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0 11: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句中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3.下列句中无词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从下列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 )
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桂花》)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
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菩萨蛮》)
5.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 !”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3)《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使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④,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李德裕任滁州刺史时,建“怀嵩楼”,后来终于回故乡嵩山。④华胥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7.下列对这首辛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登楼词,开篇没有直接写登楼所见,而是通过行客的口吻从侧面烘托出奠枕楼的雄奇高峻。
B.“征埃成阵”“车马如流”等描写句点出了奠枕楼附近行客、车马往来不绝的热闹、太平的景象。
C.“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情感一致。
D.“从今”以下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美好的生活愿景,祝愿百姓年年过上宁静和平的生活。
8.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和遣词造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诵读断句的能力。正确停顿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次第”的意思是“光景,情形”。
3.C【解析】A.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扬州路烽火。
4.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象征手法”错误,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也无“忧国忧民”心理。
6.(1)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2)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3)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理解的能力。C.“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情感一致”错误。“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用李德裕的典故表达自己能够重返故土的信心,而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8.①描写景物上,李词借助“飞雁”“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表现细腻而含蓄的情感;辛词选择“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弓刀陌上”等景象,体现视野的开阔,气象的恢弘。
②抒发情感上,李词主要写小我的孤独浓愁,风格抑郁感伤;辛词表达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和让百姓过上宁静祥和生活的愿望,风格豪迈大气。
③遣词造句上,李词运用“三杯两盏”“独自”“细雨”“一个”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细腻婉转的情感体验(可以从运用叠词的角度回答);辛词运用“万里”“千骑”“千古”等数量词,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和博大豪迈的格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1)从所描写的景物来看:李清照的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借助“飞雁”“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现了词人南渡之后的那种细腻而含蓄的情感;辛弃疾的词“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选择“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弓刀陌上”等景象,体现辛弃疾的词的视野的开阔,气象的恢弘。
(2)从抒发的情感来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李清照的词主要写自我的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风格抑郁感伤。辛弃疾的这首词由登楼而有感,登高远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胸怀天下,仍不能忘怀的是还在沦陷的中原大地,但作者同样对失地的收复充满希望“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表达的是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和让百姓过上宁静祥和生活的愿望,风格豪迈大气。
(3)从遣词造句来看:李词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独自”“细雨”“一个”等词语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表达自己细腻婉转的情感体验;辛词运用“太平万里”“千骑临秋”“千古怀嵩人去”中,数量词的使用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和博大豪迈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