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分层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2、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属于混合物
D.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中管道燃气泄漏,立即开灯,仔细查找漏点
C.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实验台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5、在一定条件下,X与Y反应生成M和N,如图为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X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
C. 该反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生成的M与N的质量比为7:11
6、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仔细观察如图),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C.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D.B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7、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分子比原子大
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④ D.③⑤
8、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二个氮气分子:2N B. 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12、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CuO反应,H2是过量的
B. 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 C.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D. 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1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单质,乙、丙均为氧化物
B. 丁的化学式为H2O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14、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B.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
C.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和航空煤油等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CO、、、臭氧等
1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或空气)
B.防火衣中的“阻燃剂”可能是铁粉
C.金属钠着火应立即用水来浇灭
D.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6、小柯做了个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17、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18、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m ____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反应前氢氧化钠、硫酸铜和锥形瓶总质量为xg;反应混合物和锥形瓶总质量为yg。x和y的关系为:x ____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铜片的质量为a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____b(填“<”或“>”或“=”)。
(4)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成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_ 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19、2H2+O22H2O的读法: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水;
(3)每______个氢分子和______个氧______反应生成______个______。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三、实验题。
2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能够发生燃烧的是 ______(填“a”“b”“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试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____________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3)用水灭火和摁灭烟头的灭火原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气和空气 B.氮气和氧气 C.面粉粉尘和空气
(5)了解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离开
D.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 。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 。
(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白磷(P4)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2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分层选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2、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属于混合物
D.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答案】D
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中管道燃气泄漏,立即开灯,仔细查找漏点
C.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实验台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B
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答案】D
5、在一定条件下,X与Y反应生成M和N,如图为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X属于单质
B.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化
C. 该反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中,生成的M与N的质量比为7:11
【答案】B
6、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仔细观察如图),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C.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D.B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答案】B
7、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分子比原子大
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④ D.③⑤
【答案】C
8、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克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答案】A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二个氮气分子:2N B. 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答案】B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D
1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答案】D
12、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 与CuO反应,H2是过量的
F. 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G. C.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H. 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答案】D
1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单质,乙、丙均为氧化物
B. 丁的化学式为H2O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答案】B
14、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B.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
C.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和航空煤油等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CO、、、臭氧等
【答案】B
1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或空气)
B.防火衣中的“阻燃剂”可能是铁粉
C.金属钠着火应立即用水来浇灭
D.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D
16、小柯做了个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D
二、填空题。
17、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 ;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答案】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BD。
18、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m ____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反应前氢氧化钠、硫酸铜和锥形瓶总质量为xg;反应混合物和锥形瓶总质量为yg。x和y的关系为:x ____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铜片的质量为a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____b(填“<”或“>”或“=”)。
(4)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成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________ 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答案】(1)>; (2)=;
(3)<;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9、2H2+O22H2O的读法: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_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水;
(3)每______个氢分子和______个氧______反应生成______个______。
【答案】(2)4;32;36 (3)2;1;分子;2;水分子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答案】(1)高于100℃;
(2)使火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三、实验题。
2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1)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能够发生燃烧的是 ______(填“a”“b”“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试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____________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3)用水灭火和摁灭烟头的灭火原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急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气和空气 B.氮气和氧气 C.面粉粉尘和空气
(5)了解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离开
D.面粉加工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答案】(1)a;B; (2)五氧化二磷;
(3)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 (4)AC; (5)B。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 。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 。
(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白磷(P4)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先膨胀后缩小;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
(3)向左偏; (4)P4+5O22P2O5。
四、计算题。
2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制的氢气的质量为x t
2H2O2H2↑+O2↑
36 4
7.2t X
36:4=7.2t:X
X=0.8t
答:制的氢气的质量为0.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