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大会上对朱德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给予总结:追求真理、不忘初心;无限忠诚、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情系人民、艰苦朴素;一生学习、一生向前。朱德同志在毕生奋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与精神风范,追根溯源,来自其母亲——钟氏的影响……
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
板块一
资 料 链 接
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十大元帅之首:朱德
(1886-1976)
北洋时期,朱德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钟太夫人(1860年4月23日-1944年2月15日), 四川仪陇人。她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常常忙到深夜。朱德出生前一分钟她还在灶前做饭,临终时也同样还在灶前转动,年轻时是一把劳动好手。后来上了年纪后,在家的儿子媳妇、孙孙崽崽,争相孝敬,纷纷将她接到自己家中玩耍,以安享晚年。谁知她一点也闲不惯,总是放了“笆笆”,就拿扫把,将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平凡而伟大钟太夫人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亲送挽联以示哀悼。身为儿子,总司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
写作背景
党中央的挽联 :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勤劳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人的挽联:
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花;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荷好家风。
挽联追思忆贤母
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主要特点:
1、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他不追求完整性。
2、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3、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
4、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等。
回忆性散文
板块二
基 础 落 实
佃农( ) 祖籍( ) 私塾(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衙门( ) 横蛮( )
饱尝( ) 不辍劳作(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迁徙( )
diàn
jí
l ǒng
nì
lù
shú
yá
hèng mán
chuò
cháng
zhóu li
mù
chāi yì
x
字词落实
1、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2、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3、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4、到处向人家借钱。
5、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东挪西借
无可奈何
为富不仁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板块二
内 容 学 习
快速通读全文,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理清层次—感受行文之美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5段)
第三部分(第16-17段)
统领全文,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以时间为轴,对母亲的很多事情进行具体回忆
以议论抒情的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怀念和继续革命的的决心。
1、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
这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1)点明回忆的内容—母亲“勤劳”的一生;
2)抒发作者悲痛,奠定感情基调“爱”。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开头:统领全篇情真意切
2、跳读第2-13自然段,并思考批注:
作者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可以按照行文顺序具体分析)
格式:
我从……(事情、手法、评价等方面)看出朱德母亲是一个……(尽量四字概括)的人。
中间:刻画人物展现魅力
方法指导:何为跳读?
跳读是一种专为寻找主要的、有用的、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进行的跳跃性阅读。
要求:读者不逐页地去扫描书文,而是以标题、段
落首尾句、关键词语、图表等为注意的重点。
方法指导: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
3、重视人物形象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结合环境(社会、自然)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
我从母亲在贫苦生活中承担了母亲和农妇的双重重担(事件)可以看出朱德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性格概括)的人。
中间:刻画人物展现魅力
教师总结:
本部分围绕母亲“勤劳”这一特征,采取寄情于事的写法,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细致地刻画了一位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识大体、明事理;深明大义;勤俭持家;热爱劳动;理解、支持革命的母亲。
。
2、齐读第16-17自然段:
思考:
1、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
2、文章的结尾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结尾:拔高主旨写人言志
分层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明确:
1、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
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文章的结尾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采用反复和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手法,一方面抒发母亲去世后所带来的哀痛;一方面对母亲进行高度评价,并以此表示自己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决心。
板块三
能 力 提 升
思情感——感恩渗透字里行间
通读文章,作者对母亲到底是怎样的感情?请你在文章中找出相关地方进行分析(可结合课后练习四“积累拓展”的句子)
示例:母亲这样地整日地劳碌着。
平铺直叙,“这样地”承接上文,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煮饭”“种田”等。“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和心疼。
明确:
1、读母亲深深的爱和怀念;
2、为母亲所经历的苦难的同情心疼;
3、对母亲优秀品质的赞颂;
4、对母亲给予自己的一切的感谢;
5、对未能报答母亲的遗憾愧疚
……
品主旨—典型事件显人品
‘’
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明确:
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教师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学手法—巧思妙法构佳文
方法一:夹叙夹议手法:
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作用:
1、“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2、议是叙述点睛之笔,充分地抒发感情,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3、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示例: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议论。平凡的母亲象征千百万和母亲一样的人民,他们为民族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升华了主题。
学手法—巧思妙法构佳文
方法二:
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紧扣人物特点选材。
如本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并且选择平凡而典型的事例来凸显。并且为了让条理清晰还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
学手法—巧思妙法构佳文
方法三:作文三段式,结构严谨。
开篇点题,总起总括
中间刻画,人物饱满
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学手法—巧思妙法构佳文
方法四: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本文初读平淡,但反复诵读,方知情深意切。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将深情融入真切的语言,平凡的事情叙述中,或直抒胸臆,或暗含情感,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板块四
课 外 拓 展
1、比较阅读—两文比较品细节
‘’
《回忆我的母亲》VS《秋天的怀念》
两篇都是怀念母亲的文章,但在母亲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2、作业提升—学在课内练在课外
‘’
1、阅读推荐: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等关于母亲的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比较阅读和理解。
2、写作训练:学习这些文章的写作母亲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母爱的赞美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将母亲比作太阳的譬喻在千百年中已用过千万遍,却仍然意统长新。母爱,总是最美丽,也是最单纯的,它们都不需要任何花哨形式和虚荣,所有的魅力和感动都来自于那真纯的本质。愿我们,知母爱,懂母爱,感恩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