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综合练习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HmX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mol B.(A-N)mol C.(A-N)mol D.(A-N+m)mol
2.将100 mL 0.30 mol·L-1的Na2SO4溶液和50 mL 0.20 mol·L-1的Al2(SO4)3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0 mol·L-1 B.0.25 mol·L-1
C.0.50 mol·L-1 D.0.20 mol·L-1
3.将标准状况下的溶于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是
A. B. C. D.
4.VmL溶液中含有mg,取V/4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mL,则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 B.mol/L C.mol/L D.mol/L
5.下列有关放射性核素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
C.与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具有放射性
6.关于0.1 mol·L-1 HN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有HNO3的质量为6.3 g
B.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7.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的摆放在实验桌上,如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负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C.若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则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若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该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9.下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300mL1mol/LBaCl2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2mol/LMgCl2溶液 B.200mL2mol/LNaCl溶液
C.200mL1mol/LAlCl3溶液 D.100mL2mol/LKClO3溶液
10.某核素的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有关该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Xn-的原子核内一定有(A-x-n)个中子
B.Xn-的原子核内一定有(x-n)个质子
C.Xn-的最外层一定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Xn-的次外层一定排布了8个电子
11.分离提纯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下图玻璃仪器组装的分离提纯装置错误的是
A.过滤装置用②⑩ B.蒸发结晶装置用①③
C.分液装置用⑥⑩ D.蒸馏装置用①④⑤⑦⑧
12.RO中共有x个质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gRO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x+n)mol D.
13.现有盐酸和硫酸混合溶液100mL,其中c(Cl-)=1.6mol·L-1,,现将其分成两等份,往其中一份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2.33g白色沉淀,往另一份中投入足量铁片,放出标准状况下VL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酸中n(SO)=0.01mol
B.原混合酸中n(H+)=0.18mol
C.V=2.24
D.原溶液中HCl、H2SO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8mol
14.检测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分子式为C6H12O6)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和“mg/dL”(1L=10dL)。以“m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
B.无偿献血后,体内血糖浓度会变小
C.某病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mg,相当于3.3mmol/L
D.若病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mg/dL,他(她)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以内
15.0.2L由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混合液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含有的质量为9.5g
C.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0.5L,稀释后溶液中
二、实验题
16.实验室需要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和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需干燥后再配制溶液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 g。
(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造成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
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
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
F.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
17.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000mL (质量分数)25% (密度)1.19g/cm3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mol·L-1。(保留一位小数)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会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NaClO的摩尔质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
D.溶液的密度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上述溶液需要如图所示的仪器中 (填仪器编号)还需要还需要玻璃仪器 (填仪器名称)
②需要称取NaClO固体的质量为 g
(4)若所配制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偏小,则下列可能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
C.未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
三、工业流程题
18.无水常作为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以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杂质)为原料制备无水。
已知:氯化亚砜()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
回答问题:
(1)操作①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B可以选用___________(填编号)。
A.溶液 B.水 C.水 D.溶液
(3)操作②是蒸发结晶,加热的同时通入的目的是 。
(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滴加溶液,现象是 。
(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由转化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亚铁盐,写出一种可能的还原剂 ,并设计实验验证是该还原剂将还原 。
19.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是一种很重要的副产品,工业上获得的途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转化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I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过滤I得到的滤液是 ,检验滤液中含有的方法是 。
(3)转化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II中可获得的原因是 。
(4)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填标号)。
a.熔点较低(熔化) b.能制冷 c.无毒 d.能导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有N个中子可知,同位素X的质子数为(A-N),HmX分子的摩尔质量为(A+m)g/mol,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HmX中的质子数为(A-N+m),ag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则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故答案为:A。
2.A
【详解】将100 mL 0.30 mol·L-1的Na2SO4溶液和50 mL 0.20 mol·L-1的Al2(SO4)3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选A。
3.C
【详解】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氯化氢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则;
故选C。
4.A
【详解】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g,则的物质的量为mol,取mL该溶液稀释至4VmL,则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4V×10-3)L=,故答案选A。
5.B
【详解】A.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而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A正确;
B.原子核内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1=2,B错误;
C.与均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氢气,化学性质基本相同,C正确;
D.中有放射性核素氘,因此具有放射性,D正确;
答案选B。
6.C
【详解】A.1L该H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cV=0.1mol/L×1L=0.1mol,则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m=0.1mol×63g/mol=6.3g,A项正确;
B.硝酸为一元强酸,则0.5 L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项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其取出的体积大小无关,所以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则取出的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1mol/L,C项错误;
D.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0.01mol/L,D项正确;
答案选C。
7.C
【详解】从摆放规律看,中间是酸碱指示剂,左边是酸,右边分别是盐和碱,所以C处一定是盐,氯化钡属于盐,用完放回C处,故选C。
8.A
【详解】A.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正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故A正确;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负化合价,其绝对值=8-该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故B错误;
C.He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若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则该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若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该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51号元素锑(Sb)是金属元素,故D错误;
选A。
9.B
【详解】300mL1mol/L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100mL2mol/L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mol/L,200mL2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200mL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6mol/L,100mL2mol/L氯酸钾溶液中不存在Cl-,则与200mL1mol/L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200mL2mol/LNaCl溶液,故选B。
10.B
【详解】A.X的质子数为x-n,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x-n),故A错误;
B.阴离子中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则X的质子数=x-n,故B正确;
C.Xn-的最外层也可能有2个电子,为2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若X元素为长周期元素, Xn-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D
【详解】A.过滤需要用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则过滤装置用②⑩ ,A正确;
B.蒸发结晶需要用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则蒸发结晶装置用①③ ,B正确;
C.分液需要用到梨型分液漏斗和烧杯,则分液装置用⑥⑩,C正确;
D.蒸馏需要用到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不能用球形冷凝管, D不正确;
答案选D。
12.D
【详解】RO中共有x个质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a克RO物质的量为n==g/mol=,则a克RO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n)= ,故D正确。
故选:D。
13.D
【分析】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往其中一份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2.33g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硫酸钡,则每份溶液中n(SO)==0.01mol,所以原溶液中n(SO)=0.02mol,c(SO)==0.2mol/L,根据电荷守恒c(H+)=2c(SO)+ c(Cl-)=2.0mol/L。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n(SO)=0.02mol,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c(H+)=2.0mol/L,则n(H+)=2.0mol/L×0.1L=0.2mol,B错误;
C.原溶液中n(H+)=0.2mol,则每份溶液中n(H+)=0.1mol,与足量铁片反应,全部转化为氢气,所以n(H2)=0.05mol,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C错误;
D.根据分析,原溶液中n(H2SO4)=n(SO)=0.02mol,n(HCl)=n(Cl-)=1.6mol/L×0.1L=0.16mol,所以HCl、H2SO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8mol,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B
【详解】A.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12+1×12+6×16=180,摩尔质量为180g/mol,A正确;
B.血液是比较均一的,因此在无偿献血后,体内血糖浓度基本上是不会发生改变的,B错误;
C.某病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mg,相当于,C正确;
D.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即70.2mg/dL~109.8mg/dL)之间,若病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mg/dL,他(她)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以内,D正确;
答案选B。
15.D
【详解】A.n(Na+)=1.0 mol/L×0.2 L=0.2 mol,则NaCl物质的量为0.2mol,A正确;
B.n(Mg2+)=0.5 mol/L×0.2 L=0.1 mol,n(MgCl2)=0.1 mol,m(MgCl2)=0.1 mol×95 g/mol=9.5 g,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得1.0 mol/L+2×0.5 mol/L+2c(Ba2+)=3 mol/L,解得c(Ba2+)=0.5 mol/L,n(BaCl2)=n(Ba2+)=0.5 mol/L×0.2 L=0.1 mol,C正确;
D.稀释前后Ba2+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0.5 L=0.2 mol/L,D错误;
故答案选D。
16.(1) 烧杯 500 mL容量瓶
(2)BCD
(3)20.0
(4)13.6
(5)CEF
【解析】(1)
因为配制的是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除了题目提供的量筒和胶头滴管之外,还应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和烧杯。
(2)
A.配制溶液过程中需上下颠倒摇匀,则使用容量瓶前需检验是否漏水,故A正确;
B.配制溶液过程中需加蒸馏水定溶,则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需干燥后再配制溶液,故B错误;
C.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直接用于溶解固体,故C错误;
D.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直接用来稀释浓溶液,故D错误;
E.容量瓶摇匀溶液时,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E正确;
本题答案BCD。
(3)
配制1mol/L NaOH溶液450mL,需要使用500 mL容量瓶,则需要NaOH的质量为m(NaOH)=c(NaOH)VM(NaOH)= 1mol/LL40g·mol-1=20.0g。
(4)
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2SO4)= =18.4 mol/L,则18.4 mol/LV =0.5mol/L500 mL,所以V=13.6 mL,故需要的浓硫酸体积为13.6 mL。
(5)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少,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水加多了,溶液体积偏大,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水加少了,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C符合题意;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导致浓硫酸取多了,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E符合题意;
F.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热胀冷缩,最终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F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CEF。
17. 4.0 C cde 玻璃棒,胶头滴管 148.8 BD
【详解】(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1,故答案为:4.0;
(2) A.摩尔质量不随物质的量,质量改变而改变,故溶液中NaClO的摩尔质量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A不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体系,故溶液的浓度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B不合题意;
C.根据n=cV,故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C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体系,溶液的密度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 ①用固体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天平(含钥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cde;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需要称取NaClO固体的质量为m==1.19g/cm3×500cm3×25%=148.8g,故答案为:148.8;
(4)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不合题意;
B.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将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故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符合题意;
C.未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将使溶液的体积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C不合题意;
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将使溶液体积偏大,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18.(1)漏斗
(2)BD
(3)防止水解
(4)溶液变为血红色
(5)
(6)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是将还原
【分析】废铁屑(含有少量碳和SiO2杂质)加入盐酸,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过滤除去少量碳和SiO2杂质,A(氯化亚铁)加入氧化剂B生成C(氯化铁),蒸发结晶生成,通入SOCl2生成FeCl3。
【详解】(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A(氯化亚铁)加入氧化剂B生成C(氯化铁),A、C都引入杂质离子,故选BD。
(3)加热促进氯化铁溶液的水解,会生成氢氧化铁,故加入的目的是防止水解。
(4)KSCN溶液遇Fe3+变为红色。
(5)根据已知信息氯化亚砜()熔点-101℃,沸点76℃,易水解,可得与SOCl2生成FeCl3的化学方程式为。
(6)可能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将氯化铁还原为氯化亚铁,若二氧化硫作还原剂,则氧化产物为硫酸盐,故若加盐酸酸化,再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是二氧化硫作还原剂。
19. 溶液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滤液中含有,若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不含 、、、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氨在工艺流程中循环使用、原料无毒(合理即可) ac
【分析】根据题中流程图可知:吸收环节: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铵;转化Ⅰ环节:碳酸铵和石膏悬浊液反应生成CaCO3和,经过滤后分离;转化Ⅱ:和KCl的饱和溶液反应得到、,经过滤Ⅱ分离;蒸氨环节的为CaO、H2O、NH4Cl生成为和NH3。
【详解】(1)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分解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转化I是碳酸铵和石膏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I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过滤I得到的滤液是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滤液中含有,若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不含;
(3)转化II为和KC1的饱和溶液反应得到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II中可获得的原因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与其熔点低易熔化,且无毒有关,故答案为a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