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为官的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深入理解他的隐逸情怀。
2.学习诗歌的炼字、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3.结合现实讨论陶渊明思想的时代价值,正确看待“归隐”现象,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难点: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羁鸟恋旧林 羁( )
守拙归园田 拙( )
榆柳荫后檐 荫( )
暧暧远人村 暧( )
久在樊笼里 樊( )
答案:jī zhuō yìn ài fán
2.解释词义
少无适俗韵 适俗:
守拙归园田 守拙:
羁鸟恋旧林 羁鸟:
户庭无尘杂 户庭:
暧暧远人村 暧暧:
依依墟里烟 墟里:
答案:适俗:适应世俗;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户庭:门户庭院;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
资料链接
1.识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探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才不过八十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3.知常识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纯美的感受。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文本研读
整体感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表现了自己 的压抑与痛苦,终 、复 的惬意与欢欣,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居山林的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用原诗填空)
答案:“误落尘网”“久在樊笼” “归园田” “返自然”
文脉梳理
文本探究
1.全诗围绕一个“归”字,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1)归隐原因;(2)归处生活;(3)归后心情
2.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少无适俗韵”:不适应世俗的气质,俗韵,具体来说就是官场上的风气;“性本爱丘山”:本性喜爱山林。所以归隐的原因一方面是官场上污浊的风气让陶渊明感到厌倦,另一方面自己本性热爱自然,自身个性与官场风气的强烈冲突使陶渊明选择归隐山林。
3.哪些词句体现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
参考答案:(1)“误”:错误,贻误。体现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悔恨遗憾之情。(2)“尘网”:将俗世的种种束缚比喻成一张网,写出了世俗对自己精神的束缚无处不在。(3)“三十年”:陶渊明从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县令前后共十三年,这里写作“三十年”或许可以看作一种夸大,表明诗人在做官时度日如年的煎熬心情。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描绘了一派朦胧、和谐、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争乱和纷扰,鸡才能在桑树顶上自在地啼叫。
5.诗人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平静祥和的田园图景。?
参考答案:(1)远近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2)视听结合:榆柳、桃李、村落、炊烟是有形有色之景;狗吠、鸡鸣是耳中听闻之声。(3)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极静,“狗吠、鸡鸣”清晰可闻,一方面写出田园的僻静,另一方面也为这幅田园图景增添了生机和活力。(4)白描: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加藻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作为一种文学技巧,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修饰和渲染,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景物。诗人在描绘景物时,只是直观地表现它们自然的样子,没有刻意地在景物中投射自己的情感。语言自然朴素,勾勒出一幅平静祥和的田园图景。
6.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可为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隐的意义。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应该做的。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过分地拔高。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田园,保持本真,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正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鉴赏技法
白描手法
作者在诗中几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农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质朴的田园风光,其中融入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热爱,营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令人神往。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1)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3)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