北沧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射到棉质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
B.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屏幕是光源
C.甲同学从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也可以从该平面镜中看到甲同学的眼睛
D.强烈的光照射在玻璃幕墙时,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4.(2022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与平面镜成像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物体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C.平面镜的大小 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5.(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图中漫反射现象说明反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填空题
6.(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身高1.6m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向镜面靠近0.4m,则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平面镜相距 m。

7.(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练功房中,演员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姿势,假设某演员的身高为1.70m;若演员远离镜面一些,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演员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 ,该演员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6m处,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若她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1s后镜中的像和小明的距离为 m。

8.(2022秋·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 (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假设小明的身高为1.70m,她离镜面的距离为2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她相距 m;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 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

9.(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采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选填“点燃”“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 (选填“A” “B”)位置上观察是否有像。
10.(2022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检查视力时,要求视力表与人的眼睛距离为5m,房间两面平行墙的距离为3m,两面墙上分别挂有平面镜和视力表,则被检查者应坐在镜子前 m处,这时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1.(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12.(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戏曲演员在对着镜子上妆。开始时,镜中只能看到自己的脸,看不到头饰,为了能看到脸和头饰,演员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此时平面镜内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中镜面倾斜放置在桌面上,此时,演员与镜中像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四、作图题
13.(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AB在平面镜里的像。

14.(2022秋·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5.(2022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16.(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A是烛焰上的一点,B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路图。
17.(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一发光点S在平面镜里的像,Q是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的一点,请在图中找到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8.(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池塘边的人看到水中有发光点S的像,请完成人看到水中的像的光路图。
19.(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图中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然后画出从发光点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过C点的光线
( )
20.(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
( )
五、实验题
21.(2022秋·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

(1)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最好选用 (选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 A ,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 B 放到 A 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 。这里用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利用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 A 的像,是因为光在它们表面发生 后进入人眼;
(4)如果要使像更清楚,可以在 (选填“物”或“像”)一侧铺上黑纸;
(5)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左右是否是相反的,应该选用图乙中的 进行实验。
22.(2022秋·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当把蜡烛放在A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 (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4)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5)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A一侧倾斜,如图所示,则此时蜡烛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蜡烛A的像应是 (选填“A1”“A2”或“A3”)。
23.(2022秋·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丽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
(1)小丽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 关系,将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点燃,在玻璃板后面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看到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即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这种方法叫 法;
(2)小丽把点燃的蜡烛放到距离玻璃板8cm位置时,测量出后面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8cm,由此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小丽测量结束后,立马得出结论,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 ;
(3)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将物理课本放在像的位置上,发现课本上没有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4.(2022秋·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薇同学准备了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1)实验时,玻璃板需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蜡烛A一侧”或“蜡烛B一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如图,蜡烛A和B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
A.观察能否成像
B.观察像的大小
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D.观察像的虚实
(6)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
25.(2022秋·河北邯郸·八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 A、B,其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所用的物理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应将光屏放在 (棋子A的位置/棋子B的位置),眼睛 (透过玻璃板观察/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棋子A的像。
26.(2022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小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大小、外形均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
(1)实验时应选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蜡烛A,将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 ;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方便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
(4)为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 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靠近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人在玻璃门中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随门平移。
27.(2022秋·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 和比较像与物的 ;
(2)如图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 ;
(3)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办法是: 。
28.(2022秋·河北衡水·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5)实验过程中,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此时蜡烛A的像将 (选填“亮度不变”“变暗”“消失”)。
29.(2022秋·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A、B是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
(1)实验中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 ,现将玻璃板靠近A蜡烛一些,为了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蜡烛应 (填“靠近”或“远离”)A蜡烛;
(2)如果移去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将蜡烛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5)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 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
故选B。
2.BC
【详解】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在像的位置放置另外一支蜡烛以便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
C.在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最多,所以成的像最清晰,所以应该在较黑暗的环境下做实验,故C正确;
D.只要从物体发出的光能射到平面镜上就会被反射形成完整的像,成像的完整程度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3.ACD
【详解】A.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因此发生的是漫反射,故A正确;
B.投影屏幕本身不能发光,我们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屏幕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B错误;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甲同学从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也可以从该平面镜中看到甲同学的眼睛,故C正确;
D.巨大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能量强亮度大,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故D正确。
故选ACD。
4.BCD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位置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CD符合题意。
故选BCD。
5.AD
【详解】解答:A. 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B. 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C.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C正确;D. 漫反射,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点睛:(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4)漫反射,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 2 不变 0.6
【详解】[1]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所以,镜中的像与他相距2m。
[2]若他向镜面靠近0.4m,此时物距为
1m-0.4m=0.6m
像与平面镜相距也为0.6m。
[3]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7. 不变 镜面反射 7∶20 16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与物距无关,所以当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2]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同学的眼睛上,所以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4]若人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像也会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1s后人运动的距离
s=vt=2m/s×1s=2m
此时人距离镜面的距离是
l=6m+2m=8m
像到镜面距离也是8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l'=8m+8m=16m
8. 发出的红外线 1.70 4 1.2
【详解】[1]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越强,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70m。
[3]她离镜面的距离为2m,因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像与她相距4m。
[4]若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面镜的速度也是一样,也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
9.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B
【详解】[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3]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确定像的虚实,在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在B位置观察是否有像。
10. 2 等于
【详解】[1]由题意可知,视力表与人的眼睛距离为5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即视力表的像距离人的眼睛的距离是5m,房间两面平行墙的距离为3m,即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所以,被检查者应坐在镜子前
5m-3m=2m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和相距是相等的,所以,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
11. 反射 5
【详解】[1]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2]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故它的像距离水面5m。
12. 远离 不变 垂直
【详解】[1]为了能看到脸和头饰,需要扩大视野,演员应该远离平面镜。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此时平面镜内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大小不变。
[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图中镜面倾斜放置在桌面上,此时,演员与镜中像的对应点的连线也与镜面垂直。
13.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下图

14.
【详解】根据平面的特点可知,先作出端点A、B、C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C′,用虚线连接A′、B′、C′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
15.
【详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6.
【详解】由于反射光线必过像点,故先做A点的对称点A’,连接A’B两点即为BA’为反射光线,并标上箭头,A’B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并将O与A点相连即AO为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故如下图所示:

17.
【详解】作出像点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连接Q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则OQ为反射光线。如图:
18.
【详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作出如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19.
【详解】因为A和B两点,一个是发光点,一个是该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连接AB并做其垂直平分线,可得到平面镜的位置;因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一条光线过C点,因此当A点为像点时,可以连接AC,交平面镜于点O,然后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再连接OC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0.
【详解】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布,根据O点和它的像点连线,做它们连线的中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而AB的像也是和AB关于镜面对称分布的,同样物象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分别做出AB的像点,连接就是它们的像.如下图所示:
21. 茶色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反射 像 a
【详解】(1)[1]为了便于观察成像情况,应选用茶色透明玻璃,这样玻璃成的像比较清晰。
(2)[2][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B蜡烛替代 A 蜡烛的像,由此可以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4]实验过程中,由于光在玻璃板和平面镜表面发生反射后进入人眼,所以通过玻璃板和平面镜都可以看到蜡烛A的成的像,这属于平面镜成像。
(4)[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可以在像一侧铺上黑纸,不会影响成像,使像更清楚。
(5)[6]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利用图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应选用图乙中的a棋子进行实验,得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
2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仍能 反射 虚像 A 不变 A2
【详解】(1)[1]玻璃板有透光性,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故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一个不透明的纸板不会影响玻璃板的成像,从玻璃板前方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所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5]因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图所示,平面镜所在的对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6][7]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图所示,蜡烛A的像应是A2。
23. 像与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验中只做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 不变 虚
【详解】(1)[1][2]实验时要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在镜前看上去与镜前的蜡烛在镜中成的像完全重合,故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大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3][4]由数据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实验中只做了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不具普遍性,应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分析。
(3)[5]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A 的大小不变,所以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6]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物理课本,课本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4. 垂直
位置 蜡烛A一侧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C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详解】(1)[1]实验时要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能够使B与A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3]蜡烛的光经过玻璃板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因此是在蜡烛A侧观察。
[4]用蜡烛B替代蜡烛A的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6]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则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5)[7]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选C。
(6)[8]因为玻璃板太厚,有两个反射面,两个表面分别发生反射,所以成两个像。
25. 垂直 大小 等效替代法 棋子B的位置 直接观察
【详解】(1)[1][2][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为了让蜡烛像的底部也处于水平面上,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放置;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选择两棋子的规格应该完全相同,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
(2)[4][5]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即棋子B的位置,通过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来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因为如果透过玻璃板来观察很有可能误以为光屏上有像。
26. 较薄 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大小 B B 直接 不会
【详解】(1)[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2][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因蜡烛A和蜡烛B大小、外形均相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3)[4]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得出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故选B。
(4)[5][6]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A的像,即蜡烛B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5)[7]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门自动平移打开,对称轴所在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不随门平移。
27. 位置 大小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在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放上光屏,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详解】(1)[1][2]玻璃板透明,不仅能够看到像,还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让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因此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3]如图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与 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4]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办法是:在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放上光屏,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光屏上出现像则为实像,光屏上没有出现像则为虚像。
28. 薄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亮度不变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4)[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5)[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张不透明的白纸,不影响成像,所以此时蜡烛A的像将亮度不变。
29. 相等 靠近 不能 虚 不变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
【详解】(1)[1][2]实验中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现将玻璃板靠近A蜡烛一些,为了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蜡烛应靠近A蜡烛。
(2)[3][4]光屏能接到的像是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故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远离玻璃板一段距离,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4)[6]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5)[7]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当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